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元185年

杨赐死

中平二年(185)九月,司空杨赐死。杨赐(?—185),字伯献,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东汉名臣杨震之孙。其家族为东汉著名的“弘农杨氏”。少博学多闻,年轻时隐居教学,不应州郡之召,屡辞三公之辟。后以司空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灵帝即位,入宫为灵帝侍读,后迁少府、光禄勋。汉熹平二年(173),杨赐除授司空,初登三公之位。一生曾七次为九卿之官,五次任三公之职,为灵帝朝重臣。杨赐在朝,曾屡次激言进谏。汉光和元年(178),灵帝因天象之异使宦官曹节等问以祥异祸福,杨赐直言相陈,说:“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其冬,又切谏灵帝停修园囿,皆无结果,因此却遭宦官忌恨,但因其曾为帝师,故终未罹害,得以善终。

陈耽下狱死

中平二年(185),前司徒陈耽下狱死。陈耽(?—185),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北)人。陈耽历任三公,为官清正,光和五年(182),灵帝使公卿察举刺史、守相等为民蠹害者。时太尉许馘、司空张济一味取悦宦官,又收取贿赂,宦官子弟贪污者皆不见问,却将在边远十郡为清正惠民者二十六人举为民蠹。众人诣阙诉冤。陈耽时为司徒,以此上疏陈说公卿结党营私,好人蒙冤坏人逍遥之事。灵帝见疏重责许馘、张济等,并将被举者二十六人皆任为议郎。陈耽因此得罪宦官。中平二年,与谏方大夫刘陶同遭宦官诬谄,俱死于狱中。

刘陶下狱自杀

中平二年(185),谏议大夫刘陶下狱自杀。刘陶,字子奇,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为人简朴,不修小节。少时游太学,屡次上疏言政事。后以孝廉起家,除顺阳长,甚有政绩。先后任侍御史、尚书令、侍中、京兆尹等官。任京兆尹时,应出修宫钱一千万,刘陶素清贫,又耻于以钱买官,乃称疾不听政。灵帝重其才,未加其罪,征拜谏议大夫。汉中平二年,刘陶见汉天下日乱,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于是,大为宦官所忌恨。诬其与外贼交通,因此下狱。狱官拷问甚急。刘陶自知难免一死,在狱中自杀身亡。刘陶为当时大才,曾著书数十万言,并有《七曜论》、《反韩非》等文集及上疏、赋、奏等百余篇。其含冤而死,天下莫不痛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灵帝不杀十常侍的五大原因,真相太牛B了
十常侍简介
汉灵帝知道十常侍之坏,为什么不杀十常侍?
东汉末日:孙坚孤身杀盗贼,傅燮死节保声名
《细说两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洒脱与偏执,恬淡与血腥》 第9节 易读
他何德何能:三万人自发送葬,司空太仆披麻戴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