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基 | 须弥座

学术使命,本真情怀

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建筑史学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而来的,形体较为复杂,一般用于比较高级的建筑,如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塔,幢的基座等。

须弥指的是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其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目前所见最早的实例见于北朝石窟。形式很简单,仅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的束腰组成,没有多余的装饰,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六窟。

云冈石窟第六窟的须弥座

后来逐步出现了莲瓣,卷草纹等样式,以及力神、角柱、间柱、壶门等,造型日益复杂,如云冈石窟第十窟。

云冈石窟第十窟

        唐代须弥座更加复杂华丽,装饰性很强。五代、两宋和辽金也都继承了这种风格。

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北宋佛座

        元代起须弥座趋向简化,束腰改成“巴达玛”(蒙语“莲花”)的样式,壶门及人物雕刻已不大使用。

        明清须弥座上下部分基本对称,束腰变短,莲瓣肥厚,装饰多用植物或几何纹样。

故宫中的须弥座

故宫中的须弥座

宋式须弥座

        宋式须弥座一般为砖制,自上而下分别为涩平砖(二份)、罨涩砖(一份)、壶门与柱子(三份)、仰莲砖(一份)、束腰砖(一份)、合莲砖(一份)、罨牙砖(一份)、牙脚砖(一份)、单混肚砖(一份)、地面下一份,共十三份。

清式须弥座

        清式须弥座一般为石制,自上而下分别为上枋(九份)、皮条线(一份)、上枭(六份)、皮条线(一份)、束腰(八份)、皮条线(一份)、下枭(六份)、皮条线(一份)、下枋(八份)、圭脚(十份),共高五十一份。

北京元代妙应寺白塔中的须弥座

河北赵县北宋陀罗尼经幢中的三层须弥座

四川五代蜀王建陵棺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话华严寺砖塔
歷史文化古跡——遼寧朝陽大平房三塔【圖文】
朝阳南北塔
第七批国保--古建筑(23)
山西---- 云冈石窟(第11-13窟)
云冈石窟第18窟北壁主佛,看看有多高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