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桥记 | 福建古桥



这是朝影夕读的第200篇原创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以山地丘陵为主,依山傍海。境内河流密布,山多林密,古时交通极为不便,先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营造出各式古桥。这些古桥或横跨在险滩绝壁之上,或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或静卧在村落市井之中,连接着山水点缀着一幅幅美丽画卷。2020年10月起,我曾三次自驾来到福建,走过闽东北,闽南等地,去寻找那些古桥的踪迹。

福建古桥

图文 | 朝影夕读

 01 

石桥

福建遍地是石头,有着取之不尽的石材资源,闽人善治石,自古建造了大量的石桥。宋元以来,福建便有“闽中桥梁甲天下”的美誉。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市洛江区洛阳江入海口。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时6年8个月完工,桥长731米,宽6米,桥墩31座、石塔5座、石亭2座、石雕武士4尊。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安平桥,又称五里桥、安海桥,是泉州市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长2255米,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也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福建省古代四大桥梁之一,享有 “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龙江桥,位于福清市海口镇,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宋宣和六年竣工,桥长476米,横跨龙江下游,是福建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与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龙海江东桥,并称福建省四大古桥。

▲江东桥,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九龙江北溪水道之上,建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桥梁全长284.46米,宽6.1米,桥梁石板块巨大,最重达200多吨,是世界最大最重构件的石梁桥,这在当时无机械设备条件下,巨梁的开采、搬运、铺架,至今仍是一个谜。

▲汴派桥,位于位于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赵家堡中,始建于元初,为南宋皇族所建,以平板桥和拱桥组成。仿照北宋都城汴京州桥的立意建造,形式独特,别具一格。

 02 

廊桥

福建雨水多、日照强,在桥上加盖长廊或屋、亭、阁,极富观瞻性,可遮风挡雨,既保护桥身,又可供行人歇息。廊桥还提供了公共活动空间,便利百姓。廊桥造型多样,多设有神龛,祭祀关公、真武大帝、观音等神祇,桥的名称也多吉祥之意。

