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岭旧事‖​杜守义烈士传略






图片:来自网络
杜守义,1918年出生于铁岭县施荒地村(今属调兵山市铁法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父亲杜奎英因劳累过度,积多病于一身,很早就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全靠母亲侍弄着几亩瘠薄的土地,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

由于家庭困难,杜守义小学四年级未读完,就辍学在家务农,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开始帮母亲种地或出外打短工贴补家用,后来又去内蒙古给人放马。艰苦的生活,使他能适应各种困难的环境;为人役使,铸就他勇敢抗争的性格。在放马中,他还练就了一身惊人的骑术,无论什么样的烈马,有无鞍鞯,他都能够驯服,对此,深得伙伴们称道。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东北光复。不久,共产党、八路军来到了杜守义的家乡。这年11月末,中共铁岭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孙良才率领农村工作队到大青堆子,组建民主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运动。此时,那些刚刚从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的广大群众,虽然结束了亡国奴的生活,可是并不清楚什么是共产党、八路军,许多人以国民党为“正统”。有的人受了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共产党、八路军产生了怀疑。为了消除群众心中的顾虑和疑问,工作队深入到群众当中,同苦大仇深的农民唠家常、交朋友,帮助穷苦人解决困难;耐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工作队员的行动和他们开展的各项工作,使饱受旧社会苦难的杜守义认识到,共产党、八路军才是穷苦人的大救星。于是他不顾家人和亲属的阻拦,不顾家庭生活的牵累,积极靠近工作队,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很快成了村中的骨干。他带头串联群众,积极参加“反奸清算”、“减租减息”运动,同恶霸地主进行斗争。为了穷苦人的翻身解放,杜守义没黑没白地工作,他父亲不理解他,骂他忘了自己的家。他以自己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公而忘私的行动以及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县区干部的信任。
1945年末,在施荒地村组建民主政权时,群众一致推举他为村长。他怕自己能力不够干不好,同时还想真刀实枪地同敌人战斗,于是就毅然报名参加了二区区队,直接投身于同国民党反动派及地主恶霸、汉奸走狗斗争的第一线。
区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县区干部深入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和惩治坏人,维护治安。在这些活动中,杜守义表现积极、勇敢。不久就被区长李铮选中,做了警卫员。从此后,杜守义在李铮的直接培养帮助下,觉悟不断提高,进步很快。
1946年2月,经李铮介绍,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党组织以后,杜守义工作更加积极。除保卫区领导安全外,他还参加了征收公粮、布匹,从地主手中收集枪支等工作。仅在项荒地一个村就收上50多条枪和大批物资,工作成绩显著。
1946年7月,随着国民党军队向中长铁路两翼的大举进犯,二区成为敌来我往的游击区。为了坚持地区斗争,扩大迂回区域,上级决定成立铁(岭)法(库)联合县,并组建了联合县大队,杜守义所在的区队并入县大队,转战在铁岭、法库一带。9 月中旬以后,形势更加险恶,大部分重点村屯为敌所占。联合县为保存实力,决定转移。这个决定给杜守义带来很大困难:重病在床的父亲需要他侍奉;妻儿老小需要他照管;生活困难的家庭需要他支撑....家人一听说他要走,病父的哀怨、母亲的强留、妻子的劝阻、孩子的扯拽一齐向他袭来。为了党的事业,杜守义耐心做通了家人的工作,又委托村干部和亲友帮助照顾家庭,然后,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毅然随队出发,参加了“小长征”。历经几个月的艰苦跋涉。1947 年1月,转移的队伍到达辽吉省委驻地白城子(今白城市)。在转移中,杜守义经受了考验,表现出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1947年2月,杜守义同铁法联合县的干部战士一道,随分区主力部队从白城子出发向铁法地区推进。7月,铁法联合县分开,恢复铁岭县建制。但是,铁岭县境仍被国民党占据,斗争环境仍十分艰苦。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武工队,以康平县郝官屯为依托,伺机向铁岭县境内延伸活动。武工队由县区干部战士20多人组成。为了开展工作,杜守义和其他武工队员经常骑马在夜间返回县境,向群众宣传形势,镇压恶霸、敌特,打击小股敌人。
1947年末,形势开始好转,铁岭县区干部逐步回到本地区活动。受组织委派,杜守义回到家乡,重新组织区队。经过努力,很快建立了一支区队武装,杜守义任队长。这支队伍是青一色的骑兵,在杜守义的带领下,与军分区部队、县大队紧密配合,担负起保卫民主政权,惩治敌特的任务,小仗天天不断,处于极度紧张的战斗生活之中。
1948年2月的一天,杜守义带领二区区队,协助县区干部在姜家窝棚附近的几个村庄开展工作。这天气候十分恶劣,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在旷野上呼啸,几步以外就看不清东西。国民党骑兵300多人,借着天气的掩护,突然包围了村子。在这敌众我寡、万分紧急的关头,杜守义沉着应战,指挥队伍掩护干部撤退。然后率区队冲破敌人重围,撤到姜家窝棚。可是刚进村,还没等落脚,又被追敌逼进一个大院里。敌人用机枪封锁住门口,情况万分危急,已经没有选择余地。杜守义果断命令副队长杜恒祥带领十几人作掩护,他自己上马率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强行突围。这次战斗,仅杜守义、杜恒祥等小部分人突围成功,大部分战士被俘,还牺牲了几名战士。刚组建起来的区队被打垮,杜守义心情非常沉重。但他没有灰心,又重新扩展队伍,补充兵员,继续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1948年4月的”天,杜守 义在率领区队执行任务返回途中,同一股蒙匪遭遇。这伙被国民党收编的蒙匪,窜至阿吉、古城子一带,骚扰村民,无恶不作,所到之处,老百姓恨之入骨,也给我地方工作带来困难。见到这些蒙匪,杜守义怒火中烧,立即率队上马紧追不放,由于他骑术好,马跑的快,到宋荒地村头时,杜守义率先追上了逃敌。但就在这时,他胸部中弹,摔下马来。警卫员急忙下马救护,只见杜守义胸前鲜血涌出,已处于昏迷状态。区政府和区中队派人用担架连夜送杜守义到康平县小城子村辽吉一分区医院治疗,但终因伤势过重,18天后离开了人世。时年30岁。
杜守义牺牲后,县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当他的遗体运回施荒地老家时,全村群众悲痛万分,哀恸之声震撼大地。人民将永远缅怀为了革命事业血洒家乡大地的杜守义烈士。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守义血洒宋荒地
《红色记忆》(六十三):王公烈士小传
“红色故事” 征文 | 一代英烈薛子中 | 作者:李舒文
同心抗“疫” 感谢有你 ——致全市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感谢信
铁岭烈士陵园
现场 | 现代京剧《邓稼先》热演铁岭调兵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