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平老故事】康平烈士纪念塔背后的故事 作者:刘希千
康平烈士纪念塔背后的故事

康平县是革命老区,许多领导如陶铸、曾志、孔原、华子扬曾在此战斗和工作过,他们的许多故事在康平被传送,康平博物馆有他们在康平的图文资料。如今,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去,那些为今天的盛世太平而牺牲的烈士,长眠在陵园里,新生的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否还熟知康平解放的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是否了解那些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烈士的事迹。为此,笔者走访老同志,查阅有关资料,成此文以飨读者。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炮火连天的辽北战场,康平是敌我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之一,是我军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是辽吉地区的“小后方”。在那些峥嵘岁月里,有多少热血青年,舍生忘死,冲向硝烟弥漫的战场;有多少战士,前仆后继,用鲜血染红了康平大地;有多少中华儿女,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从容就义……。那四座庄严的烈士塔埋下的忠骨,是一座座山,一道道岭,是中华儿女钢铁般的脊梁。为了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舍生取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完成他们的遗志,康平县先后修建了4座较大的烈士纪念塔,安葬近600名烈士的遗骨。

辽吉一分区烈士陵园

康平烈士陵园,位于康平县中心路与向阳街交叉口东100米。原称辽吉一分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48年4月,同年7月7日落成。康平县县长邱含光、辽吉一分区25团团长赵世柱、15团团长胡远豪、县委副书记贺炯、县公安局长吴斌以及抗战胜利后牺牲的7名苏联红军战等共计306名烈安葬于此。

康平镇辽吉一分区烈士陵园

陵园初建时,县委书记华子扬、县长刘启新等领导非常重视,在物质紧缺的情况下,给予陵园修建必要的物质保,责成县政府文书王雅忱与县宣传部干事张光等人负责此项目。将埋在黑鸭屯、顺山屯、县城西南角等处的烈士遗骨移到陵园。烈士陵园选址原是王泰家的坟茔地,当时还保留几棵大榆树。

烈士陵园正门朝西,大门正面写着“烈士陵园”。原来纪念碑一大一小,陵园占地15000平方米。园中大碑高10米砖石结构的方柱形纪念塔一座,四周有围墙,高1.5米,园内小碑为赵世柱烈士纪念碑高2米。有烈士坟墓百余座,其中水泥罩面墓15座。

纪念塔的正面朝西,上面刻5个大字:“烈士纪念塔”;

南面上方是辽吉一分区司令员曾敬凡等领导的题词:“胜利曙光在望志士仁人垂千古;痛歼蒋杜陈卫英灵余威震辽西”。

北面上方是原辽吉一专署专员宋广常、副专员张雪涛的题词:“胜利在望,不容稍懈,诸君去矣,吾辈常随”。

塔身背面上方是原中共康平县委书记华子扬、县长刘启新的题词:“化悲痛为力量,一心一意誓争胜慰英灵”。南北两侧下方刻303位烈士英名。

背画下方刻着碑文:

一分区位于沈阳西北侧,东临中长路,南跨北宁路,为辽北省之门户。民国三十四年冬宣告成立,随即爆发了我主力在东北首次有名的秀水河子自卫战斗,予蒋匪军以迎头痛击,奠定了一分区发展的有利局面。嗣后我分区武装复不断与敌战斗,保卫人民翻身,进行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各种民主建设,创造了根据地初步基础。三十五年六月初蒋匪破坏停战协定,进占法库,八月复得寸进尺,进犯康平、前旗等县。本分区了诱敌深入、分散敌人,乃暂时忍痛撤出,西逃奈曼,坚持路西地区,屡创开鲁、库伦之敌,建立东进基地。三十六年三、四月间,挥兵东进,收复前旗,三进三出康平,屡战屡胜,终将敌人击退,重新发动群众,摧毁蒋美暴政,坚持敌后,威胁沈阳。且配合夏季攻势,一度收复法库城,恢复三十五年一分区的局面,斯年秋季,特别是冬季,空前的、胜利的、攻势庞大主力,连战我区,冰天雪地,艰苦奋斗,如彰武公主屯之战,追歼法敌逃窜之战、更直接振奋人心,一分区的形势,空前有利的发展了,全区内进行土改,百万群众得到翻身。回忆数年来,我强大主力军,我地方武装和工作人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弱转强,由退转进,艰苦工作,英勇斗争,其中不少临阵牺牲,慷慨就义,或积劳病故,为民族求独立,为人民求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写出一分区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本分区为追悼先烈,永留纪念,特选择康平东南隅修建烈士陵园,我们誓承烈士未完的遺志,继续发动群众,完成土改,支援战争,消灭东北匪军,为解放全东北而奋斗”。

