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景之治下建造的汉帝陵
userphoto

2023.08.26 上海

关注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西汉的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相比于他的父亲汉文帝刘恒,母亲窦漪房历史上的窦太后,以及儿子汉武帝刘彻,在世人眼中,汉景帝的名声有些许稍逊于他们,但他继承父亲文帝的政策,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和其父共同开创了后世所说的“文景之治”,也为其子汉武帝扩疆盛世积累了基础。

汉景帝死后,葬在阳陵。阳陵,是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

阳陵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时间长达28年,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

汉阳陵(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我国历朝历代帝王都会为自己建造陵墓,本号前篇已经介绍过秦朝唐朝明朝等陵墓,本篇汉阳陵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是我们了解汉代重要资料。相对于地面上的木结构建筑,陵墓因其建造技术和所处环境,保存更好,甚至一些还保留着最原始状态从未被发掘,因此我们可以从陵墓遗址能探索到当时社会百态,建筑遗迹。汉阳陵内出土的大量的栩栩如生俑人,可见当时汉人神态以及穿着;还有特别的“长乐未央”文字瓦当;而在遗址中发现的汉阳陵南门阙,对于门阙的起源、发展,门阙制度的形成、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等有着重要作用;遗址中心的罗经石和柱坑,对我们研究汉代建筑有很大的帮助。

“长乐未央”文字瓦当(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陵园为方形,坐西向东,封土四周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陵园东阙门外的神道长达900米,与宽达110米的司马道相接,向东直通5公里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10000余座陪葬墓。

汉阳陵布局(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发布于哔哩哔哩宣传片,仅用于学习交流)

帝陵
阳陵陵园东西长近6千米,南北宽1至3千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阳陵封土高约31米,陵底边长160米,顶部东西54米,南北55米,陵园为正方形,边长410米,四边中央各有一门,均距帝陵封土110米。封土上外围放射状态分布着从葬坑,帝陵81条。

帝陵外藏坑是帝陵最重要陪葬部分,每条陪葬坑道都是东西方向的长方形坑穴,深度三米,宽度2.4米。葬坑都是木制坑体,六面都由俑木板隔开,最上层木板上还铺有芦席,芦席之上回填3.5米高夯打的填土。

现在在遗址设立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在帝陵封土东北10条外藏坑上构建而成的全地下建筑,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建成的全地下遗址博物馆。遗址和观览区分开,走进此处可通过脚下和四周透明处看到遗址原态以及出土物。

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内部(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内部展示出土物(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后陵
孝景王皇后陵位于帝陵东北,距帝陵450米处,与景帝陵相对。
西汉时,帝、后合葬实行“同茔不同穴”的制度,即皇帝和皇后虽葬于同一茔域,但各起一座陵园。后陵与帝陵形制相同,高约25.5米,封土形制为四条墓道的亚字形大墓。封土上外围放射状态分布着28条从葬坑。

罗经石遗址
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东南,遗址平面为“回”字形内外两层,总面积约67000平方米。其内是中心建筑的夯土台基,基座呈正方形,基址边长54米,每边3个门,共计12个门。四周有砖铺地面、卵石散水以及大量砖块、瓦片堆积层等遗迹遗物。在四周门道处出土的空心砖上发现印有四神纹,分别为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基址四周铺的地砖颜色各异,分别为东青、西白、北黑、南红。依建筑原理,整座建筑复原后是四角攒尖顶建筑,类似西安钟楼;或者是圆形攒尖顶建筑,类似北京天坛。

如今采用现代技术保护起来遗址(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罗经石是建筑中心的一大柱础石,该核心柱石边长近两米,其上所立柱子直径有1.4米,高度难以想像。基址每边有14个柱坑,坑内保存有柱础石,56根回廊柱与核心柱共同撑起阳陵高台建筑。

罗经石遗址是阳陵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景帝陵庙亦称孝景庙,号德阳宫。考古专家联系“罗经石”遗址的发掘显示,推断这一遗址是景帝陵庙德阳宫的一部分。

宗庙遗址(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南阙门遗址
南阙门是帝陵陵城四门中的南门,也叫朱雀门,由两座三出阙构成。

现代在原址复建的“三出阙”(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阳陵的陵冢四周原有一圈城垣,城垣四周均有门阙,南阙门即南边的门阙,其距离帝陵封土120米。1997年3月和2000年文物部门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南门阙的建筑形式为一组两座对称的“三出阙”。这种由一主阙、二子阙组成的三出阙,为皇帝专用。在南阙门发掘过程还发现一段散水。

南阙门遗址保护厅内遗址(图源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汉景帝阳陵的发现,不仅给建筑史上关于汉代陵墓的争论提供了大量资料,同时遗址处留下的建筑痕迹,给研究汉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比如南阙门遗址可见中国古代阙楼建筑发展,陵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更是勾画出了文景之治下的百姓生活。

图文来源:网络、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官网、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哔哩哔哩官方账号,遗产保护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集纪录片《西汉帝陵之四汉景帝阳陵》
话说汉阳陵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生动呈现大汉盛景
西汉阳陵(上)——西行散记(40)
汉景帝阳陵
西安之旅之汉阳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