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昌图老故事】寄语乡亲 作者:辛厚文

寄 语 乡 亲

1935年我出生在昌图老城。父亲辛怀甲是一位中医。在家乡度过了我的童年和中学时代。1954年从昌图中学毕业,考入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由于我勤奋好学,学业成绩最佳,故195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究工作。1963年调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任教,一面从事教学,一面参加科学研究工作。1981年组织上送我去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82年被国务院任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主管教学方面的工作,任职到1989年二届期满。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授、量子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安徽省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科技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1990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硏究所磁学研究室工作期间,从事微波铁氧体材料和高功率铁磁共振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有关研究论文,并合译出版了《超高频铁氧体》一书(科学出版社,1960年)。

在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后,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物理学科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化学物理是介于化学与物理学之间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在国内设有两个化学物理方面的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所学校设有化学物理专业。目前,已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国化学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楼南泉先生任主编,我任副主编。在化学物理学科领中,我先后从事过《高速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激光》、《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分子对称性与群论》、《量子化学》、《分子拓朴学》和《分形理论》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主要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分子对称性与振动光谱选律》(安微科技出版社,1982年)、《化学反应选择规律导论》(安微科技出版社,1987年)、《分子拓朴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年)。我主讲过的课程有《爆震物理学》、《物质结构》、《量子化学》、《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分子振动光谱的量子理论》、《化学反应选择规律导论》、《分子拓朴学》和《分形理论及其应用》等,并编写了相应的讲义。

近年来,在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70年代末期,国际上在分子光谱领域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效应,叫做激光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效应。这种效应当时只在贵金属体系上发现。我所领导的研究组于1984年首次在非金属Agce体系上发现了这种效应,其后又在a-Fe₁O₃半导体体系上再次于国际上首先发现了这种效应。我们的两次发现开创了在非金属体系上拉曼光谱表面增强效应的新的研究领域。我们的论文在国际主要杂志上发表后,被许多国家学者多次引用,并做为开创性的原始数据,被编入国际有关的专著之中。这些成果被评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利用群论,拓朴学和分形理论等新的数学方法研究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工作,在学术界也有一定影响。《化学反应选择规律导论》一书是在总结用群论方法研究化学反应选择性基础上编写的,被评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分子拓朴学》一书是在总结国内外文献和我们自已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写的,国际著名量子化学家,美国麻州波士顿学院潘毓刚教授为该书所写的“序”中写道:》“显然拓朴学是理论化学上一个很有前景的工具,可目前国内外设有一本专门为化学专业人员而写的拓朴学专著。今夏在中国科技大学访问时看到,辛厚文教授所著分子拓朴学书稿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对物理和化学的研究生,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课本,对理论化学工作者,这是一本很有份量的参考书。”分形理论是近些年来オ发展起来的研究事物复杂性的一门新的数学理论,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甚至包括社会科学领域。我们用分形理论研究高温超导体性质方面也获得了初步成果,被邀在全国第二届分形理论及应用会议和全国高温超导体量子化学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目前,我们的研究工作已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

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期间,除了从事上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根据全管教学工作的需要,对教育理论也做了一些研究。通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以及先后对美国、英国、朝鲜、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访问中对教育方面的考察,发表了20多篇教育方面的论文,并出版了两本教育理论方面的著作《大学少年班教育概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6年)《超常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在推动我国超常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辛厚文

从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一个人在中学时期所受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感谢在昌图中学学习时期,各位老师所给予的多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为我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是1949年进入昌图中学学习的,同年6月第一批加入中国新民主义青年团,并于年底被组织上选送到当时辽西省团校学习,返校后除继续学习外,开始担任团委和校学生会的一些工作,(任校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副书记、省学联委员)。尽管我们做为学生干部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组织全校的学生活动,但是我们都能以“又红又专”作为自己的目标,严格要求,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也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正是在这种高标准要求下,每天都发奋的学习和工作,并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昌图中学学习期间,我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除了完成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外,还阅读了一些课外参考书,这对于扩大知识面,培养独立钻研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学教育阶段,不但是长知识,尤其对品格的形成又是非常关键时期。中学老师在一个人的心目中永远占据着重要位置,我至今仍然清楚记得我的老师们给予的影响。在五十年代,全社会都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享有崇高的威望。昌图中学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オ。深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的母校将会为昌图的经济振兴,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最后,让我在这江淮大地上,作为昌图的儿女,祝愿家乡繁荣昌盛,家乡人民幸福安康。

1992年9月于合肥,中国科技大学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化学分类3:理论化学及其分支量子化学
物理化学
最全化学发展史,看完后感慨化学发展充满艰辛
他是是中国物理有机化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科研创新的16条方法
高中物理开学第一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