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马尼亚简史

开讲罗马尼亚简史。

-

简单提一下罗马尼亚、土耳其、俄罗斯、奥地利、波兰之间的关系。欧洲历史上的三大蛮族凯尔特、日耳曼和斯拉夫人,而罗马尼亚人是另外一个没有存在感的蛮族,这就是达西亚人。达西亚人是色雷斯人的分支,早期受希腊殖民经济影响,在莱茵河北岸现罗马尼亚领域内建立奴隶王国,当时的罗马强势崛起犁庭扫穴征服了罗马尼亚。

-

罗马尼亚的意思是罗马的土地,罗马就是罗马的意思,尼亚是拉丁语土地的意思。

-

-

当时的罗马在罗马尼亚发展殖民经济,当时日耳曼、斯拉夫、达西亚太落后,军事征服并没有获得经济价值,所以罗马人很快就撤离了这些地区。罗马人撤离后,达西亚人(也就是罗马尼亚人)和当年的英国一样叛变了,之后罗马承认罗马尼亚的独立,但是罗马尼亚和罗马是藩属关系,罗马尼亚向罗马进贡。

-

在罗马人征服罗马尼亚的过程中,发现罗马尼亚有很多的金矿和银矿,此后的罗马尼亚就成为欧洲主要的金银矿产区。此前的罗马尼亚被希腊化,在罗马殖民的过程中又产生了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言属于罗曼语,其中有10%斯拉夫语根。

-

罗马尼亚人前后使用过希腊、罗马、斯拉夫文字,现在的罗马尼亚使用拉丁文字。

-

罗马尼亚(达西亚)和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不是一个种族。

-

此后罗马分裂,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境内,而斯拉夫人和东罗马开始争夺巴尔干地区,而在争夺巴尔干地区的过程中,罗马尼亚首当其冲,就是诸位列强打来打去的状态。

-

村长前面在知乎讲过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事实上在巴尔干的历史上还有个强大的国家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公元六世纪到七世纪时占领了罗马尼亚,罗马尼亚人开始信仰东正教。我们现在对保加利亚不是很重视,在历史上保加利亚相当于是巴尔干地区的俄罗斯,保加利亚的国王自谓之沙皇(凯撒)。

-

-

此后奥斯曼土耳其取代东罗马,奥斯曼土耳其进入巴尔干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和神罗开打。奥斯曼百年战争都没有把维也纳打下来,因为维也纳一边是山,一边是河,不好打。此后伴随着俄罗斯的崛起,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接火,开始了百年俄土战争。我们讲英法百年战争,还有中日百年战争,其实世界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是俄土战争,其惨烈程度远超任何一场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现代化战争)仅仅是俄土战争的序曲,史称第九次俄土战争。

-

巴尔干地区为什么会分成这么多国家?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奥地利(神罗)反复争夺的结果。这些国家都是墙头草,土耳其人来了就向土耳其人称臣,奥地利人来了就向奥地利人称臣,俄罗斯人来了就向俄罗斯人称臣,所以导致民族国家分裂成若干国家,比如说南斯拉分裂成无数国家。

-

俄土战争争夺巴尔干地区时,就产生了摩尔多瓦问题。作为后发国家,俄罗斯为了蚕食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范围,于是强迫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独立。当时罗马尼亚是奥斯曼土耳其的藩属国,俄罗斯人从莫斯科扩张到这里,想通过罗马尼亚向奥斯曼土耳其进行扩张,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是非常强大的帝国。我们历史上讲的彼得大帝如何如何厉害,事实上不是这个样子,彼得大帝在入侵奥斯曼的作战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战败的状态,或者说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

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一直延续了下来,他们解决战争的方式就是签署和平条约,俄罗斯用零敲牛皮糖的方式,不断的肢解、控制罗马尼亚,比如说让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独立,然后把摩尔多瓦变成俄罗斯的属国。

-

-

1881年,伴随着罗马尼亚王国的成立,罗马尼亚从奥斯曼土耳其独立,此后罗马尼亚参与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这个在知乎上有讲,你们自己去找一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最大的获益方是保加利亚,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大的获益方是南斯拉夫,这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一战为什么要先打南斯拉夫,1991年为什么要打南斯拉夫。事实上一战严格意义上的准确定义应该是第三次巴尔干战争,科索沃战争事实上是第四次巴尔干战争。

