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修生 | ​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余修生
 

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一个叫做张林镇大余营的地方。

那里有我深刻的记忆,记忆里有美丽的洋槐花,还有我那勤劳的父亲母亲。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里,有一个黑龙集乡,那里曾是方圆几里的人们赶集的场所。地处豫西南,村里村外,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有洋槐树,据说这种树根系发达,顺着地表蔓延,遇到潮湿地段,会探出头来,发出嫩芽,一年光景,就可以窜到人把高,长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槐树。
最妙的是洋槐树花开的季节,满树的花香,非常可爱。开的洁白,开的纯净,开的妩媚,开的娇艳。一堆一堆的,像一串串葡萄一样,倒挂在洋槐树的枝头,微风吹来,槐花万头攒动,仿佛在“咯咯”的笑。那扑鼻的花香,芬芳了数里,那种香,清清的,淡淡的,还有浓浓的,甜甜的味道。那种感觉,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家坐落在大余营的村中心。地理位置也很优越,出入交通方便。就在我家厨房旁边,有一棵碗口粗细的洋槐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每年都开满了洋槐花。清香扑鼻,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嘤嘤嗡嗡,不停地在银白色的花间和绿叶当中辛勤的忙碌着。
据记载:这个时期的槐花蜜最纯正,质地最好,口味色泽俱佳。俗称“槐花蜜”。这种蜜呈白色偏黄,浓度适中,不易结晶,入口有清香,具有清热补中解毒润燥凉血补血的功效。
我的父亲闲暇功夫,便拿来竹竿,绑好铁勾子,我的母亲拿来箩筐,等待洋槐花飘落。我拉着弟弟,帮忙不添乱,弟弟抢着要看个稀奇。
看着父亲不费劲就可以把洋槐花勾下来,我和弟弟非常羡慕父亲的伟岸和干劲儿。心想我们长大了也可以做到父亲这样的人,可以为家庭遮风挡雨。等我们哥俩长大了,就让你们坐着看我们干活,我们也可以像父亲一样把洋槐花勾下来,学母亲的巧手做最好的洋槐花饼,做最好吃的洋槐花菜盒子,香喷喷的,到时候,你们二老就享清福吧。
看着父亲用手一勾,脆弱的洋槐枝子带着一串串一串串的洋槐花,落在地面上。我和母亲,赶快去捡过来,去掉叶子,把洋槐花放进箩筐里。弟弟好奇,也来捡掉落地上的好看的花瓣,一个一个的小心翼翼的捡起来攥在另一只手里。
我们继续捡洋槐枝,父亲还在继续勾着花儿,母亲轻轻的把洋槐花放在盆子里,弟弟拿着一把洋槐花,一步一步的向母亲这边走过来。
他走着走着,突然弟弟竟然大哭起来......原来是一只小蜜蜂专心采蜜,忘记了洋槐花已经掉落地上。弟弟不知他的厉害,结果误蛰了弟弟。父亲母亲一看,迅速抱起了弟弟,母亲情急之下,挤挤弟弟小手,被蛰的地方。父亲快步如飞,在屋里找出了蜂蜜,涂在弟弟的小手上。后来听父亲说,这是民间的土方,可以治疗马蜂蛰伤,而且很快会消肿的功效。
父亲笑着说:把这些洋槐花拌点面蒸了吧。出来拌点香油蒜泥,让娃们多吃一点。快些点长大,给小娃补补亏!一句话,说的我们都笑起来。弟弟也抿着嘴笑了。
生活就是这样。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平平淡淡,看似简单,骨肉亲情,实乃百姓生活。其实,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黑龙集是一个不大的集市,从南到北,一条207国道贯穿集市,南可到邓州湖北,北可到镇平南阳,是豫西南一个重要乡镇,是镇平县的南大门。在这个偏僻的乡镇,养育着两万两千多朴实厚道的农民。这里逢双日子开集,便是人们争相赶集,做买卖繁华热闹的自由场所。
黑龙集,顾名思义神话中有一条黑色之龙盘踞于此,后人建有黑龙庙供奉祭祀。这里有乡政府,这里有派出所,有供销社,这里还有农民缴纳公粮的高大屯圆的粮仓......
