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2016年8月30日

根据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州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视察的通知》精神,巴东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视察工作组,专题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此前,我县人大常委会按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专题对我县精准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巴东县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扶贫战略部署,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三年为期、整体脱贫”的总要求,采取“两头合围”和“三步走”的攻坚战术,通过实施“脱贫计划到年、任务分解到月、挂图作战到村、帮扶措施到户”的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得到有力推进。现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东属老、少、边、穷和库区移民重点县,是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开发的试点县之一,也是武陵山片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全县国土总面积3351.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22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9.1万人。重点贫困村118个,非重点贫困村204个。2015年末全县农业人口为41.56万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35元,比2014年的7140元增加795元,增长率11.1%。建档立卡扶贫对象53982户17.25万人(按3072元标准)。2015年完成减贫人口9462户32283人2016年预脱贫14034户45132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精准扶贫主体责任

1.健全脱贫攻坚领导责任机制。一是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脱贫攻坚指挥部)组长(指挥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第一副指挥长)的精准扶贫领导机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督办组、产业发展组、易地搬迁组、生态补偿组、教育脱贫组、社会保障组等6个工作组,1名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6名县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5名县领导担任工作组副组长。二是全县12个乡镇和322个村也相应成立了指挥室及工作专班,制定“巴东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战图”,全部挂图作战。将年度脱贫计划分解到村、落实到户、责任到人。按照“乡出列、村脱贫、户销号”目标,县委、县政府分别与12个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精准脱贫军令状”,全县上下实行军事化运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战氛围日益浓厚。三是“五个一批”各牵头单位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五个一批”相关政策的指导、督办。

2.完善督办考评问责管理体系。一是出台《巴东县乡镇精准扶贫暨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考评办法》和《巴东县县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把“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降低贫困发生率”作为对县直单位、乡镇及驻村工作队考核的重要指标,提高乡镇精准扶贫考核权重至70%;二是出台《巴东县精准扶贫、“六城”同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精准扶贫工作中被问责的6种情形,规定了从“批评教育”到“免职”的10种问责方式,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三是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方案,成立6个督查工作专班,每个组负责2个乡镇,实行两月一督查、双月一通报。对连续2次受通报批评的乡镇或驻村工作队,乡镇主要负责人或驻村工作队队长将被约谈;对连续3次受通报批评的乡镇或驻村工作队,对乡镇主要负责人和驻村工作队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紧密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总体谋划,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1.规划先行。一是完成《武陵山片区巴东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实施规划》《巴东县“十三五”扶贫开发实施规划》《巴东县江南三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共谋划项目818个,概算总投资2111.42亿元。二是先后出台《巴东县小额信贷金融扶贫实施方案》《巴东县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实施意见》和《巴东县“五个一批”相关实施意见》,并配套相关扶贫政策。

2.目标明确。制订下发了《巴东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巴东县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计划》,根据实际将省下达的贫困村、贫困人口指标以及我县年减贫人口指标分解到乡镇。按照 “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的要求,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群众自愿,制定乡镇、村组帮扶规划,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确瞄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为扶贫对象制定具体的脱贫帮扶计划,确保2018年全县实现脱贫摘帽。

(三)责任到人,结对帮扶全覆盖

1.工作队到村到户。省、州、县136个驻村帮扶单位,组建40个工作队,选派118名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及镇直单位全体党员干部、村支两委干部、种养能人大户组建380个工作队。全县动员544名常驻工作队员及全体乡镇干部,共组建420个工作队,按“一对一、一对多”的原则,对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县扶贫办并于7月7日为全县118个重点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为期2天的岗前业务培训,进一步强化责任,解读政策措施,明确目标任务。

2.社会扶贫持续跟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济困,1200家民营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捐款捐物、发展基地,结对帮扶贫困户5000余户。持续开展“结穷亲”活动,1349名党员领导干部、73名企业家和社会人士“结穷亲”1422户。

(四)着力精准识别,锁定贫困对象

1.按“八步走”标准召开屋场院子会。为确保全县的扶贫对象精准,县委向全县发出召开扶贫攻坚屋场院子会的“指令”。四大家县领导带头参加屋场院子会,全县共召开屋场院子会5000余场次,收集村民意见建议6万余条,拟定帮扶措施近10万条,拍下现场照片万余张,发出视频和微信近2万条。同时,制定出“八步走”的扶贫攻坚屋场院子会议程标准版,即“选主持、定地点、明对象、讲政策、听意见、贴公示、核信息、留痕迹”,指导全县按照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程序,再次进村入户宣讲精准扶贫相关政策,让老百姓当“裁判”,民主评议筛选贫困户对象,精准识别到人,脱贫计划制定到户。

