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暑将至,护佑脾胃

小暑,历书中曰:“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也就是说,此时天气虽然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作“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上图来源于:www.laozongyi.com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因此人们的饮食、起居、运动、对疾病的防治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讲的是人们在三伏天运用穴位贴敷、针灸、拔罐等手段进行防病治病的中医养生场景。所谓冬病夏治,简单地说,就是在夏天防治冬天易发的或加重的疾病,如气管炎、哮喘、风湿,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上图来源于:www.cnlist.org

炎热的伏夏,是人体阳气最盛之时,此时用温热法治疗某些寒性的疾病,可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过中药内服、外用及针刺、艾灸等手段,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疏通经络、健脾益肺、温阳补肾的作用,从而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尤生”,自古中医对脾胃病的防治尤为重视,暑夏时节,针灸、穴位贴敷治疗脾胃疾患,尤其对于功能性胃肠病具有显著的优势,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此时节常用护佑脾胃的穴位。

温补扶正四大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是元气出入的关卡,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按摩、艾灸关元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代谢等疾病的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他功能性胃肠病都有一定疗效,健康人坚持每晚睡前用艾灸或按揉关元穴,可达到益气扶正的目的。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海有聚会之意,穴居脐下,为人体先天元气聚会之处,元气之海,主一身气疾,因名气海。《针灸资生经》曰:“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功善益气培元、通利下焦、调理气血,强健腰膝,兼可改善心、肺、脾、肾脏之虚衰,对于腹痛、腹泻、便秘以及奔豚气等有较好的疗效。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景岳全书》中云:“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临床实践证明针灸中脘有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属于督脉,为女子的产门、男子的精关,是先、后天“立命之门户”,又称为“精血之海”,具有温煦阳气、强健腰膝的作用,治疗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所致的多种男科、妇科疾病,以及命门火衰、脾阳失运所致的畏寒腹痛、腹胀便溏、完谷不化等胃肠病,对于阳虚甚者,常予隔姜灸,借生姜、艾叶的温通祛寒之力配合命门穴之功,更益于培补元阳,温肾健脾。

足三里——脾胃病的和事老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疗范围广,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疾患,诸如胃痛、呕吐、噎嗝、腹痛、痢疾、泄泻、便秘等。《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它能解决大多数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它是一个长寿要穴,经常刺激足三里,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医说》中有“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进行化脓灸,灸疮未愈之前称为不干,说明反复重灸足三里,可以起到预防保健作用。“三里养先天之气,灸之可使元气不衰”,现代人压力大、应酬多,饮食无规律,极容易影响胃肠功能,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刺激足三里,如在休息时敲打或按摩此穴,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可有疲劳顿消,步履轻盈之感。

上图来源于:www.laozongyi.com

现代研究证实,按摩、针灸足三里,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此外,在健脑、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内分泌方面也都有一定作用,可见平日按揉或艾灸此穴,对健康大有裨益。

天枢——腹泻便秘大克星

小暑时节,人们常贪食冷饮,或饮食不洁,常导致腹泻。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殊不知,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若盲目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延误治疗,这时针灸便体现了优势。

 天枢穴在肚脐旁2寸处,为胃经要穴,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按揉刺激此穴能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肠动力。“枢”有枢纽之意,《素问·六微旨大论》载:“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是说此穴有升清降浊功能,是营养精微吸收和糟粕排泄的中转站,能沟通胸腹之气运行,使气血化生,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可疏调肠腑、理气消滞,能治疗腹痛、腹胀、肠鸣、腹泻、便秘及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等,还有不错的减肥功效。

一般来说,便秘用摩法,即用手掌摩此穴周围,顺时针揉,以助肠蠕动,还可用两拇指点按天枢,尤以左侧为要,从而促进排便。而腹泻多为寒性,常用灸法,灸时躺在床上,两天枢穴各灸20分钟,同时再灸神阙穴(即肚脐)数分钟。此外,天枢与足三里配合治疗肠鸣泄泻、与气海配合治疗脐周疼痛等效果更佳。

上图来源于:www.baike.baidu.com

在小暑这个生命力旺盛的时节里,看满眼的绿树浓阴,赏荷花亭亭玉立,闻茉莉沁人心脾的同时,也要常记起和运用这几重要穴位,以助你强壮元阳、护佑脾胃,安然度过每个炎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生绝招腹部按摩法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
辨证取穴 针灸减肥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医治疗妙方
【针灸课堂】胃肠疾病与精神类疾病如何应对?近视眼可以用针灸治疗吗?
善治脾胃之疾中脘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