▲万安桥,又称长桥,位于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始建于北宋,桥长98.2米,宽4.7米,桥面高8.5米,五墩六孔,船形墩,不等跨,桥堍、桥墩均用块石砌筑,桥屋建37开间152柱,九檩穿斗式构架,上覆双坡顶,桥面以杉木板铺设,为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桥中设神龛,祀观音。2022年8月6日晚,该桥因失火被焚毁。
▲千乘桥,位于屏南县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宋庆元初年(1195年),清嘉庆二十五年重建,迄今有810多年的历史。桥长62.7米,宽4.9米,桥面距水面高度9.7米。东有石阶40级,西有15级。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每孔跨度27.5米。两边有条板椅,供行人憩息。两旁尚存档风板,以御风雨侵袭。
惠风桥,又名黄宅桥,位于屏南县代溪镇泮地村,始建于清代,桥长32.2米,宽4.5米,单孔跨度23.5米,桥面距水面高度为12米,桥屋建11扇48柱,桥下为急流险滩,两岸地势陡峭,为旧时古道必经之路。
郑公桥,又名金桥,位于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修,属于平梁廊桥,因桥中祀郑公而得名。桥东侧设三个神龛,中龛祀真武帝,左龛祀陈靖姑,右龛祀郑公。桥面铺杉木,桥东西两侧设条凳、双层挡板。
▲广福桥、广利桥,位于屏南县岭下乡岭下村,建于宋代,两座为折线型木拱廊桥,被称为姐妹桥。广福桥又名溪源桥,元统元年(1333)始建,清嘉庆十二年(1806)重建,全长29.47米,宽5米,孔跨24.17,廊屋,悬山顶,减柱穿斗式木构架,两旁设风雨板、栏杆和长条凳。广利桥又名花桥。宋代始建,明正统年间(1436—1449)重建,清乾隆二十九年(1775)重修;全长28.33米,宽5米,孔跨19.19米;结构同广福桥。
金造桥,位于屏南棠口乡,为屏南境内第三长、第二险木拱廊桥,该桥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6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原位于漈头村南部的金造溪上,桥中设神龛,内祀观音。因建造金造水库,此桥于2005年整桥迁移到离漈头约一公里的公路边。
▲杨溪头桥,建于1967年,曾是寿宁县最年轻的廊桥,如今已有几十年历史。杨溪头村因是下党乡境内溪水的源头而得名,这条溪流便是修竹溪,起源于浙江南麓,经庆元的举水和龙溪,流入了下党乡的杨溪头,再经下党、下屏峰汇入牛头山水库。
▲观音桥,位于寿宁县下党乡碑坑村口,连接着两岸,建于清康熙时期,是下党乡最古老的一座木厝桥,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鸾峰桥,始建于明代,于清嘉庆五年(1800 年)重建,1965年修葺,鸾峰桥是下党乡下党村的标志建筑。这座有着“世界廊桥之最”称号的鸾峰桥,全长47.6米,宽4.9米,孔跨37.2米,南北走向;是当前世界现存单拱跨度最长的贯木拱廊桥。
▲小东上桥,位于宁德市寿宁县坑底乡小东村,清嘉庆六年(1801年)建,桥长21.4米,宽4.6米,拱跨16.4米,东西走向。两边桥台用卵石砌筑。桥屋8开间,36柱。上覆双坡顶,梁上墨书建桥时间、工匠名等资料,桥中神龛祀观音。
▲小东下桥,又名大宝桥,位于坑底乡小东村东南1公里,清光绪四年造。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长44.3米,宽4.6米,孔跨33.1米。东南与西北走向,19开间,80柱,桥面弧度较大。上覆悬山顶加两坡,鹊尾脊。两端桥头檐下至梁上部分施粉墙,有彩绘,桥中设神龛,祀临水夫人。桥中有两处用木板铺成床状,供行人躺卧歇息,桥中梁上墨书丰富的人文资料。
杨梅洲桥,又名虎造桥,位于寿宁县坑底乡杨梅洲村东北约500米处的山涧。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八年两度重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重建。为贯木拱桥。长42.5米,宽4.64米,拱跨33.75米,东西走向,17开间,72柱,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仙桥,位于宁德市周宁县纯池镇禾溪村,横跨湫溪之上,是福安通往闽北的交通要道。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民国6年(1917年)加宽修建。原名澄明桥,因桥内奉祀杨、柳、倪三位仙姑,故名“三仙桥”,又因桥正中廊屋与两端太子亭成工字形布局,并各饰瓴顶,俗称“三顶桥”。廊屋内有藻井,并绘有精美的壁画。2013年,三仙桥被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七仙桥,位于周宁县纯池镇桃坑村,又名七天桥,始建于清代,1934年重建,拱跨16.1米,中间升起三檐歇山顶,顶棚饰有彩绘,可谓气势不凡。
▲后垄桥,位于偏僻的周宁县礼门乡后垄村,建成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两次重建,该桥于1964年重建,桥长36米,宽4米,拱跨30米,离水高19米,廊屋高4米,为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54柱13间。该桥工艺精湛,风格独特,飞架峭壁,高悬于溪谷之上,与山水奇妙融合,成为峡谷一道绚丽的风景。

