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库老故事]王鸿章——教育科研创佳绩

 

王鸿章——教育科研创佳绩

王鸿章,回族,1929年8月出生于沈阳市,195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先后在法库高中、法库二中、法库二高中任生物课教师、生物教研组组长,为辽宁省第五、六、七届人大代表。

王鸿章

1951--1955年,他对中学《生物学》教材的内容和插图结合实际逐条进行考查、核对,总结出125条修正意见,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重视,再版时采纳42条。1972年3月,辽宇中学教材编写组在专程征求他的意见后,将植物学、动物学等相关学科纳人到农业课教学的范围,对于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辽北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结合法库农业发展实际,编写了《水泵》《喷雾器》《喷粉器》《果树修剪》《作物病虫害》《杂交高粱制种》《杂交玉米制种》等农业科普教材,受到学生和广大农民的欢迎。

从1970年起,他主持成立了由相关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的农业科学实验小组,在校内造田46块,结合教学开展以辽北玉米、谷子、大豆、高粱4大农作物的育种、制种教育科研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一,收集60多个玉米品种,培养出玉米自交系新品种32个,其中“自交17”“自交18”“自交20”“自交382”在辽北地区优级品种中处于领先地位,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其二,先后从铁岭、辽阳、抚顺、开原、昌图等地引进60多个谷子品种,通过理论和实践从变异中选出33个品系,经培育后有10个品系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杆棵高、抗病力强等特点,在红五月乡3个村电屯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后又在大泉眼村大面积种植,进而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在此基础上,又试种成功谷子有性杂交组合230个,其中有5个组合的质量远远超过了当时农业科研部门试制成功的“6477”谷种,得到专家的认同。

其三,利用从辽南、铁岭、辽西等生产大豆的地区引进的60多个大豆品种进行有性杂交,先后试制成功700多个组合,其中从“黑河3号”与“群选1号”杂交组合中选育出来的2个新品种,具有叶片上冲,适于密植、抗霜、抗病毒、生育期短等特点,经大面积种植后产量比当时的“黑河3号”增加30%左右。

其四,先后收集高粱品种30多个,在学校试验田采用有性杂交的方法,选育出较好的品系68个,其中母本高梁(不育系)二中1号A,不育性10%,株高1米左右,具有叶片上冲、壳软粒红、抗病力强等特点,比“3197”品种早熟,适于辽北地区种植。1977年,他用黑龙江“11A”与“三尺三x昕粮四测”杂交,其品种比在海南岛制作的“晋杂五”早熟10天左右,增产20%左右,着壳率达5%。

他主持的农业科研小组,在1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培养出140余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成为了农业科技骨干,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终生未婚,把全部精力都无私奉献给了法库教育科研事业。在学校经费困难时期,把自己积攒的1000多元全部捐献出来,为学校生物课制作教具,为幼儿园买仪器、图书和玩具,就连1981年省劳模大会奖给他的大挂钟都送给了学校。同时,他坚持“传帮带”,亲自把3名初、高中毕业生培养成能胜任教学工作的高中生物教师,并经常利用暑假时间为农村科技人员作报告,亲自现场指导,为农村培养科技人オ。

1972年被评为“辽宁省特级教师”,1982年被辽宁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被国家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个人”,1985年被辽宁省政府评为“模范教师”。

1992年春,王鸿章老师因病逝世,享年63岁。


来源:《劳模风采录》 


老故事更新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黄淮地区小麦育种的一些思考---适当增加株高可以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中国再创佳绩!又有两项科研成功突破,美日怒赞:太厉害了!
赋予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浙江将提升这方面攻关能力
从放羊娃到博士、青稞专家
开山启 王鸿源
王鸿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