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儒雅​ | ​新年伊始,谈谈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爱恨与冷漠



新年伊始,谈谈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爱恨与冷漠

文|王儒雅

2020年彻底翻篇了,每个人都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留在了过去的一年。新年伊始,我想就身边发生的颇具共性的几件小事与大家共同思考与探讨。
过去的一年里,我先后目睹或听闻了几位为人父者的离世,他们的兄弟姐妹与好友悲痛万分,即便是在众人面前也难掩心中痛楚。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子女脸上,除却该有的严肃,竟有几分平静。一般来讲,青年人20岁左右,正是情感相对丰沛的时候,为何能对自己父亲的离世如此“沉稳持重”?
我料到一定有不少人会说,也许他们不善表露情感,难过和不舍全在心底;也有人会说,面对亲人离世,当时也许并不难过,只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某些时刻,与他共同经历的种种,浮上心头,伤感便忽而袭来。在此,我不想争辩,更不想强词夺理地论证我所言之现象有多广的普适性,我只想通过这些表象或个案,谈谈这些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爱恨与冷漠。当然,我也并非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谁,我没有资格也无意为之。同时,我也承认自己阅历尚浅,涉世未深,看待问题尚有偏颇,如各位有更高深或通透的见解,请不吝赐教。 

刚才提到的几位父亲,他们有的已与妻子分开,有的由于生活工作等现实因素与妻儿分居两地,有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自顾自地潇洒度日,也有的勤劳上进,努力地挣更多的钱让妻儿在物质生活上过得更好。但我发现,他们几位有一个共性:对自己妻子关爱不够,与妻子关系一般,甚至非常糟糕。 
有一位我很欣赏的姐姐,她是母亲,是教师,也是心理咨询师,她在审视生活之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很多男性天生不喜欢小孩,他们只是爱自己的妻子,然后才去爱他们与妻子所生的孩子。”我们无法去验证这句话的真理程度,但仔细想来,这句话确有它的合理成分。 
不可否认,这世上很多人本就拥有家庭责任感,会在刨除感情之外,为家庭尽到自己的责任,(当然,每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备的人本应如此。)但这样的人,一定是在正确的价值观,温馨的家庭氛围,妥善的家庭教育,或者有效的学校教育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而我们的父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有不少人都未能拥有那样的条件,也可以用一句当下很流行又直击要害的话来总结,“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但同样在受教育程度低下的情况之下,意志坚定而又善于自我反思的人,也许更能在意识领域走正道,而另外一部分人,也许在社会道德法制领域未入歧途,但却在个人思想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上还十分欠缺。而这样的问题,只有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人才能深切体会,也正是他们的妻儿一直以来深受其害,而他们的兄弟姐妹与好友,却对他们的人品和人缘交口称赞。 
那么究竟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们呢?要我说,全是,也全不是。明代诗人曹学佺有副对联:“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不可否认,我们的父辈中很多人饱含江湖侠义,为朋友甚至可以两肋插刀,因此他们在周围的“外人”那里有很好的口碑,这大概也是他们多年以来根深蒂固的价值观使然,这确实是真实的他们。而古代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直到今天,很大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的男性,仍然将妻子的地位放得很低呢,不然,为何他们总能对妻子的感受不以为意呢?而妻子的感受不被重视,孩子其实是最容易发现并产生共情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男性,对朋友的付出和关爱,会比妻儿更多呢?我很想毫不客气地说一句:虚荣心作祟。没错,关爱妻儿,只能得到两个人的认可,有时也许还会收获几位三观奇特的友人的嘲讽;而把同样的或者更少的精力用于关爱朋友,他们将收获“全世界”的赞誉!他们当然更愿意选择后者了。 
近几年,每当网络上曝出父母不负责任的相关新闻时,总会有人无比忧伤地说: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就觉得可怕。后来,网上又有了更宽容的态度,人们拿出了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父亲对女儿德善道歉时说的一句话:“爸爸妈妈对不住你,因为不知道,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二,要好好关心;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很多观众为之泪目。 
然而,生活不会如此理想化,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更多的情况是,屡次沟通无果,同时父辈们还会认为连自己的妻儿都不理解自己,真是“压力山大”。要说他们咎由自取,这个词用的太过了,但我竟不知这是某个人或者一类人的认知偏差,还是某个时代的弊病。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社会整体向好的时代浪潮中, 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又是无比纠结与苦闷的一代,我们承蒙义务教育的恩赐,我们又享受着知识经济空前繁荣的红利,但我们也明明白白看到了父辈们身上的弊病,我们深爱着他们,我们愿意也理应包容他们,而也正是由于如此深爱着他们,我们才深深地为之纠结,为之痛苦,为之努力……当屡屡沟通无果,屡次努力处处碰壁,我们又为之无可奈何……最终,造就了我们与父辈之间的爱恨与冷漠。 
我们做子女的,一天天长大成人,一天天学会爱与被爱,我们试图努力去爱自己的父亲,从而为家庭和谐进步不断努力,但得到的回应让我们不解让我们无奈,让我们伤心让我们失望透顶,这其中的爱恨,剪不断,理还乱,最后,我们很多人就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包裹起来,对父亲冷漠,便不再有所期待。 
也许有人很好奇,为何将父亲与妻儿对立起来谈问题,也许很多母亲也未能在家庭中做到尽善尽美,对此我想说,也许大部分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使她们天生就比男性更愿意尽力为家庭付出,虽不能以偏概全,但也一定有不少专业人士研究过,我还没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去展开论述,而且在这篇小文章中面面俱到也实在不现实,还请各位体谅。 
那么,对于此前所述种种,就只能“认命”吗?我不这样认为。我们受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为了剔除自己人性中的弊端,让自己的心智更成熟,让自己成长为更温暖更有智慧的人。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它却无法带动每一个自以为是、不求改变、固步自封的成年人。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正视问题,努力去做些什么。也希望父亲们可以明白,你把自己的爱放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被爱。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小朋友的儿歌里其实有大智慧呀。

我们正为人子女,也正或终将为人父母,在爱与被爱的路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学会真诚地爱家人,我们的父辈也只能发自内心顿悟,并积极主动改变,他人爱莫能助。 
但我们的父辈究竟何时顿悟呢?也许就在下一刻,也许就在明天,但也可能永远不会。
有的朋友可能认为,这篇文章的一些说法太过偏激,那么恭喜你足够幸运,未能尝到人世间这一份痛苦。若你已然深陷其中,那也希望你再坚持一下,因为我们势必在一次次痛哭与自愈中成为比其他人更通透和豁达的人。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王儒雅,河南邓州人,市六高中语文教师,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热爱写作、朗诵,愿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王儒雅  |  写作梦的起死回生

王儒雅  |  一生与磨难为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岁大爷在寿宴提了一个心愿:想跟4个子女做亲子鉴定。结果出来后,老人的举动让子女傻眼。
父爱如山,在清明节怀念父亲,愿父亲在另一个世界一切安好
【美文共享】新年伊始,往事归零,爱恨随意
烧给爷爷的人生第一份悼词
每日七言(991)新年伊始,往事归零,爱恨随意
七言|新年伊始,往事归零,爱恨随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