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窦占位一例,请欣赏徐春生博士精彩分析丨专家读片66期

china-radiology

R

医 学 影 像 园

医学影像园网站(www.china-radiology.com)由安徽省放射学会主办,是一个为医学影像同道交流学习、分享资源而构建的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网站。目前拥有19余万注册会员,是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最受专业人士喜爱的医学影像论坛之一。

专家读片

专家读片  066期



徐春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副主任,博士。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青年委员、安徽中医药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安徽省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家级或省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安徽中医学院临床科研重点项目1项和安徽中医学院临床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重大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获得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简要病史

患者,女,44岁,因“反复鼻塞、前额部疼痛10年余,加重1月”入院。鼻中隔左偏,黏膜淡红,双侧下鼻甲肥大,鼻腔狭窄,双总鼻道内可见粘性分泌物。外院CT示:左侧筛窦占位。

  • 专科检查:

鼻中隔左偏,黏膜淡红,双侧下鼻甲肥大,鼻腔狭窄,双总鼻道内可见粘性分泌物。

  •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免疫组合、生化中套、凝血常规、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CT

MR

影像资料


请点击后长按or手机扫描上方的二维码查看病例图像,全真模仿工作站读片,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打开图像序列后可以双指缩放图片,长按左右箭头可动态查看。读片后可以返回选择你的答案或者写留言与专家互动。

最后结果:F 孤立性纤维瘤

手术记录

在全麻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左侧筛窦新生物切除术”,患者平卧全麻平稳后,鼻内镜检查见:鼻中隔左上偏曲,黏膜淡红,左侧嗅裂及中鼻道紧。双下甲及中鼻甲不大,无息肉样变。先行鼻中隔矫正术,左鼻进路,常规皮肤黏膜交界切口,软骨膜下,剥离左侧黏(软)骨膜,于软骨后缘及下缘松解,剥离右侧黏骨膜,切除偏曲的骨质,松解鼻中隔软骨,见无明显偏曲及活动性出血,复平黏膜,见鼻中隔偏曲矫正良好,左侧嗅裂让开,中鼻道变宽,中鼻道内新生物,淡白色,表面不平,钩突结构窥不清。沿新生物边缘分离,见新生物向内压迫中鼻甲,中鼻甲变薄,向外压迫眶内壁及钩突。眶内壁部分缺如,新生物与眶内直肌粘连,小心分离,保护眶内直肌。钩突外偏,部分缺如。新生物向上压迫筛顶,筛顶部分缺如,分离保护脑膜,无脑脊液漏。新生物向后达后筛,仔细分离,完全摘除。

病理表现:

(左筛窦)不规则碎块状组织,镜下见梭形细胞弥漫增生,分布疏密不均,其间血管增生,大小及形态不一,间质胶原化及黏液变性,伴炎细胞浸润、出血及大量不同程度钙化。部分区域残留少量黏膜上皮及腺体,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倾向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CD34+,S100+,GFAP部分+,SMA-,Ki-67+约1%,actin-。


讨论


分析



孤立性纤维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

是起源于间叶细胞的一种罕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多发生于胸膜,少数发生于胸膜外各部位,如腹膜、盆腔、脑膜、肾、肝脏、眼眶、脊髓、鼻腔、软组织等。发生于副鼻窦罕见,容易误诊。

SFT一般无特殊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瘤体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病理表现为镜下肿块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间存在大量血管及胶原纤维,血管壁周围常出现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性。细胞排列方式很有特点,即细胞稀疏区与密集区交替排列,具有特征性。免疫组化CD34、Bcl-2及Vimentin阳性。

  • CT 表现:

鼻窦孤立性纤维瘤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肿块,边界较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钙化,增强扫描瘤体实质区明显强化。CT 平扫可见瘤内有两种明显不同密度的软组织成分,偶尔瘤内可因黏液样变性形成低密度区。病灶如邻近眶壁可出现眶壁骨质压迫吸收改变。

  • MRI 表现:

