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诗人作格律诗词、写出佳句真得很容易吗?

昨天回答了两个问题,录于此处。古代诗人写对仗句子为什么那么容易?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些真的是诗人亲眼所见吗?

一、诗人诗中所写未必是眼中所见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诗人所写未必是眼中所见,王国维对此专门有过阐述: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例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写的是心境,未必是当时的实景。 此诗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 借描写山水景物, 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虽然地球变暖,但是唐朝时期湖南零陵地区大雪落地不化,应该也不会多见吧。

又如朱熹《观书有感》 ,不看题目可能会以为真得是写的景色: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 对仗的演变

对仗的形式很早就有,古人对仗除了用于诗词,文章里也有对仗,但是进化到格律诗的平仄、词性等严格的标准是在齐梁时期。

1、 永明体四声之前

对仗没有平仄之分,相对没有那么严格。例如在诗经里:

:'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例如在左思的文章《三都赋》里:

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这一类对仗有点像宋词里的对仗,允许平仄不相对 ,允许字的重复,例如苏轼《沁园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 (平仄不相对)

谢灵运虽然也是南北朝人,但是早于沈约,那时还不了解四声,因此他虽然非常喜欢在诗中用对仗的手法,但是平仄也多不相对,当然也有无意间平仄协调的。如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八句都对仗,但是平仄多不相对。

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晨风拂幨幌,朝日照闺轩。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2、沈约等人制定四声与平仄规则以后

阴铿的《新成安乐宫》中间三联就是标准的格律诗的对仗了。

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迢递翔鹍仰,连翩贺燕来。

重櫩寒雾宿,丹井夏莲开。砌石披新锦,梁花画早梅。

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

三、学习对仗是古人基本功

写对仗是否容易,与是不是古人无关,与读书与写作的经验有关。古人文盲居多,读书人是少数,而今天几乎人人都是读书人。相比而言估计古人的比例会落于下风。当然古读书人必然会作诗,这一点,今天的读书人比不了。

1、对仗是古人诗赋基本功

对古人来说,诗文自古就经常会用到对偶句,所以对仗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就如同我们今天必须会背诵九九乘法表一样。

2、作诗容易警句难

对仗很容易,就如同作诗一样,作诗也很容易,但是作好诗难,同样有警句也非常难。律诗中的警句多处于中间二联,所以很多人非常用心,例如题主举例的两联就是王维《山居秋暝》的第二三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有很多诗人作诗,是先有妙句,然后有妙联,然后因句而成诗,例如晏殊最著名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他用与不同的两首诗词。

《假中示判官张寺丞王校勘》(宋·晏殊)

元巳清明例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

《浣溪沙 其四》(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四、古人怎样对出佳句

1、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写到: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首五绝,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后加的注诗。可见古人做出佳句妙对是多么的不容易,还是那句话,写诗易写好诗难。

三年得已属不易,据说左思的《三都赋》十年写成,要想引得洛阳纸贵,期间需要经过多少次修改?

2、闭门觅句陈无己

黄庭坚有过一首诗,《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其八》,可见寻觅佳句难易程度根据每个人的天赋而不同。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泪古藤州。

第一、三句写的陈师道(正字诗其官职),二、四写的秦观(死于古藤州)

秦少游作诗援笔立成,而陈师道据需要回家苦思,陈师道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可是他依然要“闭门觅句”,孩子抱到邻居家,猫狗都要打跑,你能说觅句容易吗?

世言陈无已每登览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抱寄邻家。徐待诗成,乃敢复常。《文献通考》

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诗: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表示好的诗句是自然存在的,诗人会产生灵感,偶然间即可得到。但是这要求诗人文学素养很深,如果是普通人的话,也会写出好诗,但是如果写出大量好诗的话,就很难靠“妙手偶得之”来实现了。

所以学诗,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人,也可能写出非常优秀的诗篇。例如唐朝一个没有留下真实姓名的捧剑仆,却留下了一首被无数唐诗选本选入的绝句: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结语

成为一个大诗人,作品有质有量,一般需要有一定的学识、多加训练,还要有一些天赋。杜甫自己算是有天赋的人了,仍旧“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天赋加努力缺一不可,世上没有容易的事情。或许只有苏东坡、李白这样的人物才敢说“容易”二字吧。 李白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斗笠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老街味道

有的深奥难解,有的句句用典,有的寄托遥深,如何读懂古诗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学习】54条诗病 (转)
【古典律绝诗中的病症与诊断】
诗词曲名词术语释
〖诗词论文〗诗论十篇
搞明白这五个词牌,基本就会填词了
写作现代诗词有何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