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无锡李公祠的徽派建筑风格
李公祠即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祠堂,属于前厅后院式的中国庭院建筑,是旅锡皖人在光绪年间为其所造。园大367㎡,整个祠堂建筑呈“凹”形,集徽派建筑木、砖、石三雕和彩绘于一体,透露着徽派建筑的富气。

徽州祠堂萌芽于宋、元。而具有宗法意义的徽州宗族祠堂约出现于明中叶,明世宗皇帝采纳礼部尚书夏言“臣民冬至日得祭始祖”的建议,使中国古代民间祭祖活动发生重大改革,民间大规模修建祠堂。“相逢哪里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这是侨居扬州的徽州岩寺人方士席乡祭祖省亲时所写竹枝词中的两句,真实反映了徽州同族而居的社会现实。
1 徽州祠堂建筑的特点
1.1选址
徽州建筑十分重视选址,认为住宅风水的好坏与家庭,子孙后代的兴旺直接关联。最理想的宅基地是左有流水,右有长道,前有宅池,后有丘陵,谓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俱全。选址选好后再考虑大门的朝向。一般情况下,大门安在整座宅居最前面,并且位于中轴线上,朝向为东、西、北向,不朝南。认为南向主火大不吉。为规避不利因素,从而使徽州建筑的大门呈现偏门、斜门、假门、样门等千姿百态的门。
1.2空间结构
从空间布置角度,可将祠堂分为廊院式、天井式两大类。廊院式主要是宗祠和少数较大的支祠,多为四合院式,由三进或四进组成。以中轴线对称,正门门楼建在中轴线上,并作为祠堂第一进,过仪门为正方形天井(明堂),明堂正中一般为通向正厅的石板道,两侧为连接门楼与正厅的廊庑。正厅为祠堂的主要建筑,地势高,面积约占整座建筑面积的30%
1.3平面布局、装饰
祠堂的平面布局特征是面阔三间,围绕天井形成三合院布局,即明三间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开间面阔与进深尺度基本相等,平面近似正方形,外表高墙封闭,整个结构类似一颗金印,外观造型古朴精致。
1.4明堂及仪门
祠堂内部结构一般都采用以天井为中心,中轴对称,楼房与院落相套叠的布局模式。天井就是“通天之井”,实质上是由主体建筑包围出的没有屋顶的空间,徽州人称为明堂,是祠堂的中心点,集排水,采光,通风等实用功能于一体。李公祠的天井在仪门与正厅之间,两侧与左右廊庑相连,构成了大约13米的正方形天井。天井长宽比例为5:1,四面都有屋面向着天井,称四水归堂,由于天井狭小,古厅堂都不设墙,与天井融为一体。仪门两侧石鼓相对,石狮蹲峙。“狮”与“事”谐音,便以双狮寓意“事事如意”、“事事平安”。守门的石狮,雄右雌左,雄狮脚下安一绣球,母狮脚下安一幼狮。绣球是权利的象征,幼狮代表子嗣,踩绣球戏幼狮,即表示“子嗣昌盛世代为官”。在举行重大宗族活动时,宗族中上层人物,高龄长辈,贡献突出的家族成员及各家户主,才可由仪门进入,经天井中央由条石铺成的甬道进入正厅。正厅多为抬梁、穿斗式构架。整个轩顶布满了木雕构件,大到大梁雀替,小到梁脐,基本上都是透雕和浅浮雕。雕刻内容可分为人物、飞禽、走兽、花卉等方面,主要分布在额枋、梁、隔扇、梁柱、雀替、斜撑、驼峰、斗拱、轩顶等上。廊庑的前沿柱一律采用方石柱,上架木层架。方砖铺地,是宗族祭祀祖先和决议族中大事的厅堂。

2 徽州祠堂建筑的外观美
2.1 精美气派的大门
大门又叫门楼,是徽州建筑最为着力之处,无不装修的富丽华贵,在整齐单一的外墙上格外显眼。其形式主要有门罩式、牌楼式、八字门楼三种。由于处于醒目的位置,也是砖雕使用最多的部位之一。砖雕不但艺术价值高,而且还有故事情节,体现主人的美好愿望。砖雕为什么集中在门楼而不是其他地方,重视门面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又为何不用木雕。究其原因,门楼常被雨雪侵蚀,用砖雕远比木雕耐久;在门楼的造型上,两檐高挑的门罩最为突出,它能够把雨水抛得更远些。从审美上来看,高挑的双檐加上层层叠叠的砖雕把一个建筑的大门装饰得富丽堂皇、庄严典雅,使极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平整大片空白的墙面与精镂细雕的门楼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疏密对比。

2.2 递级跌落的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应村落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山墙顶部砌筑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得名“马头墙”。马头墙的设计采用抽象手法将其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工匠依屋面的坡度做成马头状,配以小青瓦密铺,似天马行空,气势非凡。
马头墙平面感很强,外墙几乎不开窗,粉墙连片成块,组成几何形的空间围合,体现了建筑的体量感和完整性,造成一种庞大的空间氛围。墙头的青瓦就像给这围合的白色空间镶上一道框饰,这道框饰同墙的平面相比,形成线的运动,自有节制,活泼而不轻佻,节奏明快,韵律感很强。

3 建筑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指的是徽州三雕,即木雕、石雕、砖雕。徽州三雕将精美的砖、石、木与建筑有机结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1 砖雕
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并在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精美的建筑装饰,将其广泛用于徽派风格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显得典雅、庄重。它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留原材料的本色,给人以质朴、自然、和谐的美感。砖雕讲究题材的文化内涵,讲究传统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徽州乡土气息。

3.2 石雕
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廊柱、门墙、牌坊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石雕精品比较常见的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牌坊。青石漏窗是多年在外后归隐田园的官商们借此谐音表达“出门见善”“落叶归根”的象征喻意。这些漏窗从视觉形式上也使得墙面更为生动、给人一种闭而不绝,连而不断的意境之美。

3.3 木雕
木雕是徽州三雕中最夺目奇异的一朵,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圆雕又称为立体雕、可多面观赏。徽派建筑细部中的雀替就是用于这一类,雀替无论是与建筑物一起,还是单独来看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浮雕是将一个平面雕刻成一个立体面,其欣赏角度只有一个视点。浮雕分为浅浮雕、深浮雕。在徽派木雕中以线雕居多,如前厅堂的的窗栏板和裙板都为浅现浮雕,也有的将形象之间不表意的部分镂空,可以前、后两面欣赏。如隔扇花心、横板以及前厅堂的榄窗、天罩等都称为透雕。

江苏无锡惠山祠堂建筑群之一的李公祠的典型徽派建筑特色是一道绮丽的风景,在江南水乡地方特色的建筑群中显示其独有的魅力和神秘。以其不同寻常的建筑装饰风格向人们默默彰显着其主人不同寻常的身份。
本文作者:纪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皖南古村落:宏村
安徽宏村:古黟桃花源里的故宫
【AT】走进徽派建筑
建筑·生活 | 徽派建筑的古建三绝
江西婺源
微设计:Lan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