-

摩尔多瓦、北特兰西瓦尼亚、南多布罗、捷克斯洛伐克南部都是罗马尼亚人,罗马尼亚为了吞并这些地区,所以一战时罗马尼亚选择和俄罗斯结盟,当时的罗马尼亚军事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这个强大主要讲的是人数多,罗马尼亚没有克虏伯、斯柯达兵工厂,所以装备是欧洲最落后的,甚至比中国的军队还落后。

-

当时的英国、法国、俄罗斯给罗马尼亚很多不切实际的军事承诺,答应要给罗马尼亚很多军事支持,但事实上罗马尼亚的盟友并没有兑现这些军事援助。当时的罗马尼亚是什么样子?营建制仅有一挺机关枪,这其实非常、非常搞笑,当时的罗马尼亚有23个师,很多师连机关枪都没有配置。

-

当时的罗马尼亚要战前准备,罗马尼亚认为战争六个星期就够了,所以罗马尼亚仅仅储备了六个星期的弹药,而战争还没有打罗马尼亚的军火库就爆炸了,罗马尼亚的弹药储备没了,英法俄都承诺要给罗马尼亚武器弹药的支援,事实上都没有支援。

-

当时的情况是德国、奥匈帝国认为俄罗斯的反应速度特别慢,战争动员至少需要三个月,所以说俄罗斯在三个月内无法发动进攻,所以德国和奥匈帝国有三个月的时间消灭法国,然后再回过头对付俄国。所以德国、奥匈帝国对俄罗斯、罗马尼亚是不设防的这种状态,而罗马尼亚突然20万军队进入奥匈帝国境内,打了奥匈帝国一个措手不及。

-

-

罗马尼亚如果快速进军占领奥匈帝国的关键城市,接下来的战争走向和东线局势就会发生改变。当时的罗马尼亚军队战略目标并不是寻机歼灭奥匈帝国的军队,仅仅是想把奥匈帝国匈牙利王国的部分土地占为己有,所以罗马尼亚24万部队占领了奥匈帝国的部分领土后,并没有展开进一步军事行动。

-

当罗马尼亚军事行动时,俄罗斯答应罗马尼亚要支援15万人,事实上俄罗斯没有做到,放了罗马尼亚鸽子。但是、但是、但是,奥匈帝国和德国没想到罗马尼亚这个打酱油的会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所以没有做好准备,导致罗马尼亚深入奥匈帝国境内,一度使东部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逆转。

-

罗马尼亚的军队装备比较差,奥匈帝国的军队装备也强不到那去,这个时候罗马尼亚24万军队,奥匈帝国的军队只有5万,而且都是步兵师,这个时候德国人发现形式不对,所以德国人抽调了5个德国师,约5万德国军队支援奥匈帝国作战,开始发动反击,在德国人的策反下,保加利亚派出了4万人的军队,联合夹击罗马尼亚。

-

保加利亚的部队就是来打酱油,奥匈帝国的军队也是打酱油,作战的主力肯定是德国军队,当时的德国军队有重炮、毒气、飞机、步兵炮,这对于罗马尼亚军队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你想罗马尼亚一个营才一挺机关枪,这战争就没办法打了。罗马尼亚24个师对付5个德国师,2个奥匈帝国师,就是23万人打7万人的状态,但是罗马尼亚并没有集中军队和德国搞战略决战,也没有和德国人打巷战,此时罗马尼亚军队是分散的状态,都在抢占地盘,所以导致24万人是一片散沙的状态。

-

德国人和罗马尼亚硬刚,很快德国人又支援了16个师,这个时候罗马尼亚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战争的局面开始向不利于罗马尼亚的形式发展。

-

为什么要讲这段历史呢?一战英法俄把罗马尼亚给卖了,导致罗马尼亚孤军深入,很快就被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追着打,最终德国人占领了罗马尼亚的首都。

-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然后爆发了十月革命,苏联宣布退出一战,导致罗马尼亚被再一次出卖,战争后期的罗马尼亚事实上是被占领的国家,所以一战罗马尼亚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

