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庄教育信息网
校本研修,教师在行动中成长――北京“有效校本教研与教研组建设专题研讨会”学习感悟

60.213.4.20   2010-5-24    罗庄教育信息网

 

20104202010427,我们罗庄区一行五人参加了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有效校本教研与教研组建设专题研讨会”。学习时间五天,在西城区和大兴县教师进修学院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校本研修的现场观摩和专题培训,实地考察了中关村中学的教研组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学功能室现场,聆听了四位专家的校本研修方面的报告。通过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维,为进一步探寻启迪我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一、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评选——教师在“磨课”中成长

421,我们来到了西城区教师进修学院,上午参观了“第九届西城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选活动”现场,他们的课堂教学评选活动更象是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主持人的介绍和上课教师的说课,我们了解到他们的课堂教学评选活动大概分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各校教研组推选出参加课堂教学评选活动的人选,然后学校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对这位教师的课进行打磨,其中北京奋斗小学的刘海颖老师在说课中说到,她这节课在学校经过了五次打磨,她的教案修改了五次,每一次修改她都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这次活动,她觉得自己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理论水平还是执教水平都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评选,在这一环节他们更侧重于评选的过程,让全区的各校小学数学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到评选的过程中去,他们更重视课堂教学评选活动的培训功能,而不是仅仅评出谁是一等奖,谁是二等奖。课堂教学评选活动在一个大会场内举行,上课的教师和学生在会场的舞台上上课,评委和全区的同学科教师在主席台下听课。其实在下面听课的教师更多的是台上授课教师的磨课团队,他们既是在展示自己团队磨课的成果,同时也在品评别的团队的成果,在对比中他们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他们这个团队的优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他们实际上就是这次评选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第三环节是课后研讨,先由做课的教师简单介绍自己在学校教研组内磨课的过程,尤其重点说明学校教研组内经过了几次磨课,每次磨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哪些改进,以及本节课还有哪些方面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效果。然后是评委和听课教师团队针对课堂教学感兴趣的环节或有困惑的地方进行质疑,做课教师现场答辩。

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做课的教师和听课的教师都深度地参与到这种情境培训中去,特别是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更是了解怎么备课、如何上课、如何使环节设计更科学、如何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是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因为它更贴近教师的实际。做教师身边的培训是最好的,也是最受欢迎的培训。不是培训的培训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一上午的观摩,我们有两点收获:

(一)增强教研活动的参与度。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的教研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教研活动,这里的参与是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参与。如何实现主动的参与?关键的一点是教研活动的结果与团队的每一个人有关联,让团队的每一个人肩上都有压力、有责任、有担子,这样才能促进团队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我们组织的“优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评比” 活动也能是以学科组为单位,推荐一名教师参加评比,评比结果代表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的成绩,这样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评比的过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提升自己,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二)关注教研活动的培训功能。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教研活动,其终极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不仅仅是为了教研活动的结果,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公开课,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教师做了没有,而很少关注教师学到了什么没有,由“做”到“学”的转变其实就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再比如我们的优质课评比,实际上参与的只是少数几个比赛的教师,其他教师虽然也有少许的参与,但是也不会有大面积的收获,因为大家都在关注的是评选的结果,而没有关注过程的重要。

二、带着任务观察课堂——最基本最有效的研课方式

421下午,我们参加了由西城区教育学院组织的研课活动。研课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教学,问题的发现从观察开始,而带着任务带着问题观察课堂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研课方式。在观察课堂之前,辅导老师给我们每个组都分配了一个任务或问题:

1、有效设问?要求学员记录所有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有效度。

2、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要求学员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哪些教学资源,以及每一种教学资源使用的恰当与否,还有哪些教学资源没有很好地作用,或课堂上遗失了哪些教学资源。

3、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了哪些学习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看、思、辩等,这些活动的有效性如何。

4、教师的理答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何回应,释疑、激趣效果如何?

5、学科特色是否鲜明?