记得我和父亲母亲一起去乡里交粮食。我身单力薄,扛不动上百斤的袋子。那个时候,都是父亲一个人,扛着袋子,一步一步,走在通往仓库的木板上,晃晃悠悠的走到最高处。父亲汗流浃背,不停的喘着气,汗液湿透的上衣,还有手背上缠着的毛巾不住的擦着眼角的汗珠。我只能跟着父亲,拿着倒完麦子的空袋子,陪着父亲走出来。
每当到了三夏大忙结束的时候,人们兴高采烈的,三五成群的拉着拉车把家里的粮食拉到乡里的粮管所。
我家也是这样的。把家里收拾好,上称称了重量,憨厚的父亲总是说必须多一点,不能不够了丢不起这个人!,因为十称九不同,多给国家交点,咱家也光荣!
我们每年都要缴纳十多袋的麦子,父亲把麦子收拾干净,趁着有风,父亲居高临下迎着风势,使劲的扬起木掀,麦子蹦蹦跳跳的滚动到一边,母亲总是拿着大扫帚打着圆场,麦子和杂物就是这样分离的。这是我见到最好的风力和人力的完美结合!
然后,父亲架着车把,我和母亲各拉一根绳子,走在车子的两边,叫做出哨。我们一股作气的把麦子拉到黑龙集乡高大的粮管所。
远远地看见人们排着长长的队,等待着验质员认真检验,然后分出等级。等级好的价钱高。等级不好的价钱低。人们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位神气十足的验质员,祈求着能给个好等级!
交公粮是为国家做贡献。那个时候,人们清楚的知道,皇粮二策是国家政策,那是从古到今亘古不变的一条定律。
做人要懂得感恩,老百姓更是如此。尤其是旧社会生活在最底层的人,心里非常清楚,如今过上幸福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所以一说交公粮,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愿意为国家做贡献,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我的父亲母亲平常从来不赶集,不去街上买菜的,自己种点菜就吃不完的菜。如果来客人了,才去街上或“大余营恒雷超市”买点肉食和烟酒。父亲是勤劳的,母亲是善良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母亲是家庭的贤内助。父亲热爱劳动,母亲勤俭持家。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总是说做人要“虑后”,做事三思而后行。常言说:家和万事兴,人勤百业旺。小日子,就是这样越过越红火的。
随着科技发展,有了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这个看似庞然大物,其实也是人类操纵的机械设备。前轮朝前,数百条齿轮在铁桶里旋转着,叫做脱粒机,把麦穗和麦秆一并割掉,在机械和风机强力的作用下,麦秆被粉碎地面叫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的上佳的肥料。籽粒饱满的麦子,顺利的进入了联合收割机的大仓里,等大仓满时,再有带斗的拖拉机停在地头,收割机迅速的倒出麦子,装满拖拉机,拉到家里,吊运在平房上,进行晒凉。
最让我难忘的是邻居三伯,去黑龙集粮管所交粮。由于人多,他从早晨一直等到天黑,人们无限忠诚的心,就在粮管所大院里,索性用长虫皮布袋铺在地上,休息一宿,等第二天验质员来检验质量。我们和三伯一前一后,两辆拉车,满载着小麦。日落西山的时候,三伯说:“生娃,饿了吧,来!我这里带的有,你们吃一点垫一垫吧。”
只见三伯笑着打开长虫皮布袋,里面用毛巾包裹着三四块温腾腾的洋槐花菜盒子,此时还冒着香气。三伯递过来,我不好意思接,父亲说:“接着吧,你三伯给你,你就拿着吃吧。大人抗饿些,还不算饿。”
我双手接过三伯递过来的菜盒子,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看到父亲大口大口的在喝水,我想父亲一定是饿了。我深情的看着父亲,心想:爹,你早饿了吧。我实在不忍心吃下去,神情木讷的站在那里。父亲喝完水,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走过来说:“来!咱们两个都吃吧。一会你妈就送来了。”我看着父亲大口的吃起来,我才轻轻地咬了一小口,看着父亲狼吞虎咽的样子,我转身擦去脸上的泪花。
时间不大,我的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的弟弟,来到了黑龙集粮管所,给我们带来的是热气腾腾洋槐花菜盒子,满满的香气,让人大开胃口,父亲对我说:“你给三伯拿几个让他尝尝!”我高兴的说“好!”就送去了我们的热菜盒子,三伯吃着香喷喷的菜盒子开心的笑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言传身教中,感悟了生活,明白了人生。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那种早上喝白面糊汤,吃白馍就腌菜,晚上喝开水吃馍馍的经历,好像深刻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忘怀,这些粗茶淡饭,将成为我童年里挥之不去的经典记忆。
梦中醒来,我想起了我爹我妈,当年拉着拉车,带着我交公粮的往事,他们非常辛苦也非常让人难忘。那时候都是人力做的,还有麦场上高高扬起的木铣,还有那像父亲一样的老农们,悠扬的扬场的姿势,恐怕将是当年打麦场上最美丽的舞姿,怀念那个时代里最辛苦的一代人!