2.建档立卡“回头看”确保扶真贫。强化贫困信息动态管理,以“三进五出”为标尺,“一把尺子量到底”,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不错一人”。通过“回头看”核查调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2539户38350人,调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2344户34094人。截止7月28日,全县“六个对象”已全部锁定,为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我县建档立卡总户数54669户172594人。2014年已脱贫对象7309户23962人;2015年已脱贫对象9462户32283人;2016年留存未脱贫对象37898户116349人;2016年预脱贫对象14034户45132人;“五个一批”锁定到户对象分别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涵盖36488户118032人;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涵盖9161户27985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涵盖13862户41721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涵盖20773户50266人,其中教育局通过学校模底在校贫困学生27507人;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涵盖19587户71764人,其中需通过低保、五保政策兜底对象涵盖11960户24284人,需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对象涵盖48318人。为精准扶贫建立了精准施策的大数据平台,为“点对点”式的“精准滴灌”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信息保障。

2016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治国理政新实践·脱贫军令状栏目,《建档立卡回头看确保扶真贫》为题,播发了我县精准识别屋场院子会的情况,时长6分2秒,这是恩施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首次以典型经验推广形式在央视《新闻联播》上播出。省扶贫办主任杨朝中批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精准扶贫来不得半点虚假,确保扶真贫,必须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六个精准是以识别精准为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巴东'屋场会’上到了中央《新闻联播》,是巴东县委、县政府最讲认真的结果,我们推介巴东的做法,号召全省向巴东看”。州委书记王海涛在全州大会上指出:“巴东县的这种做法值得全州各地学习借鉴”。

(五)实施“五个一批”,强化脱贫举措

全县“五个一批”政策文件于六月上旬已经全部出台,所有数据已最终锁定,目前正在让政策精准到户到人,措施落地生根。

1.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一是围绕“六大农业产业”,开展产业扶贫。新发展茶叶3.4万亩,今年已建标准化茶园9716亩。新发展蔬菜6.5万亩、药材7.4万亩,柑桔管护8.8万亩、核桃管护6.5万亩,发展银杏11万亩、烟叶5.6万亩。各乡镇围绕目标、把握政策、因势利导、积极探索,部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扶贫模式逐渐成熟,畜牧产业的“产业片区+公司+合作社+养殖小区+贫困户”的“五+模式”已基本形成。通过“公司结对帮扶”机制,通过雇佣贫困户用工、与贫困户签订种养收购协议、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二是推进“旅游景区+扶贫”“乡村旅游+扶贫”“休闲农业+扶贫”“旅游商品+扶贫”新模式,通过建设神农溪、女人谷、三里城等旅游景区,打造牛洞坪、朱砂土、石桥坪、穿心岩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茶叶、葡萄等休闲农业体验园,开发“巴野牌”野猪肉、“龙王嘴”葛根汁等旅游商品,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累计发展农家乐5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304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三是加快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溪丘湾谭家湾、东壤口绿竹筏、官渡口马家村等3个试点已开工建设,其中,溪丘湾乡谭家湾3000千瓦试点建设于今年6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占地面积约9333平方米,总投资2380万元,经过两个月建设,已经于8月20日正式并网发电,预估首年发电量为289万度。四是以宽带乡村为依托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注册电商企业近500户,成功举办14期信息赶集活动。活动通过送电商技术、送扶贫资金、送惠民政策,培育和引导农民互联网创业,让贫困乡亲学会上网“买东西、卖东西”,让更多土特产网销山外,带动农产品交易达2亿元,拓展了致富门路。

2.易地搬迁脱贫一批。2016年拟完成3668户11040人。各村集中安置点主要通过村内就近安置、统一规划、统筹配套、合理布局,将扶贫搬迁居民安置点和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通过旅游让老百姓开办家庭旅馆、农家乐,卖农产品,参与旅游服务等形式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截止目前,按照易地扶贫搬迁 “百日攻坚”(6月22日至9月30日)的竞赛时间节点,分月分解任务,倒逼攻坚时间,已精准摸清贫困户安置意愿,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遴选了中介服务机构,完成了全县所有乡镇安置点的选择,对全县164个集中安置点进行了联合会签认定。已完成12个乡镇的集中安置点测量测绘,规划设计和地勘等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截止目前,2016年度规划集中安置点95个,现已全面开工建设,分散安置已同步启动。其中,绿葱坡镇北界村集中搬迁72户214人安置房主体工程已完工。

3.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建立“新生入学通知书、流失生劝返及报告、高中教师奖励和学生资助”等制度,大力开展教育扶贫。今年,春季学期发放学前教育补助、义务教育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职生免学费、中职生助学金1316万元。截止7月28日,县内学前教育(2782人)、小学(10961人)、初中(5158人)、高中(3445人)、中职(1337人)、大学(3824人)每个学段在库在读的学生信息基本锁定,27507名贫困学生教育救助资金将于新学期开学后陆续发放到位。

4.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积极争取扩大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范围,分年度落实“十三五”时期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的规划目标。目前已落实贫困人口生态公益林46.42万亩,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561.85万元,聘请贫困人口护林员389名,发放护林工资116.7万元;贫困户退耕还林还草退耕2万亩,兑现资金1000万元。

5.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目前我县已整合资金1.5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兜底,从4月1日起按照新标准实施兑现,集中供养五保户的最低生活标准将超过脱贫标准。通过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服务能力,贫困村乡村医生拥有率达到100%。逐步实现救助线、贫困线“两线合一”。