然后每组学员带着自己的问题观察录相课,作课的教师是北师大二附中的徐燕。观课结束以后,辅导老师让每一组的学员回答本组的问题。

第一组的学员代表回答:教学问题的设计思维含量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执行不到位,一是教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之后马上让学生起来回答,这样大部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数学生垄断了课堂的时空权和话语权;二是大部分问题都是老师自问自答,教师的设问只是老师讲解的传话棒,设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第二组回答: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课本上的教学资源处,还适时地补充了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设了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但是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浅尝辄止,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表达能力,思维训练不彻底,能力培养不到位。再一个就是没有充分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资源,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环境氛围的变化也是课堂教学资源,在这一点上教师没有意识到,没有很好地利用。

第三组总结:这节课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看和听,看和听的有效性通过思考来表现,看和听是接受知识,是为思考输入原材料的,没有思考的看和听只能是潜层次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原则上只要动脑就是有效的学习,而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以知识生成为特征的,所以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是看学生生成了什么,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后辅导老师总结到,她很惊讶我们山东的校长对课堂观察得这么仔细这么深刻,她说我们每一位都是课堂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

通过这次课堂观察培训,我们意识到:

(一)每一次研修活动,研修氛围的创设非常重要。正如课堂教学教师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组织者也应创设相应的适合成人的研讨氛围,先让参与人员入境,才能放松心情,集中精力投入到研修活动中去。

(二)课堂观察或研究课应该成为校本培训的常态活动。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动都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主题明确:研修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完成什么任务,并把这些问题和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一位参与人员,只有带着目标参与活动才能增强活动的针对性,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实现研修活动的有效性;

2、追求内在价值:改进课堂的教与学;

3、就课论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课例为载体,但不能就课论课,要重点关注观念上的、规律上的东西,要引导参与者举一反三,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境界;

4、合作团队: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应基于团队、为了团队、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5、持续进行:就有计划、有主题、有序列地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或课堂研究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每次能有一点收获,每次参与后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点改进是我们校本研修活动的最美好的目标;

6、有效观察:最有效的观察就是专题观察,每个人带着一个任务观察课堂的一个方面,才能科学地总结出课堂教学的规律。

三、主题研究,同伴互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422,我们来到了大兴区教师进修学院,参加了“大兴区小学语文‘主题研究,同伴互助’研修活动”,活动分七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讨课观摩。由大兴七小房建莲老师执教《小蝴蝶花》,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两个地方印象比较深刻:

一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培养的好。无论是坐、立还是行,学生的动作一律整齐划一。比如上课时师生问好,学生都是分别向左向右迈一步,然后向老师鞠躬问好,动作很整齐,听不到一点挪动凳子的声音。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无论是举手,是回答问题,还是到黑板上板演,或者到讲台前演讲也都是动作整齐标准划一。曾有专家对此举进行过质疑,但是我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统一要求还是有必要的,比如正确的书写姿式有利于保护眼睛,有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有利于字的美观,就应该大力提倡。当然一节课过多的要求使学生疲于应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就适得其反了。

二是老师把课堂营造成了情感场。表现在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心,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总是能以最佳的方式理答,并且让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心花怒放。这也许正如她本人在课后说课时所说,她这节课是很多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她敏锐的课堂机智,举手投足所释放出来的对学生天然的爱心,是无法准备与设计的,它来自于教师的本能,来自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无限的热爱。对于回答问题犹豫的学生,她会说:“说吧,孩子!”鼓励的话语和激励的眼光使孩子放弃了胆怯,大胆作答。对于回答问题声音比较小的学生,她会说:“大声点,孩子,你会更棒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被老师在课堂上诠释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老师在教学时也非常重视学生情感的投入,在读生字词时,我们一般的老师只会注意到让学生读准就可以了,但是这位老师不是,她不但要求学生读准字词的发音,还要读出字词所表现的意境,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把这种意境表现出来,这就给枯燥的知识注入了生命的色彩,让学生感觉到这是在学习自己的知识,在活动中授受了教育,丰富了情感,感受到了乐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阶段:组织者介绍这次主题研修活动的前期准备课的过程。执教教师共上了五次课,变了六次教案,并播放了同一环节三次上课的课堂录相,通过录相,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对课堂的优化。

