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icefighter: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1.旧时代 其实,有个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之一,各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被人忽视,这就是统计学。 如果懂...
1.旧时代

其实,有个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之一,各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被人忽视,这就是统计学。
如果懂得统计学,那么很多陷阱就可以避免,为什么说我们国家骗子太多,但依然受骗的傻瓜这么多,很大因素跟统计学思维缺乏有关系。黄仁宇不是说中国历来缺乏数字化管理吗? 欧美从希腊罗马开始,哲学思维已经很先进,中国人一天到晚玩情怀(吟诗作赋,八股文),喜欢斗人(搞政治)胜过斗天(搞科学)。再加上中国的社会文化太单极化,从政治体制,到民族种族,到两千年固化的思维,都表明,中国人(包括台湾等华人文化)更善于赌博投机,跟风从1到100而不是原创从0到1。

可以说,中国强力政治+大量的年轻未工业化人口+WTO红利,造就了中国已经具备世界上广度最大的工业体系,没有一个国家包括美国有中国这么广。但是,在这种工业体系当中,由于进口替代效应明显,搞原创的人其实是傻瓜,抄袭的人才是聪明的。随便举个例子,例如港股的联塑,依靠量取胜,而A股的伟星新材,一直靠质取胜,但在过去的十年,联塑的路线明显更好,市值超过伟星新材。

年纪越大,越懂得华为任总的灰色理论,不要非黑即白,不是原创一定胜过抄袭,一定要看当时的前提条件。盲目的原创,一旦路线错了,死翘翘太容易了,而山寨抄袭至少可以赚第一桶金。
当然靠抄袭只能赚第一桶金,接下来还是要有创新。所以中国人的思维和资源,最适合做的行业可以推断出来,就是起步门槛不能太高,但是后期可以胜者为王,市场份额高度集中。这样,中国的小公司开始可以依靠山寨赚第一桶金,但是市场中后期就开始格局分化,领头企业可以提高集中度,其他企业继续恶性价格战,逐渐淘汰。也就是具备两段式特点的行业。
前期低成本同质化切入+后期高壁垒份额集中
如果前后期都是很同质化,那么整个行业都是价值毁灭
如果前后期都是高壁垒,那么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科技和工业基础,几乎是不肯能完成的人物。

那么再具体分析,这个两段式特点还可以细分为哪些维度呢?

1.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企业,
A.人工,中国的蓝领和白领可以发挥群狼战术,
B.中国人的思维,例如擅长数学单不擅长物理化学,任正非自己说过这点,华为的成功很依赖于这点,因为通信协议其实就是数学,太依赖基础科学的行业中国人劣势明显,例如化学制药原研。
C.中国的历史积累,譬如机械核心设备包括发动机,包括机床,包括海工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包括化学制药原研,这种依赖经验的行业,先发优势明显,后发劣势显著,例如欧美已经申请了大部分化合物专利,中国公司现在能找到的新化合物分子已经很少。
D.市场份额可以高度集中的行业,由于中国群狼效应,那么同质化行业比起欧美竞争更加激烈,这些行业包括零售,也包括电商,普通消费品例如牛奶等,随便举个例子
”Vistaprint创始人谈中国印刷业价格战:我们不可能赢“
其实很多国外公司说过这个话,中国市场价格战的残酷世界第一。
那么那些行业市场份额可以高度集中?
其实,最适合中国的行业一般具备两点:
1)具备流程制造业的特点,而不仅仅是加工制造业,也就是说可以成本制胜。
2)具备科技创新差异化的空间,很多流程制造业到头来同质化太明显,就拼成本,产品创新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可以科技创新制胜。
总结起来既要低成本,又要高强度的研发创新,例如格力代表的空调就是个例子,技术进步缓慢,但是又有核心技术创新的空间,成本规模效应和技术溢价都很明显,市场份额就可以高度垄断。
华为也是一样,华为的研发其实比起迈瑞容易多了,因为通信设备更加标准,完全就是把别人定义好的协议实现而已。协议的制定是0到1,需要知其所以然,而协议的实现是1到100,只需要知其然。
迈瑞所在的医疗设备行业,更加依赖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很多核心器件都是靠漫长的经验和对基础科学的深度掌握才能做出来,数学成分占比更少。例如有些元器件,迈瑞买都买不到。所以,华为几乎无需并购,因为完全可以靠外购芯片+操作系统,自研应用软件就研发出核心技术,并依靠低成本胜过欧美巨头。但是迈瑞需要垂直整合,并购一些元器件巨头,这个门槛靠研发太难了。
再举个例子,福耀玻璃和宏发股份,一个是玻璃,一个是继电器,都有上述两个特点,玻璃本身是流程制造业,规模成本取胜,但是玻璃在汽车上的应用需要高强度的研发壁垒。继电器也是一样,成本规模优势+研发创新,两者都需要很强才行。
也就是说最适合中国公司的行业,因为可以依靠同质化的低成本占领低端市场起步,赚第一桶金,但是高端市场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这时领导企业可以凭借创新鱼跃龙门,避开中国其他公司的恶性价格战,而是专注于抢劫欧美巨头的市场。
如果一个行业完全的成本制胜,可以说,中国公司很难有低成本优势。就像大部分的化工行业,原料在外,大家成本一样,流程制造大家工艺也差不多。
海螺水泥这个行业有点特殊,完全的流程制造业,科技创新的空间很小,但是有一点,成本优势很容易先发为王,市场半径有限,原料、水运资源的分布有限,决定了海螺这样的巨头,一旦掌握了原料和水云资源的制高点,然后又通过最好的企业绩效管理确保流程制造的运行效率业界最高,例如水泥窑设备的运转率,那么就可以成为巨头。但是市场半径也决定了,份额扩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像华为等高端工业制造,一旦研发出新品,可以迅速上量。