一战后,奥匈帝国是瓦解的状态,当时奥匈帝国被肢解为若干小国家,当时的罗马尼亚利用这个局面,趁机占领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匈牙利的东部,捷克斯洛伐克的三个郡,因为这里都是罗马尼亚人,所以罗马尼亚直接派兵占领,因为捷克斯洛伐克是个小国,所以捷克斯洛伐克没做出任何反应。匈牙利也有部分土地居住着罗马尼亚人,罗马尼亚直接派军队进驻,而这些罗马尼亚人不愿意加入罗马尼亚,他们宣布效忠匈牙利,于是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爆发战争,最终罗马尼亚赢得战争。1918年3月,罗马尼亚吞并摩尔多瓦,这就是现在罗马尼亚版图形成的原因。

-

-

罗马尼亚在一战也做出过贡献,虽然说是被队友卖了,所以英国和法国默认了罗马尼亚的这种行为原来罗马尼亚的面积大概只有目前面积的1/2,通过一战罗马尼亚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形式上完成了罗马尼亚人的民族统一。

-

1940年6月,苏联占领摩尔多瓦,摩尔多瓦成为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此后罗马尼亚一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罗马尼亚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统一摩尔多瓦的问题。

-

-

村长前面讲过中亚史观、北亚史观、东亚史观、南亚史观、东亚史观,其实从罗马尼亚的历史你就能看出巴尔干地区的东欧史观。你从这里就可以看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保加利亚赢,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南斯拉夫赢,第三次巴尔干战争是罗马尼亚赢,今天的罗马尼亚出兵摩尔多瓦就是第五次巴尔干战争。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讲德国不能产石油这是错误的,当时的德国每年只能产50万吨石油,但是50万吨石油对于战争而言没多大意义,当时德国每年需要进口500万吨石油,而罗马尼亚每年可以产700万吨石油,事实上罗马尼亚的石油产能可以扩大到1000万吨,所以说罗马尼亚对德国非常重要。

-

当时的德国人为了争取罗马尼亚,所以和罗马尼亚签署了协议,德国人保证罗马尼亚的安全,而这个时候罗马尼亚无非就两个选择,要么选择苏联,要么选择德国,而苏联一直扬言要吞并罗马尼亚,而苏联和罗马尼亚还有意识形态的冲突,所以罗马尼亚在权衡利弊以后选择倒向德国。

-

当时的苏联和德国签署了同盟条约,德国人对英国作战时,苏联人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虽然说德国原则上同意苏联占领波罗的海三国,但是德国人仅仅是承诺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并没有同意苏联人军事占领波罗的海三国,而且苏联人军事占领波罗的海三国的时候没有和希特勒打招呼,而希特勒认为这是苏联人的冒犯,所以对苏联人很不满。

-

1940年6月26号,当时的苏联人又是在没有通知德国人的情况下,向罗马尼亚提出领土要求,要求割让萨拉比亚、北部科维纳作为苏联领土,要求罗马尼亚24小时之内答复,当时罗马尼亚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于是苏联军队占领了这些地方,而这对于希特勒是无法接受的状态,因为德国人承诺要保护罗马尼亚的安全。小弟被打了,希特勒内心中充满了怒火。

-

德国人原来说是4月6号要发动巴巴罗萨,为什么6月26号还没有发动战争?因为希特勒当时在巴尔干地区有个协调问题,希特勒和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签署了同盟条约,两国都答应倒向德国,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南斯拉夫出现了军事政变,南斯拉夫的将军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发动了军事政变,南斯拉夫的国王被推翻,德国人为了解决南斯拉夫问题又花费了两个月,顺手还把希腊给解决了。

-

而在希腊战场中的英国人,龟缩到克里特岛,英国人认为德国人在地中海没有海军,所以无法登陆,而当时的英国地中海舰队是非常强大的状态,最后德国人是通过空降的方式占领了克里特岛,但德国人付出了重大的牺牲。

-

因为南斯拉夫政变,所以使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被迫推迟了3个月,而这个时候希特勒还在秘密调运部队,当时苏联人在苏德边境上部署100多万军队,且有大量的预备部队,而当时德国人在边境只有10个步兵师,也就是10万人,当时的苏联有2万辆坦克,当时的德国满打满算才3000辆坦克。