第三阶段:房桂莲老师反思课堂。她说她磨课最深的感受是课堂教学要从孩子的学习出发,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老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次要位置等。

第四阶段:听课教师质询。听课教师共分成了三个大组:青年组、同伴组、中心组。每组分别把自己地这节课的理解、感悟与困惑以大字报的形式到讲台前展示。

第五阶段:团队研讨。根据上一阶段各团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团队有选择地进行研讨,商量应对措施。

第六阶段:研修团队代表发言。问题解决的措施与方法,并接受其他教师的质询。

第七阶段:教研员总结提升,专家引领。教研员总结了教师研修的理念:你告诉我我会忘记,我参与我会理解,我做我会记住。这个研修理念同样适应于我们的课堂。

我们的认识:

(一)同伴研修是适合教师的学习方式。

同伴研修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分享意识,不是单纯地去看、去听、去思考,是适合教师的成人学习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1、满足教师“学以致用”的学习需求;

2、努力改变旧有的、类同于学生“授受式学习”的教研活动模式;

3、适时提供围绕明确主题,适合于有相近学习需求的教师进行分享互助的平台;

4、尝试建立对教师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加工与提炼的资源再生机制。

(二)关注同伴研修的实施策略

同伴研修指的是有着相似或相近的教师群体,在组织者的引领下,结合共同关心的话题、主题,依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展开的个人反思、平等交流与后续实践的建构性学习过程。

1、组织者要搞好活动设计,包括研修主题、参与人员、参与过程、后续研究、加工提升等;

2、参与者要树立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心态,研修活动的特征是开放与接纳,没有批评没有建议,就没有办法改进;

3、研究主题的确立要指向明确,一定是真实情景中的真问题;

4、关注经验型教师资源,研修团队一定要吸纳经验型教师参与,最好能吸收各类教师进入研修团队,通过多元智慧碰撞,把局部问题归纳成系统的经验。

5、搞好校本教研,落实同伴研修的实效性,要坚信每一位教师都是资源。

四、教研组姓应“研”不姓“教”——落实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423,我们来到了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上午参观了他们的教学硬件设备,现场观摩了两节课堂教学,下午听取了中关村中学校长邢筱萍的《努力创新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通过一天的观察与思考,我们一致认为,搞好教研组建设是落实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一)重新审视新课程下学校教研组功能

1、发挥教研组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以“研究”搭台使教研组有学术气。具体操作可以是:教研组——研究主课题,备课组——确立子课题,教师——承担具体研究任务。一个主导教研组活动的研究课题,往往决定着教研活动的方向、价值、深度和效果。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确立教研组指导监督、激励功能。教研组的指导功能要以教研组确立的“目标”来引领。教研组目标的确立要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从而使教研组的发展有志气。这样就更能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目标的激励作用,目标的凝聚作用,目标的动力作用。于是大家都朝着即定的目标努力,就会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进行研讨、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使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抓好教研组资料搜集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研组培养功能。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研组要以“活动”优化来体现教研组有朝气。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成长发展的平台。让优秀的教师成为名师,使落后的教师成为先进,推动本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4、发挥教研组组织服务和管理功能。学校的基本构成是教师与学生。学生的管理非常重要,但是最终还得落实到教师身上。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同学科教师聚集在一起,大家可以一起学习、讨论、研究,一起交流解决问题的心得,分享工作经验。同时教研组必须承担起管理本组教师的重任。从常规工作到教育教学对本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本组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教研组应立足校本教研,搞好四个研究

1、案例研究。案例是一种记载教育教学典型事例的有效手段。课例研究、题例研究本质上属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体现了校本研究的实效性。一线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遇到过许多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案例。教师要有挖掘典型案例的意识,要懂得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要形成积累和交流案例的习惯和制度。

