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3分年度好剧:40 大龄单身女性,还能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吗?

“是不是又在看戒指?”

躺在床上的男人没摘眼罩就猜到了身旁女人的举动。

她,笑着藏起了手,忍不住又伸直,对着清晨的阳光,端详起了那枚戒指:求婚戒指。

终于!39岁,无房无车没有老公的她,马上就要拥有别人眼里“及格”甚至“优等”的人生。

尽管婚是自己求的,两人同居3年半,早已过成了宿友;尽管男友的妈妈控制欲极强,连穿什么婚纱都要决定;尽管高级助理的工作,全是鸡零狗碎,自己早成了大型保姆。

但“人生是需要妥协的”,就像她劝自己,也像无数人安抚自己的话。

就在我以为她真的会穿上那个厌恶无比的婚纱,迈进所谓的“优等”生活时,悔婚,裸辞,回老家,这个女人的一顿操作,再次结结实实地刺痛了无数人。

是孤勇,还是觉醒,是翻盘,还是跌入岁月的另一深渊?

这个女人,《俗女养成记》(下面简称《俗女》)里的女主角:陈嘉玲,那个永远不像台北女生的台南女生,终究还是在这个躁动的21世纪,掀开无数女人沉寂的心房......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小女贼。

“大龄”女性

还能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吗?

一无所有的陈嘉玲,在被弟弟接回台南老家的路上,也问了自己这样的话。

用她独有的傲娇方式。

她先是极力否认了自己的惨状,然后愤怒得控诉所有的不公,接着开始彷徨和懊悔“是不是一开始就选错了,如果和领导道歉,和恋人求和是不是又能回到从前”。

几番折腾,她终是嚎啕大哭:“我已经40岁了,没有公司会栽培我,我也没有办法转行了,我年纪大了,没有力气谈恋爱了,要花多长的时间去遇到一个人,然后进入一段关系。”

39岁的她还能从头开始吗?

能,但很少人敢了。

像极了剧情下的那条高光留言:

“许多人叫喊着要人生自由,殊不知自由的代价何其高昂。

自由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他人可以怪罪和推卸责任,意味着自己是唯一那个要面对和承担所犯过的愚蠢错误的被告。

我们缺的从来也不是那个写下辞呈的气性,而是拉开满抽屉的辞呈,经历过悲伤五步曲后的扪心自问:

“下一步呢?”

如果挣扎依然不会有更好的答案

那还要认真抉择吗?

2002年3月23日,央视《半边天》的一期访谈播出后也有过这样的探讨:

“我们不知道该出走到哪里去,才能有一种新生活的可能。没有一种替代性的生活,告诉你说,如果你不想过今天的生活,还可以选择这个。”

那期节目的主角是个叫做刘小样的农村女人,在她一次次给央视寄出“内心怪异的悸动”,表达着“车站就在家附近却哪也不可以去”;诉说着“家像有着约定俗称的规矩,不需要别人阻止,就会自愿遵守”的种种无力后。

她的渴望被看见,她的那句“宁愿痛苦,不要麻木”被听见。

她成了村里唯一上过央视电视的人,也上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里的考题,卷子里问“中国农民怎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心灵的去处’?”

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刘小样的存在,但刘小样却随着节目的终结消失了。

她去了哪里?

20年后,《人物》找到了当年的主持人张越,聊起了这场心灵的越狱:

“联系方式不是突然没的,刘小样也不是从未改变。”

采访结束的刘小样,去了梦寐以求的西安,也找到过工作,甚至2次出入北京,直到2010年张越的手机通讯录丢失。

张越表示:“手机换过几次,号码从未变,她如果真的想找我,她找得到的。她是这样一个人,如果过得好,她会跟你分享,如果过得不好,她会老觉得我都在电视里采访她了,她却不争气,没干出点样来,她就不好意思找我了。”

(图源节目《我叫刘小样》)

无疾而终的自我追逐里,我又想到了《俗女》剧评里的一句留言:

“欣赏主角的勇气,但有时候也担心我们是不是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妥协的人生就一定对吗?”

不妥协的人生

我们抗拒的到底是什么?

再回头看陈嘉玲抉择的契机,男友得知她的犹疑后问过她原因:“是因为自己妈妈的控制欲吗?”

她摇头,随即镜头跳到更好的工作机会的面试现场,面试官也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有想象过十年后自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吗?”

她豁然开朗般笑着拒绝了这个更好的机会,逃也似的奔向家乡......

未来可能就是在一次次被问中变得清晰的吧。

那当时的拒绝有男友妈妈的原因吗,肯定是有的,但不全是。

就像嘉玲本身,相信很长一段时间她依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会越来越明白自己到底不想要什么。

还有剧里嘉玲的奶奶在弥留之际,倾述的那段话。

奶奶说:“当了一辈子的陈李月英,突然想当李月英了。”

那个名字里没有阿嬷,没有伴侣,只有自己,而又有多少人,都成了陈李月英,只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和自己嘟哝一句:

“多可惜啊,这辈子,好像从来没有主动选择过呢。”

复旦教授陈果曾和学生探讨过自我这件事,感触颇深。

陈果表示:“不管你活成什么样,总有人不喜欢你。所以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当你活成真实的你自己,还是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是你会更喜欢你自己。

学生问:“别人喜欢你和自己喜欢自己,哪个更重要?”

她的答案是:“两个都重要。但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自己喜欢自己更加重要。”

这大概也是陈嘉玲故事的魅力所在吧,正如导演严艺文接受采访时的自述:

“我希望这部剧能够尽量贴近真实。即使到最后,其实你还是为这个女生感到担心,因为她的前途未卜。 

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她现在活得很开心,我觉得这样就够了。在过了40岁的关卡之后,她可以不用违背自己的心意,不用再勉强自己而活,我觉得这就已经很难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女养成记2》:女性从来就不应该被定义
比起大女主爽剧,我更想看这个39岁的俗女
「俗女养成记 2」| 像陈嘉玲一样做个俗女
《俗女养成记》:关你屁事!这是我的人生!
狂打差评,也阻止不了她爆红
《俗女养成记》:在寻求疗愈和思图长进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