鼻窦孤立性纤维瘤在T1加权与脑灰质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可为低、等及高信号。T2加权改变与肿块的胶原蛋白及成纤维细胞的含量及是否变性、新旧有关。若肿瘤富含纤维基质T2加权以低信号为主,若瘤体出现黏液样变和囊性变则以高信号为主。有学者认为T2加权像上病灶低信号和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是SFT的较为特征性表现。增强后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与肿瘤富含血管有关,局部也可强化不明显或无强化,可能为病灶细胞稀疏区或玻璃样变性区。

  • 本例特点:

本病例CT表现为左侧筛窦及鼻腔部位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其内散在斑片状高密度钙化影,局部向眼眶延伸并与内直肌界限不清,邻近眶内壁、筛顶部分骨质吸收。

MR表现为左侧筛窦及鼻腔内见不规则混杂信号影,以T1WI低T2WI稍高信号影为主,其内见少许不规则T2WI低信号影(钙化),邻近骨质吸收变薄,病灶局部向眼眶延伸并与左侧内直肌、上斜肌及下直肌紧贴,眼外肌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

从CT和MR上来看,肿块主体位于筛窦,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晰,对邻近骨质主要是压迫吸收,并无明显侵蚀破坏征象,据此可以判断该肿块为起源于筛窦的良性病变可能性最大。

鼻窦起源良性病变主要有息肉、肉芽肿性病变、内翻性乳头状瘤,该病例从影像表现可以排除息肉和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能,肉芽肿性病变主要见于真菌性鼻窦炎,该病例在CT上容易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但该病例骨质压迫吸收比较明显,而无增生硬化,此外,该病例钙化特点与常见真菌性鼻窦炎钙化形态不同,MR上T2信号与真菌性副鼻窦炎也不太符合,因此,该病例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依据不足。鼻窦起源良性肿块还有少见的神经鞘瘤和孤立性纤维瘤。神经鞘瘤易囊变坏死,常密度不均,钙化罕见;孤立性纤维瘤表现为圆形和类圆形肿块,可有钙化,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

综上,该病例应考虑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最大,但神经源性肿瘤不能排除。

  • 鉴别诊断:

  1. 鼻息肉:双侧多发,中鼻道和筛窦最常见。CT上鼻腔内充满低密度到软组织密度影。MR上息肉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或环形强化。

  2. 神经鞘瘤:中老年人多见。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部分具有哑铃形生长特征,边缘清晰,邻近骨质受压变形;MR上瘤体在T1WI 呈低或等信号,在T2WI 上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当SFT 出现黏液变性时,恶性者与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很难区别,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方可鉴别。

  3. 鼻窦癌:多见于男性,肿块形态不规则,浸润性生长,窦腔扩大不明显,CT呈等、低密度,可出现囊变、坏死,可见钙化,广泛侵蚀破坏邻近骨质,脂肪层消失并窦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形成,其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骨壁皮质白线的碎裂、缺失。MR上T1WI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增强扫描中等或明显强化。

  4. 真菌性鼻窦炎:上颌窦受累最常见。CT表现为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斑点状、细条状或云絮状钙化,多位于窦腔中央,与窦壁无关;骨质破坏少见,偶见于上颌窦内壁近上颌窦开口处,窦壁骨质增生增厚使窦腔缩小。MR上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极低信号,增强无强化。

  5. 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交界性黏膜上皮源性肿瘤,兼有膨胀性及局部侵袭性的特点。多发生于鼻腔外侧壁近中鼻道处。好发于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密度较均匀,少数可见钙化;MR上信号不均,T1WI和T2WI呈低到中等信号;肿块内可见典型“栅栏状”征象,增强中度均匀强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颈影像] “鼻窦骨化纤维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读片时间】第0510期: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确诊丨经典病例177】脑膜瘤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5种”鼻窦常见疾病,“一张表”轻松鉴别~~~
病例学习——卵巢纤维瘤一例
膀胱占位影像诊断知识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