回过头来看,华为,格力的成功,有很大的幸运,海尔,联想,迈瑞,作为差不多时期起步的公司(迈瑞比华为晚3年成立,但是现在收入利润是华为的零头),作为都是大行业的小公司,结局很明显,并不是说柳传志就是不如任正非,迈瑞徐航就是比任正非差了十万八千里。最大的原因还是他们的环境不一样。

迈瑞所在的行业,更加依赖垂直整合,非常依赖供应商的knowhow,核心技术不标准化,没有掌握这些制高点,完全靠中国的海量人工模式,难以弯道超车。关于迈瑞所在行业和华为所在行业的对比,给我启发的是徐航本人的文章,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之前我是狗眼看人低,以为徐航水平比老任差远了,其实人家产业老总都是绝顶聪明的,看问题比我们所谓的投资者深刻多了。

海尔联想,行业更加同质化,联想的贸工技路线其实是理性选择。美国的PC巨头,IBM虽然依靠技术,可是有壁垒吗,被联想收购。PC行业最好巨头,不是依靠科技优势的IBM,而是依赖渠道创新的戴尔。这就是个证据。

2.新时代

从这几年开始,伴随互联网和新科技的诞生,格局又开始变化了。
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所谓最好,是说现在中国的工业基础更加完善,有钱有人,一旦选好行业,有优质资源,抓住风口,可以迅速成为世界级企业,比起过去二十年靠山寨抄袭赚第一桶金那点辛苦钱,简直就是两个维度的世界。
所谓最坏,就是中国人擅长的抄袭路线已经基本失效,能够抄的行业基本都抄完了,后发优势已经没有,只有劣势。大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未来面临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的情况。
还有一个,互联网带来的幂律效应,跟传统产业时代的正态分布不一样,两极分化更严重,过于是2,8法则,现则是1:99法则,任何一个行业,只有一个巨头吃肉,其他人喝汤,手机行业的苹果,三星可以算,facebook,google这些不算,因为他们还是互联网企业,但是未来随着各个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物联网化后,产业链的价值从硬件往软件转移,互联网龙头企业可以跨界颠覆传统的产业,把他们的利润抢走,例如Uber抢走多少出租车公司的饭碗,美国的出租车牌照大亨没几年都从数十亿身价的富豪,变成快破产了。
譬如台湾健豪的云印刷,基本垄断台湾的印刷产业,名片都是他们家的工厂印刷,隔日送到客户。