▲飞云桥,又名步云桥,俗称后墩桥,位于寿宁县鳌阳镇后墩村内,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564),后损毁,现为中华民国27年(1938)重建。
观音桥,位于闽东山区寿宁县与周宁交界的寿宁县凤阳乡大石村,是一座闺在深山、鲜为人知的八字撑木厝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桥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建,桥长3l米、宽5·1米、拱跨12米,南北走向,全桥10个开间,计44根木柱。两端桥堍用条石砌筑,桥两端各用9根圆木与2根横梁木交叉架成木拱桥,上横铺2寸厚木板为桥面。桥屋面双坡顶,中间升出重檐为牌楼式歇山屋顶,形成三重檐桥屋,鹊尾脊,四周飞檐翘角。
坦洋双桥,位于中国历史名茶“坦洋工夫” 的发祥地——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溪上两座廊桥,一条是龙桥,也就是现在的真武桥,横跨坦洋清溪;一条是凤桥,两座廊桥相距七、八十米,横跨小溪。作为当年的茶叶交易重要场所和茶叶运输的重要通道,龙凤桥见证了坦洋工夫昔日的繁华和落寞。
▲后山桥,位于南平市政和县岭腰乡,始建于明朝,清朝嘉庆1799年重建,2001年重修,至今已有210余年历史。
▲承安桥,闽北保护最完好的古廊桥之一,又名七星桥、夫妻桥,位于南平市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桥长60米,外宽6.5米,内宽4.5米,墩高4米,五墩四孔,木石结构,有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桥面。桥上建有廊屋,桥两侧有雨篷,以便过往行人在桥上遮风避日,也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永隆桥,位于连城县莒溪镇壁洲村,明洪武二十年(1387)所建,桥墩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桥上有廊屋,桥头有阁楼,重檐歇山顶,名曰“仙宫”,桥中和桥尾也各有一阁楼,较矮,歇山顶。永隆桥结构科学,于青山绿水间显古朴雅致。
▲云龙桥,位于龙岩市连城县罗坊乡下罗村的青岩河上,建于明崇祯七年,距今已经有370多年历史,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建筑屋桥风格。
▲玉沙桥,原名溪头桥,位于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村水口,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连城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廊桥。桥长30米,宽5米,高10米,为石礅木梁廊桥,古为通达宁化、清流、长汀、连城四县的要津。

▲永春东关桥又称通仙桥,飞架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闽南罕见的长廊屋盖梁式桥,全长85米,宽5米,共六墩五孔两台,桥墩呈船形,均用青岗岩石条互相交错叠压,逐层干砌而成,不用灰泥沙浆勾缝。桥基采用睡木沉基,船形桥墩以上部分全为木材构造,技艺之精湛,构造之奇特实属罕见。

▲修葺中的德化长寿桥,又名山茶桥。位于德化县下楼坑水尾,山茶水头,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桥的一端连接德化上涌,另一端通往三明尤溪,260年来长寿桥一直是德化乡民与外界往来的通道。

▲广济桥又名双翰下桥,位于泉州市德化县春美乡双翰村,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该桥长24米,内宽3.5米,中部置神龛,桥旁斗拱分五层一百六一斗,顶粱和斗拱刻有虎豹狮象和花卉纹饰。

2006年,寿宁县、柘荣县、屏南县、古田县和武夷山市等地的闽东北廊桥,包含蟾溪木拱桥群、弯峰桥、杨梅洲桥、东源桥、百祥桥、干乘桥、万安桥、田地桥、余庆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 

碇步桥

碇步桥俗称磴步,是水上步石的一种,在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石块微露水面,行人能跨步而过。碇步桥是古代桥梁的起步雏形.被誉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桥梁”。

▲龙岩市永定区初溪村碇步

▲宁德市屏南县长桥村碇步

▲屏南县代溪镇北墘村碇步

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下南溪碇步

▲漳州市南靖县云水谣碇步

无桥不成路,福建还有许许多多的古桥。古桥承载着重要的角色,是通行、是歇息、是地标建筑、是历史传承,是精神家园;古桥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汗水,浓缩着传统的建筑精髓。古桥,既是方寸之间,也是天涯万里,走过千山万水,从岁月风雨中穿越而来的古桥呈现在眼前之时,带给寻桥人的是喜悦,是内心的富足,是最美的诗和远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國歷代古橋【圖文】
民居建筑大师戴志坚:福建廊桥的形态与文化研究
廊桥知多少——你知道哪几座廊桥呢?
非专业流浪者咏福建屏南廊桥诗【转】
南平的那些闽浙廊桥
如此中国:十座美丽的古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