-

希特勒抽掉坦克部队时,不敢明目张胆,只能偷着来,他怕苏联人发现。所以希特勒抽掉的方式是原来的装甲师有300辆坦克,在保留原有建制的情况下抽走一半装甲车辆,抽调这些坦克到苏德边境,然后重新组建新的装甲师,事实上这种装甲师的坦克数量比正常德国装甲师少一半。

-

因为这些部队是秘密抽调,是临时拼凑的这种状态,所以导致战斗力大打折扣。希特勒打法国时,大部分都是履带式战车,打苏联大量是轮式战车,轮式战车就是汽车轮胎式战车,通过性很差,之所以打法国那么顺利因为法国公路、铁路、飞机场都非常完备,德国空军占领法国飞机场以后就可以随时可以机降。德国的轮式战车可以在法国公路上快速推进,但是打苏联的时候,德国人发现他的装甲力量比打法国少了一半,苏联居然没有公路。

-

打法国时履带战车的比例非常高,打苏联时轮式战车的比例非常高,苏联的那个公路相当于没公路,所以导致德国大量的装甲车辆陷进泥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联的秋雨,德国中央集团军被苏联恶劣的天气和病害严重的道路系统整整拖了半年,就是因为苏联秋季下雨,而苏联冬季时发动不了进攻,想组织进攻就要到第二年。

-

-

苏联向罗马尼亚提出领土要求,使希特勒(艺术家)感受到了战争威胁,这种战争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罗马尼亚的石油,德国如果失去这些石油,德国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而德国要争取罗马尼亚,保证罗马尼亚的安全,这就要和苏联发动战争,因为苏联占领罗马尼亚领土,事实上就是宣战行为。

-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当时的希特勒还想争取一下苏联,最好不要翻脸,所以希特勒和莫洛托夫讨论,能不能德国、日本、苏联、意大利签订同盟条约(再保险)。当时莫洛托夫是比较二的这种状态,他当时提出一些问题,巴尔干的势力范围如何划分,德、日、意、苏的势力范围如何划分(大意就是希特勒无法替日本、意大利做出决定)。莫洛托夫可能喝多了,他认为保加利亚应该归苏联,因为保加利亚都是斯拉夫人。他还认为南斯拉夫也应该归属苏联,当时德国人听了一下,没把他的提议列入正式的会谈纪要。当莫洛托夫提出要在土耳其海峡建立海军基地时,德国人彻底怒了,但同样仅仅是表示理解苏联的安全诉求,可以考虑,但没有同意。

-

-

当莫洛托夫提出划定世界世界范围时,日本占领那些地区,德国人占领那些地区,苏联占领那些地区,事实上莫洛托夫提的是中东和印度如何划分的问题,但是当时德国打算占领中东(苏伊士运河),日本打算占领印度,所以希特勒没办法表态,他不能代表日本把印度割让给苏联,也不能代表德国把中东割让给苏联。

-

-

希特勒认为莫洛托夫是赤裸裸的冒犯,所以希特勒最终选择了巴巴罗萨。

-

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土耳其是德国的盟友,是德国地缘政治目标欧洲轴心的核心利益,苏联让德国出卖盟友,让德国交出势力范围,这对于德国而言是做不到的。罗马尼亚有德国需要的重要石油资源,而苏联军队靠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太近,这已经威胁到德国的生存和战争潜力问题。

-

我们从这里面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性格,斯大林就是那种外强内弱的状态,他叫嚣的是埋葬西方,结果他把第三国际解散了,结果从伊朗撤军了。我们看莫洛托夫,莫洛托夫是那种外软内硬的状态,事实上他把苏联和德国媾和的大门关上了,最终导致苏德战争的爆发。但是你站在苏联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莫洛托夫肯定不会回去给斯大林这么汇报工作,他肯定会说他和希特勒喝酒喝的很高兴,双方始终在互相尊重愉快的氛围中交换意见。事实上,斯大林也觉察到了苏联的外交问题,此后与英法美的交往都是斯大林亲自出面。