看看美国VC的一些数据统计:
”小米和Uber两头独角兽各自就占据了所有“独角兽”的约22%的估值。
前十名的企业估值占据了所有“独角兽”49%的估值(小米,Uber, Airbnb, Palantir, Snapchat, SpaceX, Flipkart, Pinterest, Dropbox, Theranos)。
而前20名的企业估值则占据了所有“独角兽”估值的65个百分比。“
查看原图

Peter Thiel的书中也说,facebook, Palantir这两个公司是过去几年美国互联网行业投资回报最高的企业之一,如果投了这两个企业,那么收益率远远超过其他大部分互联网公司。

可以看看“VC界的“贝比·鲁斯”效应”一文。
“事实上[风投]回报率是呈非常严重的偏态分布的。一个VC对这个偏态分布认知的越深入,他就越会是个优秀的VC。而糟糕的VC则倾向于认为回报曲线是成正态分布的,比如,误以为所有的公司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诞生的,只是有些最终做死了,有些半死不活,而有些却在成长着而已。而事实上它们是遵循幂次法则的分布规律的”

还有一些关于过去数十年风投VC的历史投资回报统计数据,都可以发现,回报分布严重两极化,少数优等生回报惊人,大部分回报很低,亏损累累。

所以说,对统计学思维理解深刻的人,理解幸存者偏差效应,死人不会说话,或者巴菲特合理价值买入优质公司,一生20个击球的理论,就会发现,他们本质上一回事。

美国纳斯达克估值低,是个假象,典型的统计学误导,其实也是幸存者偏差效应,死人不说话的典型例子。”今天7家高富帅占了整个纳斯达克市值的一大半,大部分的僵尸公司并不比我们的新三板待遇更好。这7家经常露脸的高富帅其实基本都是互联网基础设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PC互联网时代形成的微软的WINDOWS+INTEL=WINTEL联盟, 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末移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苹果Apple IOS+Android安卓(Google)+ARM处理器=3A联盟,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商FACEBOOK,跨越两个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服务商亚马逊Amazon。“

医药行业是不是这样?有研究为证 
“并购?新药?TOP20医药企业掘金哪家强?”
”资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是指通过企业并购获得新药的2023年销售预期/企业并购的支出。通过对Top20医药企业资本效率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并购所发挥的作用在不同医药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20家分析的医药企业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罗氏、百时美施贵宝和吉列德三家公司。罗氏–GlycArt的并购为罗氏带来了白血病单抗Obinutuzumab(2013年11月FDA审批上市);百时美施贵宝–Medarex的并购为百时美施贵宝带来了癌症抗PD-1明星药Nivolumab(2015年3月FDA审批上市);吉列德–Pharmasset的并购为吉列德带来了丙肝新药sofusbuvir(2013年12月FDA审批上市)。“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可以说,不管是并购还是新药授权,投资回报都是严重偏态分布或者幂律分布的。少数几个巨头的明星效应掩盖了大部分平庸公司的平庸。

从这个意义上,吉利德这个医药行业最大的奇迹成长股,能够复制吗?概率微乎其微。百亿美金巨额收购获取丙肝药物Sovaldi,不得不说,这个是超级赌博,只是幸运的是,吉利德赌成功了。如果用统计学思维思考,十个公司,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这样的豪赌,也许只有一个能够成功,其他都失败了。

3.合理的选择
我们只有一条路,改进版的巴菲特:
A。更加格雷厄姆,更加强调安全边际和技术颠覆的影响
由于技术创新更快,而且颠覆式创新越多,例如3D打印,可能完全摧毁某些传统行业,互联网也是一样,一旦行业没落,那是越抄底越低。
看看香港美国最近几年的原油燃气等股票,真的发现,天堂和地狱一线间。
据说有中国富豪巨资抄底美国海工巨头seadrill,可是现在公司股价已经新低。
相比之下,中国的中海油服就很尴尬,看起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如果一旦行业前景巨变,这个想象空间只是空中楼阁,这也是后发劣势之一,没等你有机会长大,行业已经完蛋了。

