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第一代民间报人席裕福

19世纪末,20世纪处初,是近代中国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人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 这个动荡,带来思想的裂变。这其中,不畏强权,不惧暴力,只为中国之存亡,只为民生之福利,而与统治阶级公开抗争的新媒体,功不可没。在这场政治与思想的分裂剧变中,中国的第一代报人,肩负着民族存亡的使命,用自己的良知和才情,以言论为武器,奔走相告,树立自强、爱国、民主的思想标杆,教化国人,抨击政治,为我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推波助澜。《申报》是我国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其首任和第二任总经理席裕琪、席裕福,都是朱家角人,亦是清末明初的报业的先锋分子,

在青浦的朱家角古镇,有一条弄堂,名字叫席家弄。就是在这条弄堂里,诞生了我国第一代民间报人席裕琪、席裕福。席裕福,字子佩,朱家角人。与其兄席裕琪,字子眉,同为留洋人士,用现在的话说,都是“海归”。他们皆通外语,深受四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回国后投身买办行业,决心以实业立家报国。

清末民初朱家角布市衰落,米市兴起,席氏布商生意大不如前。当时,一些来自常熟的席氏在上海从事洋行的买办,有一定的地位和经济实力。在他们的帮助下,朱家角席氏子弟纷纷前往上海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其中就有席裕祺(字子眉)、席裕福(字子佩)两兄弟。

 席裕祺,幼年即随父经商,后遇到生意受挫、父因病早逝等变故,不得不离开家乡奔赴上海。在族人的帮助下,席裕祺在一家洋行作学徒,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Ernest Major)创办《申报》后,又经族人推荐,在《申报》担任经理一职。席裕祺为人忠厚、做事细致。在任职期间,恰逢各省以《申报》为集中点筹集赈灾捐款。作为出纳,席裕祺将数万元善款的每一笔来龙去脉都详细记录下来,赢得多方赞誉。席裕祺敬业精神和踏实品质深得美查的信任和厚爱,其创办的点石斋印局和图书集成局的事务也都由席裕祺打理。1897年,席裕祺不幸因中风病故,弥留之际,向美查力荐其弟席裕福继任经理一职。

据《江南望族·席氏》一书记载:'席子眉出任申报馆买办后,对席子佩的影响很大。因哥哥席裕祺的介绍,席裕福得以有机会担任《申报》经理一职。与哥哥席裕祺一样,席裕福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把申报越办越好。

宣统元年(1909年),美查因年事已高不愿久留上海,想早日回国,有意将《申报》转让。席裕福是个有雄心的报人,他目暏当时上海的报纸均为外人操纵,感到十分痛心,此刻美查急欲回国,愿将报社的产业全部出让,正是难得的好机会,当即决定'纠合有志之士,集资盘受该报',以7万5千银元的代价,购买了《申报》馆的全部产权,从此《申报》由中国人自己掌握。席裕福成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先驱。《申报》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还增加篇幅辟出专栏和副刊,如“经济专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通俗讲座”、“医学周刊”、“电影专刊”以及“读者顾问”、“图画周刊”和副刊“自由谈”等。在所有的副刊、专栏中,以副刊“自由谈”的影响最大,历史也较长,以至于有人说,谈中国现代文学史就不能不谈《申报》的副刊“自由谈”。

席裕福在经营《申报》期间,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新闻报》,双方在市场上竞争激烈。《新闻报》最初是由英国人创办,创刊于1893年,晚于《申报》。但《新闻报》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明显,发行量逐渐超过《申报》。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席裕福对《申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除了在报刊版式、纸张等形式上进行革新,他还注重物色人才,充实力量。他聘请蒋芷湘、钱昕伯主持笔政,邀请他的青浦同乡、南社社员王钝根到申报馆任编辑。王纯根思维活跃,见解独到,考虑到当时《申报》缺少副刊,很少涉及言论,内容显得比较沉闷,他就于1911年开设《申报》副刊--《自由谈》,刊登短小精悍的杂文、随笔、诗歌、漫画等。《自由谈》的创办非常成功,极大地增强了《申报》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让人耳目一新,报纸的销售量逐日上升。席裕福开设的著名栏目“自由谈”,自1911年8月24日创刊,直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开始的内容,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

1912年,由美国人福开森创办的另一份报纸《新闻报》后来者居上,很快超过了《申报》的发行,《申报》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席裕福果断决定,以12万银元转让给史量才、张骞等人。(当年9月23日订约,10月20日正式移交),次年由史接办。史量才有着丰富的办报经验,曾任上海《时报》主笔。1916年《申报》产权完全归史量才一人所有,在史量才的带领下,《申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行量重新超过《新闻报》,成为上海最有影响的一张大报。后席裕福又以“报名”并未出卖为由,延律师与之交涉,得款20万。再办《新申报》,终因经营不善亏蚀停歇。遂回朱家角,

席裕福继承席家亦文亦商的传统,除了在书报业以外,他还在图书出版界、商界、教育界都占有重要地位。1932年史量才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

席裕福还热衷于图书的印刷出版工作,因此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校刊《九通》、《二+四史》等书,廉价印行,使更多读者受益。他创办了点石斋书局,后又盘受申昌书室和图书集成局,改组成集成图书公司,专营印刷事业。点石斋书局印行的《点石斋画报》,曾风靡全国,在近代印刷出版史上具有一定影响。据栽,席裕福(子佩)还著有:《皇朝政典类纂》、《六通订误》6卷,历代军事政治论》308卷等著书。

席裕福认为'吾国积弱之原,在讲求实学者少',因而他不惜重金聘请专家校刊《九通》、《二十句史》等书,编辑《皇朝政典类纂》,使广大读者受益。他还整合点石斋书局、申昌书室、图书集成局,成立图书公司,专营图书印刷事业,在近代印刷出版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席裕福与中国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上海总商会会长朱葆三合资创办榨油企业,以自己的行动提倡实业救国。他还关心地方教育事业,1905年5月上海私塾改良总会成立,他积极捐款,任会计董事。一
    1924年,席裕福以'体衰多病,不耐尘器'为由,举家返回故里--朱家角。回到家乡后,席裕福发现沪宁铁路安亭站离朱家角只有40余里,便创建珠安轮船公司,开通朱家角到安亭的航线,使得朱家角与沪宁铁路相衔接,大大方便了朱家角商贸往来,对繁荣朱家角的经济,起了很大作用。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5日,席裕福病逝于朱家角井亭港新建的住宅里,亨年65岁。在葬礼上,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送来了亲笔题写的《子佩先生像赞》:“报社之椎轮,书业之石室,殁而不朽,功在图籍。” 于右任借此赞扬席裕福开创了中国人自己办报的先河和他为整理出版古籍,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的贡献。于佑任的题词对席裕福一生作了极好的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席氏厅堂:报社之椎轮,书业之石室——报业巨子席子佩
话说《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杂谭 中华博物
张恨水的经济生活
民国顶流写手,连鲁迅都望尘莫及
再现一代名编的跨界风采——读《严独鹤文集》有感
发现童年——近代安徒生童话作品译著精编(全九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