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医读片】女性68岁,腮腺肿瘤,反复手术,竟然是这种肿瘤?【052】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本期病例来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点评老师:朱园园

患者,男,68岁。

主诉:右侧腮腺区反复肿大17年。现病史:17年前患者右侧面部发现1花生米大小包块,无发热,无明显症状,于当地行手术切除;其后两次复发,先后就诊于两家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后者术后送检,患者家属自诉“淋巴瘤”;2年前患者再次发现右侧面部有1约黄豆大小肿块,无压痛刺激痛,4月前患者发现肿物有搔痒感,肿块逐渐长大,右侧出现面瘫现象,右眼不能自然闭合,张口稍受限,门诊以“右侧腮腺肿物”收入院。




手术探查:右侧耳屏前至颌下取1长约10cm“S”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将上述软组织瓣向前、向后翻开,肿物呈结节状,有包膜,于肿物质硬处切取少许三角状肿块,术中标本快速冰冻病检。从颌后切开分离暴露面神经总干,保护面神经。冰冻病检结果示:(右腮腺)上皮\/肌上皮源性肿瘤,向周围纤维组织内呈浸润性生长,倾向恶性,确切诊断请等石蜡及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相应部位植入0.7mCi碘125放射性粒子,术毕拔针。共植入粒子50粒。


腮腺基底细胞肿瘤


      基底细胞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癌是唾液腺肿瘤中较少见的上皮性良性和恶性肿瘤,因其少见,文献中很少有报道。

基底细胞腺瘤

    是单形性腺瘤中的一个特殊亚型,是涎腺肿瘤中非常少见的良性上皮源性肿瘤,其发病率极低,仅占腮腺肿瘤的1%-7%。常见于60岁以上女性。

     多以无痛性肿块逐渐增大而就诊.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病人可伴有疼痛或有近期生长加速史。小唾液腺部位的基底细胞腺瘤常表现为坚实的黏膜下结节,界限清楚,可活动。腮腺部位的肿瘤大多位于浅叶,表面光滑,可活动。无面神经麻痹症状。

影像表现

      CT平扫实质密度与肌肉接近,文献报道发生在腮腺浅叶前部的基底细胞瘤多为实性,而发生在深部及深叶的多数发生囊变(囊变多位于结节中心)。肿瘤血管也较丰富,增强后变现动脉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等于或略高于动脉期, 呈“速升并持续强化”模式,与肿瘤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及静脉有关。

     基底细胞腺癌的病理所见与基底细胞腺瘤相似。主要不同的是基底细胞腺癌呈现侵袭性和破坏性的生长方式;肉眼观察可见肿瘤无被膜,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而基底细胞腺瘤包膜完整,这是鉴别诊断的关键之一,现多行细胞免疫标记进行鉴别。  

      病期长短不一,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小腺体最常见。发生于腮腺时对面神经常有侵犯;病变广泛者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部分病例亦可发生远处转移;预后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术后易于复发,但部分肿瘤发展不是很快,患者可带瘤生存较长时间。

鉴别诊断

多形性腺瘤

    1.以中年女性为多(30-50岁);

    2.好发于腮腺浅叶(85%),常以单侧单发为主;

    3.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一般具有完整的厚薄不一的结缔组织包膜。

    4.平扫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腮腺组织,接近或略低于肌肉 密度,平扫密度多均匀。

    5.动态增强具有“慢进慢出”的进行性强化特点,瘤体实性成分多为轻度~中度强化。强化峰值出现在静脉期或延迟期。


腺淋巴瘤(Warthin 瘤)

   1.以5 0 ~70 岁为发病高峰;男性>女性,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

   2.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部;可见双侧发生或单侧多发;

   3.椭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可呈哑铃型;平均直径2-4cm

   4.平扫时肿瘤多呈均匀等密度,也可呈中心稍低密度,周边稍高密度,部分病例平扫时可见多发低密度区,这与病理上Warthin 瘤易发生囊变,腔内含有黏液、胶冻或干酪样物质有关。

    5.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不均匀强化,实质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程度迅速减低,呈“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

    6.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


粘液表皮样癌( MEC )  

   1.肿物较大,常侵犯浅叶及深叶;

   2.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邻近组织受侵。

   3.血供丰富,增强后常有明显强化(可呈环形强化),高于颈后椎旁肌肉密度,肿瘤与肌肉密度差可达50HU左右。

   4.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腺样囊性癌:

    多发生在小唾液腺;50~60岁多见;生长缓慢;早期易侵犯神经,疼痛、面部麻木和面瘫。神经周转移为特性,有些可出现“跳跃性”生长;易发生肺转移,淋巴结转移少见。CT: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不均匀明显强化,可见多发、小的囊变区,伴邻近骨质浸润性破坏。


淋巴瘤:

     腮腺淋巴瘤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腮腺内肿块;病灶多位于腮腺内或腮腺旁淋巴结,单侧或双侧发病;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可见中心坏死,钙化及出血少见;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腮腺实质,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旁肿块。



总结: 

    一般良性肿瘤多位于腮腺浅叶,呈低-中度强化表现,恶性肿瘤则多位于腮腺深叶,且病灶区域血供丰富,多表现为明显强化特征。

    通常良性肿瘤CT诊断其边界清晰,未侵犯邻近组织,且密度均匀,形态规则,部分囊变。而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病灶中心呈液化坏死表现,密度多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腮腺恶性肿瘤性疾病
头颈病例分析:腮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与腺淋巴瘤、混合瘤的鉴别
浅表病例 | 腮腺内占位,不是最常见的混合瘤,而是仅占涎腺肿瘤2%的“ta”
[精读病例]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精读病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