-

希特勒在最后的尝试失败后,下发了21号训令,你说21号训令你没听过,21号训令就是巴巴罗萨计划。

-

-

巴巴罗萨计划第一句话是:德国武装力量准备在对英美决战前彻底毁灭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后期基本没罗马尼亚什么事情,早期德国是秘密调兵,所以不方便在罗马尼亚驻军,所以当时对罗马尼亚的要求就是牵制苏联军队。当时罗马尼亚是个独裁的将军主政,希特勒咨询他的意见,他认为是罗马尼亚重生的机会来了,因为他要统一罗马尼亚,占领萨尔多瓦。

-

当时的德国陆军参谋本部反对战争,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对苏联发动战争,而希特勒认为苏联对罗马尼亚的油田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德国将军认为即使构成威胁,只需要加强防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攻击苏联。

-

而在作战计划的讨论中,也分为两派,一派以古德里安为代表的,古德里安认为用一个大的机动迂回,就可以将苏联的军队包抄,彻底毁灭苏联军队。其他的德国军官反对这种装甲集团包抄作战计划,他们认为风险太高,而希特勒最后没有支持古德里安的计划,就也导致希特勒或者说第三帝国没有在第一时间彻底消灭苏联军队的有生力量。

-

当时的德国已经开始量产坦克,就是我们说的三号坦克、四号坦克,但是德国的坦克总数才3500辆,而当时的苏联有24000辆坦克,而且一半部署在前线防御德国的进攻。

-

巴巴罗萨计划起初获得了非常大的战果,但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让大量的苏军逃跑,这些苏军构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的作战人员,因为他们坚持了一下,导致后面的大部队(远东的作战部队)源源不断的填充到一线作战部队。

-

德国人在机动迂回过程中,俄国的交通提供了很大帮助,德国人是按照法国那种道路设计战争,认为可以完成俄军的包围,事实上俄国的路相当于没路。德国人的机械化部队根本开不过去,导致大量的俄军逃跑,或者说撤出了战斗。而苏联和日本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把大量远东的部队调来打德国人,你们想,假如说当时日本开始对苏作战,苏联根本没有能力与日本、德国同时作战。

-

当时德国人打了维亚兹马战役,维亚兹马战役俘虏了60万苏联军队,这个时候打莫斯科的道路已经被打通,下一场战役就是莫斯科保卫战,因为已经是冬天,希特勒考虑到打莫斯科战役的难度,这场战役对于德国而言,肯定是不好啃的骨头,这不是德国人的强项,因为苏联人多,德国人少,所以希特勒放弃了攻打莫斯科,或者说推迟了执行莫斯科战役的时间。

-

此时的莫斯科战役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莫斯科周围的预备队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南部方面军已经被全线突破,莫斯科周围有几千公里的森林,此时德国的先头装甲部队已经开始对莫斯科进行渗透,而希特勒不允许打莫斯科战役,德国人发现莫斯科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集团作战,所以俄国人和德国人形成了军事对峙的状态。

-

-

德国的南方集团军要求采取守势,而希特勒要求南方集团军打斯大林格勒战役,南方集团军的司令选择辞职。圣彼得堡战役的司令官要求希特勒下令开打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希特勒予以拒绝,圣彼得堡战役的司令官选择辞职。德国四个高级指挥官为了表达抗议选择辞职,古德里安认为可以打莫斯科战役,然后对莫斯科形成包围的态势。古德里安认为他的装甲集群可以绕后莫斯科,继而包围莫斯科,达成就像逼迫巴黎投降那样的战略态势。而希特勒认为没有必要冒这个险,于是导致希特勒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机会。

-

-

当时的罗马尼亚跟着德国人入侵苏联,作为回报德国人将摩尔多瓦划给罗马尼亚。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与斯大林说的是罗马尼亚组建联合政府各占一半,但事实上是被苏联完全占领的状态,所以苏联没有必要过分削弱罗马尼亚,仅仅是恢复了苏联和罗马尼亚的传统边界,这就是摩尔多瓦重新划归苏联。

