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昌图老故事】婚丧习俗

婚丧习俗

一、婚姻

在旧社会结婚,由父母包办。男女之间,互不了解,通过媒人在中间传达双方各自意见(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礼)。同意后,便择日子(按新郎新娘的八个字),定娶亲日。婚时男方以鼓乐迎娶新娘,直到入洞房时,新郎新娘才能见面。后来逐渐有了改进,但仍由父母包办,结婚举行仪式时新郎新娘能互相见面,穿着婚礼服,女的头戴花冠,主婚人讲话,然后,新郎新娘向宾客敬礼。并用烟茶招待客人,双方交換纪念品,称为文明结婚。

1947年冬,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农会、妇女会群众团体主持废除封建的包办、买卖婚姻,有不少“童养媳”获得解放。一些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的封建买卖婚姻而造成男女长期不合的,要求离婚者,经调解无效,也准予离婚。妇女开始获得了婚上的自由和解放。

1950年国务院布《婚烟法》,取缔由父母包办婚姻,改为自由恋爱。对相对看,男女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平等。法定婚龄:男满二十岁,女满十八岁,要求结婚者,双方到政府登记,取结婚证,即受到法律的保护。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党和政府大力提倡树新风,移旧俗。但注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除回民、朝鲜族仍保持原有的一些风俗习惯外,其他各族对其婚嫁要有较大的改变。

过去城乡均有女子出嫁“要彩礼”的陋习。解放后,妇女同样参加工作或劳动,由于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妇女经济地位逐新提高,把索取财礼,视为耻辱。结婚的仪式也有所改变。婚事新办,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已成为新风。近年来,青年男女旅行结婚逐渐增多,城镇青年男女结婚时有的还举行集体婚礼。

男方到女方家落户,自古有之,谓之“入赘”,群众叫“招养老女婚”。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解除无子嗣人家的忧虑,政府及有关方面鼓励男方主动到女方家落户,解除女方家庭的后顾之忧以慰籍老人之心,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回门”习俗,农村仍在延续。新婚之后三天,女方父亲到男方家,谓之“挂线”或“会亲家”。新郎陪新娘回娘家(婚后七天或九天)谓之“回酒”。以示婚姻美满。1980年9月10日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20周岁。

二、丧葬

在旧社会,人死了以入土为安。一般贫穷人家土葬了事。而富豪人家死了人,停灵三天到七天,雇鼓乐班吹奏或请出家人(僧道)念经,以示悼念,并大收丧礼。五十年代初,人死了仍沿用土葬办法,各族皆然。土葬即用棺木盛验死人尸体,放入挖好的穴之中,用土在墓穴上堆起土丘为“坟”(挖墓穴谓之“打墓子”)。自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这一期间,农村死人多葬于自家分得的土地上,但丧葬的习俗已有大改革,从简节哀,一般停尸不超过三天,七天以后的做法不见了。

1956年农业合作化以后,丧葬地由生产合作社統一安排。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农村的丧葬事宜由生产大队统筹安排,多数是划出一块公有墓地做为丧葬地点。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平原上的坟已妨碍机耕作业,开始深葬。所谓“深葬”即把塞穴深挖,下棺木后,仍要保持地面平整,不妨农业机耕作业为准。除丘陵地区,平原上很少见坟了。

1966年昌图开始筹划火葬事宜,1967年于昌图老城东郊距城五里之处,建立一处火场。为了加强殡葬工作管理,1978年10月成立昌图县殡葬管理所,设管理人员五人。在县内城乡推行了丧事简办,并实行了火葬,逐渐开始改変了土葬的旧习俗。

昌图老城殡仪馆

1977年于昌图八面城,距城八里之处满家村建立火葬场一处。

殡改革工作逐渐被群众所认识,普遍实行火葬,这样既经济、科学、又卫生。从八十年代开始,将火葬场改名为“殡仪馆”,形成丧葬服务系列化,火化率逐渐上升。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异的潮汕民间人生礼俗
汕尾市婚育丧葬礼仪习俗杂谈
青海藏族
沛县民风民俗之婚丧喜庆。
陇南的婚丧习俗 娄炳成
清代婚丧嫁娶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