(六)实行项目对接,强化资金统筹。

采取多项措施认真做好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筹措和管理工作。一是全县118个重点贫困村,每个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其中80%用于产业发展,2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县财政累计拨付2000万元小额信贷风险保证金,撬动2亿元贷款规模。目前,已向1971户贫困户和154家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贴息贷款15577万元。三是全县统筹精准扶贫、重大项目、城镇建设三大平台整合财政专项资金235908万元,统筹项目101个,其中整合涉农专项资金16.6亿元,用于精准扶贫项目建设73个。并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集中用于贫困地区生产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致富。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工作长效机制不完善,缺乏脱贫合力。一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够。目前,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还在征求意见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因户施策的效果不理想。二是责任上肩,措施落地不够。各乡镇人民政府是“五个一批”组织实施的责任主体,但少数乡镇“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力度还不够,指导不精准。帮扶工作责任上了肩,但措施没落地,没有刚性约束。一些部门帮扶方式单一,进村入户忙于应付,没有建立起长效帮扶机制,政策宣传也不到位。三是龙头带动和好的机制模式推广不够。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有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少,组织引领不够。

     (二)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依赖思想严重。一是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且思想保守,对如何脱贫没有自己的打算,对相关政策知晓率不高,脱贫攻坚参与意识不强。二是发展生产的技能差。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只留下一支“老、弱、病、残”队伍,实施农业科技管理难度较大,对如何从技术层面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无所适从。三是依赖思想严重。诸多惠民政策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滋生了部分贫困户的惰性思维,“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按照进出相宜要求对精准识别对象“回头看”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程度差距不明显,在今后落实相关政策时会出现质疑、争得现象,矛盾将进入凸显期、高峰期。 

     (三)产业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规划缺乏科学性。各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不系统、不科学,缺乏专家论证,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农业产业规模小而散,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不够。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因地制宜特色不鲜明。虽然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但1000亩以上的连片成块成规模的很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不够,乡镇之间产业化建设不平衡,规模效益学没有显现。三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盲目性。在扶贫工作推进中,虽然相关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多措并举的产业发展机制没有形成。

    (四)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正常运转困难。一是农村福利院经费极度缺乏。农村福利院是社会保障兜底的一个主阵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健全不完善,集中供养农村五保的农村福利院人员、经费极度缺乏,国家没有给五保老人的专项护理经费,聘请的工作人员的待遇保障都没有纳入到财政预算,且工资低下,现在已到了难以聘请到工作人员,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福利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二是城镇居民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救助难。按省、州、县现已出台的“教育扶贫脱贫一批”规定,教育助学资助政策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生,而城镇居民户特别是大批下岗职工均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认定,这些家庭中的孤、残、低保,大病、重灾、单亲等贫困学生,但因其家庭不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不能享受到教育救助相应政策。三是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易地扶贫搬迁地勘、危评、规划设计、监理、审计等前期工作费用必须县财政自筹,其资金需求巨大,县级配套资金压力大。

四、工作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五个一批”扶贫工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理顺“五个一批”政策落实工作的组织、指导、管理体系,将乡镇、村、帮扶单位(责任人)贫困户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二是细化政策措施。尽快出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有关实施细则,加强精准指导,让因户施策帮扶措施有章可循,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制定的帮扶方案落实落地。三是加强培训指导。要对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开展专题培训,着重解决“五个一批”政策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手的问题。四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乡镇、村、帮扶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制定更具操作性的考核措施,确保“五个一批”政策落到实处。

(二)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贫困户提升内生动力。一是要重视宣传引导工作。实行扶贫和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户彻底摒弃“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和依赖心理,增强脱贫致富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强化生产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管理的科技水平,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技能不足的问题。三是坚持以短养长,提高脱贫能力。结合实际,探索“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子,既注重贫困户当年增收见快,又注重长期致富增收的产业发展,增强群众脱贫致富信心。

(三)切实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一是科学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布局。通过政府引导,按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抱团取暖,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家致富。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资源禀赋特点,按照“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模式,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宜畜则畜、宜茶则茶,合理布局,大力转带。二是强化利益衔接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要利用政策杠杆,扶优扶强一批基础好、产业强、链条长、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产业龙头企业、现代盆地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发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基发展生产力,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三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要结合巴东实际,选好路子,加强论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避免产业发展的盲目性。

(四)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财政资金和金融杠杆作用。一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防止出现“钱花不了”和“没有钱花”的问题。“精准扶贫”必须“精准花钱”,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也要根据我县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使用,真正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统筹安排资金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地勘、危评、规划设计、监理、审计等前期工作费用。二是发挥金融杠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巴东县中小微企业过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巴东县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缓解资金压力,拓展贫困户培收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精准扶贫成效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
富宁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青阳县脱贫攻坚业务培训测试卷(含答案)
2020扶贫攻坚脱贫工作总结5篇
甘肃扶贫
四川安县农村贫困户 致贫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