辽吉一分区各界祭委员会

中华民国三七年七月七日

后来给团长胡远豪立了个小碑,碑身与赵世柱碑相等。辽吉一分区专署专员宋广常、副专员张雪涛为赵世柱烈士题词:

驰骋戎马间  顽敌胆战寒

碧血垂青史 万稷共仰瞻

宋广常 张雪涛 敬撰

原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杨大伦将军为战友胡远豪烈士题词:

南征北  战功不朽

春去秋  来名永存

杨大伦左手 敬挽

1956年,烈土塔有损,塔身水泥脱落,部分文字模糊难辨。经县领导研究决定重修烈士塔。塔顶心原先塑造的“军号”改为红五星。据老年人讲,烈士塔顶塑造的“军号”,晚上刮风时,陵园内响起吹冲锋号的声音,夜深人静,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这次重修改用红五星是否基于这个原因就不得而知了,也有可能参照全国其他烈士塔的建筑基调才这样改。

1956年修建后的辽吉一分区烈士陵园

经过岁月沉淀,风雨侵蚀,康平县烈士纪念塔塔基下沉,有6处10公分的裂缝,塔身倾斜,成了“危建”。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了翻建烈士陵园的决定。于2003年6月22日动工,同年9月15日竣工。

新建烈士碑全高16.16米,采用大理石为底,刻字部分为高档汉白玉等材料,将原碑文拓印后放大和重新排列。新建了烈士祠,将烈士的遗骨火化后安放在祠内。院内修建了1600平方米的广场,松柏成荫,庄严肃穆。重新修建后的烈士陵园比原来更加宏伟壮丽,系县文物保护单位。

辽吉一分区烈士陵园

张强烈士陵园

该陵园位于康平县张强镇街东2公里处,中共张强委员会、张强镇人民政府于1959年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刘营昌、张强等43名烈士所建。1959年8月动工,同年10月1日落成,陵园占地一万平方米。园内有方柱形纪念塔一座,高8米,砖石结构。塔身正面朝西,镌刻着七个大字:“革命烈士纪念塔”。北面刻的是“永垂不朽”,南面刻的是“浩气长存”各四个大字。

塔的背面是碑文:

1945年“9·3”胜利,我八路军进驻康法一带,保卫胜利果实。当即建立人民政府,稳定社会秩序,发动群众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但国民党发动内战,伺机进犯,封建恶霸座踏地方,亦妄想变天。朔自1946年到1947年,我主力部队转战南北,地方武装工作人员,亦深入群众,领导翻身运动,他们时而浴血奋战,时而深入反奸,爬冰卧雪,忍苦负艰,或临阵牺牲,慷慨就义,或积劳病故,血溅新轩辕,烈士张强、刘营昌诸君,驰骋疆场,壮烈捐躯,立功于国家,争光于民族,换来今日和平建设,歌声四扬,子孙万代沐阳光,纪念烈士流芳千古,哈拉沁屯改名张强,亿万斯民永志不忘,值国庆十年,建烈士陵园于张强东南隅,移葬烈士忠骨,树碑撰文,豪气永世长存,过十年文化革命,陵园失修,碑塔破损,又十年,国家大治,百废俱兴,乃重修陵园,再塑碑塔,以慰英灵。

陵园的四周建有高1.5米的围墙,园内数百棵苍松翠柏迎风挺立,43英烈的遗骨安卧于松柏之间,显得庄严肃穆。此陵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强烈士纪念碑