-

-

我们都认为摩尔多瓦有回归的意愿,事实上罗马尼亚的罗马尼亚人是三个公国组成,因为匈牙利、俄罗斯的文明程度都比瓦拉几亚要高,所以其他两个公国并没有车书混同的意愿。特兰西瓦尼亚是瓦拉几亚强行从匈牙利吞并的,而且当时特兰西瓦尼亚不愿意归属瓦拉几亚,他们公投要留在匈牙利,但是匈牙利作为战败国保护不了特兰西瓦尼亚。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罗马尼亚人,也是罗马尼亚人武装占领的。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于是摩尔多瓦搞了一次公投,公投的结果是拒绝加入罗马尼亚,怎么说呢,独立有独立的好处,宁可就藩称王,也不用下跪效忠。

-

罗马尼亚在凡尔赛条约中占领了匈牙利领土,虽然说这些都是罗马尼亚人,当时别国也没干预,但是在二战时希特勒搞了维也纳调停,调停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问题,维也纳调停形成仲裁,要求罗马尼亚将一战后武装占领的匈牙利领土归还匈牙利。

-

事实上,一战后罗马尼亚还军事占领了苏联、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领土,根据《克拉约瓦条约》,罗马尼亚得把南多布罗加还给保加利亚,维也纳仲裁和《克拉约瓦条约》直接导致了罗马尼亚国王下台,因为罗马尼亚的国民认为他丧权辱国,割地求和。

-

-

此后罗马尼亚跟着德国人出兵苏联,占领了苏联的奥德萨,也就是现在乌克兰的海港城市。1940年12月12日,日本人偷袭了美国,罗马尼亚随后向美国宣战,在克里米亚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1944年苏联红军反攻至喀尔巴阡山,1944年8月23日罗马尼亚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此后罗马尼亚转投同盟国。罗马尼亚通过战后的《五国和约》,从匈牙利手中拿回了北特兰西瓦尼亚,但是比萨拉比亚(苏联占领)和南多布罗(保加利亚是南斯拉夫人)却无法要回。

-

此后苏联人控制了罗马尼亚,废除了希特勒的维也纳仲裁,作为奖励把匈牙利的领土北特兰西瓦尼亚划给了罗马尼亚,但是对于苏联人、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人)占领的罗马尼亚领土没有再提过。

-

2007年,罗马尼亚加入欧盟,罗马尼亚还占据着欧洲最重要的一块资产,这就是多瑙河三角洲,所以罗马尼亚现在是中国投资欧洲的首选地,因为罗马尼亚有搭欧盟顺风车的便利条件,而且劳动力价格便宜。

-

今天罗马尼亚和俄罗斯的关系事实上是俄土战争导致的,因为当时俄国消灭不了奥斯曼土耳其,所以采用零敲牛皮糖的办法,使摩尔多瓦独立。俄罗斯为了避免摩尔多瓦倒向罗马尼亚产生连锁反应,所以把摩尔多瓦的沿海地区(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土地)全部划归乌克兰。

-

-

效贤耀德,朝气盈门。春夏风雨,辛丑无常;阴阳宇宙,神鬼难料;肃清坦途,非常元圣;廉让成风,农桑尽劝;好学之流,已然成风;四夷左衽,皆曰有德;蓦然回首,何其壮哉。

-

崇理光本,垂范千年。闻道茶舍,俗忘贪鄙;布衣之士,皆可言重;长于九域,风雨均之;劣于太古,优于当代;王化昌盛,岂曰独偏;坦途止辙,因循务失;乾坤之道,天下求新;克赞人谋,实宜神化;举人所知,路不漏遗;九天之下,有则必录;九地之上,汉未所得;滕而茂盛,皆为我用。

-

阴阳有道,乾坤有序。周泽商洛,尽显祥瑞;应接开化,一心紫极;文明之后,光宅之君;抚运登皇,六气交驰;五德三微,圣为天下;天道有序,青出于蓝;五运相延,礼化有时;我自奉天,矛化盾转;吴越兼收,识陈知新;始终之际,夫复何求。

-

百世启瑞,尔昌尔炽。盛哉、美哉。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士兵牺牲中学习战争 苏军首次以极少代价战胜德军
| 二战 |没有国王的摄政王
二战时,德国坚决和强大的苏联死磕,只因苏联干了这些事
二战保加利亚左右逢源,领土是如何增加的?
图说保加利亚独立后的领土变迁,1942年的版图最大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25)东南欧沦陷(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