这条路,我看到最好的例子是@超级鹿鼎公,牛人一个。只选择低价买入可预期的时间内不会被颠覆的硬资产。

B。更加的费雪
发挥行业想象力和高度的洞察力,找下一个BAT,facebook
“大约占有这些公司所有投资组合的6%的投资(大约占所有投资金额的4.5%),产生的投资回报率却占有了全部投资回报率的60个百分比左右。”
“卓越的风投公司其实比普通的(处于图表中间的)风投公司更容易投到亏损的公司。所以这里卓越的风投基金公司刚好印证了上面所说的”贝比·鲁斯效应“效应:它们挥杆(投资)力度越大,有可能大力命中,也有可能三振出局(亏损)收场。但是你如果不敢冒着大量的三振出局(失败)的风险,你就不可能有大满贯(众多投资组合无数倍的投资回报率)的可能。比如,根据幂次法则,只要你的众多投资组合中有一个如Facebook般的公司,就算你所有的其他投资组合都是亏钱的,你依然会赚得盘满钵满!”
A股过去几年的几个传奇投资者,例如风生水起之类,是这条路线。

无论哪条路,都是幸存者偏差效应明显,成功很艰难。

只可惜,我们大多数时候,往往选择的是中间路线,合理的价格或者高估的价格买入平庸的公司,这往往是致命的。类似的例子,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其他我关注的投资高手身上的案例太多了,李宁,匹克,雨润食品,中国食品,张裕,纷美包装,海油工程,宁波华翔等。注意,其实,很多消费股很可能是大陷阱。

尤其在A股,历史估值区间严重超过世界平均,未来一旦估值整体下滑,与国际接轨,那个双杀效果惨不忍睹。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A股其实优质公司还是挺多的,甚至比起港股平均质地更好,港股的板块分布不平均,过去集中在几个行业。未来真正的超级成长股,可能在A股诞生的概率更大。
但是,大部分A股,包括蓝筹和创业板在内,估值已经远远透支,他们所谓的转型根本就是镜中花,水中月,转型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埃森哲做过统计,好像是7%而已。IBM历史上多次转型成功,其实是个特例,世界有几个IBM?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认为合理的选择就是融合超级鹿鼎公和风生水起。一部分配置价值股,主要买硬资产等,一部分配置成长股,主要投资能够从0到1的,有些传统行业巨头,已经开始互联网化,未来有机会整合整个行业,而有些新型巨头例如康得新,他其实是我所说的新时代最大的受益者和榜样之一,虽然不是互联网行业,但是只要有眼光,机会好,照样可以创造传奇。康得新高起点,越过苦逼的存量市场,直接挖掘那些进口替代空间巨大的蓝海增量市场,不断的豪赌,不断跨界,像google一样。
康得新刚上市,曾经有股友说看好它,只可惜我眼光太差,看不上。我倾向于那些能够通过生活常识和身边观察证实的行业和公司,康得新所在的行业太遥远。
未来的世界,注定更加多元化,灰度更加丰富,不是非黑即白。
不要给自己设限,民企一定好,国企一定不好,实际上不少消费品和工业品的龙头都是国企,国企的底线有时比起民企高多了。不是说中国特色一定好,中国特色一定不好。BAT的成功,说到底都是依赖中国特色。医药股过去的成功,很多也是依赖中国特色,譬如中药,譬如辅助用药。当然,过去不代表未来,不合理的,也许会变得合理,黑天鹅可能突然降临,辅助用药的黑天鹅已经来临。
不是非互联网不投,这个行业幸存偏差太明显了,传统行业如果能用好互联网思维,其实机会照样无限。
巴菲特这几年变化很大,投资IT巨头IBM,投资航空零件制造巨头PCP等等,这说明老巴其实是很懂得与时俱进的,从最开始格雷厄姆,到后来融合费雪,从不投资科技股到开始尝试比亚迪,IBM等科技股。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本吃紧,创业者如何不慌?给创业者的4个锦囊
Salesforce 不仅要当 SaaS 巨头,它还想在 VC 行业干一番大事业
华为,正式杀入医疗器械
【互联网思维:3个段子,9大分类,19条法则】3个段子:?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开了一家餐馆,仅两个月时间,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雕爷牛腩。?淘品牌,三只松鼠,至今一年多时间,累计
东吴证券黄琳:新三板投资决策评估体系研究
野蛮增长无序扩张成历史,大裁员背后,互联网黄金时代结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