2、专题研究。专题即专门的问题,专门的话题。当前学校教研活动流于形式,问题在于:主题不够突出,范围比较宽泛,内容经常重复。提倡教研活动专题化:形成问题库;问题转化成系列专题(专题尽可能小);一个活动研讨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专题研究体现了校本研究的针对性。

3、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以故事为载体,通过对过去事件、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来建构教育生活意义的一种研究方式。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做有心人。处处皆留心,时时要反思,不要放过任何细小环节。叙事研究体现了校本研究的生成性。其成果表现形式有教学故事、教育访谈、教育随笔等。

4、反思研究。反思是一种内省活动,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人的一种积极的生命活动,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层次的思考和理性的探究。反思研究体现了校本研究的生命性。学校应该提倡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并将教学反思编辑成册,以积累和形成校本研究的成果。

五、双师同堂,体验建构——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

424,我们听取了北京市教科院小学部主任吴政宪教授作的报告《以高质量的研修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吴政宪教授成立了以北京市部分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团队,并定期到师资薄弱的县区开展教师研修活动,她们把研修的目标聚焦在课堂实践,锁定在一线教师身上,以案例为主线,采用行动干预的研究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研修现场,震撼教师的心灵,使一线教师和研修团队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我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愿望。她们提出的研修口号是:每节课改变一点点,我们会走得越来越远。她在报告里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教师研修模式:双师同堂。所谓双师同堂,顾名思义就是两位教师同上一堂课,当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差很大,一位应该是专家型教师,他在课堂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另一位是职初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双师同堂共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原汁原味的生态课堂。以专家引领下的教师研修团队走进一位教师的课堂进行现场听课。

第二步:共同会诊,集体备课。研修团队对这节课进行会诊,指出问题,并商讨改进措施,彼此分享同伴的智慧。并帮助执教教师进一步修改教案,形成新的教学方案。

第三步:双师同堂。专家和执教教师同时上课,执教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执教教师想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时,专家教师会站起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她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以问题引领问题,用问题启发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去清扫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吴政宪老师讲了她和一位青年教师双师同堂时的一个片断,青年教师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大小,而这名学生身体比较矮小,他怎么也够不到黑板上的角,青年教师好象没有发现这个学生的困难,这时吴老师走上了讲台,把孩子抱了起来让他量角。事后青年老师感慨地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把学生抱起来呢!”双师同堂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因为问题和错误是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双师同堂是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只所以有效是因为参与者是心动的,是促使参与者思考的,铃声响了而思未断,这个过程是成就他人而丰富自我的过程。

第四步:巧设再研修。研修团队对双师同堂的课堂教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认识分享他人的经验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一位教师什么时候进步快?当这位教师能进行主动反思的时候。一位教师什么时候能够主动反思?当教师受到刺激,当他心动的时候,当他的教学情感受到震撼的时候,他就会进行主动的反思。所以,好课不是说出来的,不是模仿出来的,是练出来的,是研磨出来的。好教师不是教出来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

六、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 

425我们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王洁博士做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旨在改进课堂的校本研修》的报告。通过她的报告我们了解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意义、途径和方法,她的基本观点是: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

1、研修的目的:改进教学、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研究自己。

2、研修的方法:行动中研究,行动中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研究。

3、研修的形式:以课例为载体,正式与非正式研究相结合。

4、研修的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5、研修的关键:

有主题:每次研修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有基点:第二次研究在第一次研究的基础之上,每一次都有共识;

有方法:方案设计、全记录、黑板、大字报;

有改进:把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6、研修的成果:个人情景化的知识,不断地行为改进;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

1、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首先是对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全程录相,然后研修团队根据分工对录相进行全息记录,全息记录一定要反应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包括师生在课堂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进行详细的真实的记录。

接着对课堂记录进行细致的分析:

教学结构的分析。分析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构、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环节可分为几大板块,每一个板块的时间份额。根据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及所占用的时间,可以看出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哪里,并与目标相对照,看时间与精力是否合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人校本研修总结二
校本研修讲稿:《新的起点 心的收获》
“有效教学”准备与反馈的管理策略-温州市第三中学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10篇
2009—2010学年校本研修计划
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