陵园内著名英烈生平简况:

刘营昌  1916年生于陕西省延安县青化砭镇。1935年参加陕北红军刘志丹领导的队伍,任班长。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调入延安,曾先后任排长、副连长等职。1942年在延安抗大学习,任学员队队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底随我党挺进东北干部团赴东北,任干部支队队长。到东北后,在辽西五分区任参谋,1946年4月调辽西一分区科左前旗,任旗大队长。1946年7月25日,在前旗卧牛石村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

张强  1917年生,河北省肃宁县人,汉族,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肃宁县财政科员、秘书、区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被党派到东北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同年12月来康平县哈拉沁屯任区长。1946年4月在去六区(方家屯)参加县委会议途中,在黄家窝堡恶霸地主陈梦龄杀害。时年29岁。康平人民为了纪念他,于1954年经辽西省政府批准,将康平县五区政府所在地哈拉沁屯改名为张强镇。

贺炯烈士纪念碑

该纪念碑位于康平县城北20公里苇塘马场墙外50米处。康平县小城子区政府于1955年为纪念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康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贺炯所建。有贺炯烈士碑一座。碑高3米,方柱形,砖石结构。基座由三级石阶铺成。碑的正面刻着三行字:右面是“为有牺牲多壮志”,中间是“贺炯烈士永垂不朽”,左面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碑的背面刻有贺炯烈士的生平简介。四周建有围栏,占地100平方米,系县文物保护单位。

1955年修建的贺炯烈士纪念碑

贺炯  1918年生,贵州省人,原名贺发荣,又名贺朗特(改正后),笔名巴人,布依族,中共党员。1942年春,入欧北鲁艺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新华日报社工作。抗战胜利后,随赴东北干部来到辽西,任法库县十区区长,1946年1月任中共康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同年6月12日去七区检査工作,夜间返县途中,被暗藏在区小队的內奸在苇塘杀害,年仅28岁。贺炯牺牲后,全县人民为了纪念他,1947中共康平县委将康平县文工团命名贺炯文工团,并将康平一个街道命名为贺炯街。在贺炯牺牲地小城子镇修建了贺婀烈士纪念碑。

西关屯烈士陵园

该陵园位于康平县西关屯乡政府东南500米处的傅窑山(小东山)上。西关屯乡政府于1987年为纪念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孟士明等50名烈士所建。陵园内建有烈士纪念塔一座,塔高12.7米,方柱形,砖石结构。1987年10月竣工,占地800平方米,系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关烈士陵园

塔的正面镌刻着七个大字:“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背面是碑文:

“一九四七年,我辽吉一分区主力挺进康平、法库,取得节节胜利。同年12月14日,我军在法库县小刘家窝堡与国民党行激战,敌军大部分被歼。战斗中十四团一营副营长孟士明等14名同志英勇牺牲,即将烈士遗骨安葬在傅窑山,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

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驰骋疆场,视死如归,伟业千秋永留后人,以振兴中华,告慰英灵。”

在纪念碑的后面,安葬着孟士明等烈士的遗骨,每位烈士墓前都立有一尊石碑,碑上刻有烈士芳名。陵园内裁种着数十棵松柏,显得庄严肃。

今该园烈士遗骨已安放他处,陵园已毁。

四座纪念塔上篇篇碑文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诗篇。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团结进取构成了康平人民对敌斗争和建设新家园的的主旋律。纪念塔(碑)凝聚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县人民对先烈的怀念之情。了解康平的昨天,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明天,一代一代的康平人,继往开来续写康平美好新篇章!

参考文章:

刘柏林《丰碑永屹,浩气长存》;李银杉《浩气长存,光耀千秋》


未经本平台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涡阳县辉山革命烈士陵园
宽甸县北山烈士陵园简介(图文)
缅怀革命先烈
红色黑龙江(六十一)——肇州革命烈士陵园
强力推荐!临西一日游线路图
高碑店市革命烈士纪念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