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颈部论坛]晨读病例第7期:21岁F,鼻腔混合型血管瘤!

病史:女,21岁,不明原因出现左侧鼻塞1月,呈持续性伴轻微头痛入院。

入院专科查鼻:左侧鼻腔见暗灰色肿物,表面光滑,右侧鼻腔未见异常,鼻中隔居中。




一、相关临床资料及诊断分析

专科查鼻:左侧鼻腔可见暗灰色肿物,表面光滑;右侧鼻腔未见异常,鼻中隔不偏。

MSCT诊断分析:发病年龄偏小,动脉期强化十分明显同时静脉期强化亦明显;病灶发生于面颈部,因此考虑:左侧鼻腔富血供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瘤。

术中、术后及相关:因CT提示鼻腔肿物血供丰富,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难以止血问题,来介入科行血管瘤的瘤血管栓塞。介入术毕,在外科术中从鼻腔取出大小约4.0*3.3*1.5cm灰白,灰红色组织,局部呈息肉状,表面光滑,切面灰黄色、半透明状、质细。

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他类型血管瘤,两种或更多同时存在一起的良性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面颈部,四肢等部位,一般出生时已经存在,开始时像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

二、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平扫:边界清楚,等密度或高密度,密度多不均匀,少数有静脉点滴石,邻近骨质受压或侵蚀;增强:显著强化,大肿瘤多不均匀。

MR表现

T1WI 等或低信号,T2WI 均匀或均匀高信号,增强T1WI:均匀或均匀显著强化,海绵状血管瘤示“扩散性强化”。

最佳诊断依据: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T2WI呈明显高信号,CT/MR增强后显著强化,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渐进性强化”的特点;

部位: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鼻中隔,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下鼻甲处;

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形态学: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三、推荐影像学检查

最佳检查方法:MR平扫+增强

备忘建议:参考CT所示骨质改变更有助于定性诊断。

鉴别诊断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容易诊断,一般不需要与其他病变鉴别。

点评

陈宜春(四川华西龙泉医院放射科)

一、分型

毛细血管瘤(多见),多发生于鼻中隔;海绵状血管瘤,易发生于下鼻甲及上颌窦内;混合型,多起源于黏膜,少数发生于骨内。

二、CT表现

带蒂的软组织肿块(毛细血管瘤),密度常均匀(部分肿瘤合并出血而密度不均),少数可见钙化灶或静脉石;增强后明显强化(毛细血管瘤)、渐进性强化(海绵状血管瘤,呈轻-中度强化、逐渐填充,与瘤内血流缓慢、伴有血栓有关)。

三、骨质改变

早期无;肿块较大致压迫骨质吸收改变(膨胀、变形和局部骨质吸收缺损改变)。骨内型血管瘤骨质多呈“蜂窝样”或“皂泡状”改变。

四、MRI表现

软组织肿块T1WI呈低至中等信号(少数合并出血者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至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钙化灶或静脉石呈低信号。内部可见点、条状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或渐进性强化,帽檐征。

注:本图片来源于杨本涛老师课件

五、临床

鼻塞和屡发鼻出血,20-50岁,女性多见。

六、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案

MRI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肿瘤的信号特点,对于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很有帮助,是鼻腔鼻窦血管瘤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HRCT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骨质改变和病变内高密度影,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帮助不大,可以作为筛查手段。

编辑:杨海、邬涌

审核:中国头颈部医学影像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学习] ''''鼻腔血管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病理学: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眼球突出 感觉减退 鼻窦肿物,想不到的病理结果
唇部血管瘤常发人群
血管瘤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