虽然时过境迁,但记忆犹新。我已年过四十有余,传承了父母的忠厚老成和善孝的家庭熏陶,善良勤劳,公平正义,干干净净,实实在在。我常年在外谋生,吃苦受累,遭受非议,还有上当受骗和欲加之罪,人生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坎坎坷坷一十八载光阴虚度!
想想我的父母,还有他们同时代的人,他们吃的苦受的累和受的委屈,我这点小小的风雨,又算的了什么?
在我的记忆深处,善良的村民还是那么淳朴,憨厚的三伯还是那么爱笑,严肃的父亲还是那么可敬,贤惠的母亲还是那么勤俭。我的年已七旬的父母双亲,来电话说:“今年的洋槐花开的多了,把这些蒸熟晒干,给你们邮寄过去,蒸包子,包饺子,好吃的很!”父亲还说:“今年家里制作了米酒,等着你们回来喝!”
父亲也年轻过。如今他年迈了;母亲也漂亮过,可如今她老了。
他们年轻时也有他们的理想和抱负,也有梦想和追求。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无怨无悔奋斗了一辈子,勤劳了一辈子,操心了一辈子,耕耘了一辈子,刚强了一辈子。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我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是他们省吃俭用,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感恩父母。是他们辛勤的付出,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给我建造了一个幸福的家!
人生在世贤孝为本,黄金难买父母恩。爹的恩情泰山重,娘的恩情似海深。他们多么不容易,为儿女受尽了万苦艰辛。我们感恩父亲,父亲的恩情大于天!我们感恩母亲,母亲的亲情深似海!
人们都说,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他乡容不了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人们便有了远方,有了浓浓的乡愁,有了长久的漂泊,有了无尽的思念。人生就是这样的,充满了矛盾。外出谋生,打拼未来,为了更好的生活,峥嵘岁月,光阴匆匆,祝愿家人安心,祝福父母安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幸福就在。趁着父母身体健硕,远游的人应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以尽人子之孝。珍惜缘分,善良为本,孝心传承。努力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知恩图报的人!
(作者的父亲余慎振先生和母亲杨名申女生合影,吕凯提供)


-End--
审稿: 空空  图:网络  美编:May


作者简介:余修生,男,70后,汉族,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大余营人。曾致力于写作二十余年,以散文、诗词,中篇报道,纪实文学,家乡史记为主。
始终热爱家乡,感恩父母,挖掘村史,铭记家史,砥砺前行,牢记使命。
用敬畏之心,敬重语言文学,用文字诉说生活,用善心真情,描绘原本的生活。
倾力挖掘民间原汁原味的素材,书写地地道道的本土文化和乡土气息,热情赞美讴歌人民发展福祉,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多次在河北一家大型企业,内部报刊上发表作品,特约通讯员。
有多篇作品发表于《作家》《当代文艺家》《花洲文学》《西南文学》《今日作家》《九州作家》《泰山青未了诗社》《涅阳文学》《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等特刊专栏上。
电子作品《岁月情深》已经完稿,编审当中。
电子作品《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上部已近截稿。
电子作品《史记--大余营失寨系列传》中部正进行中。
 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科技工业园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余修生  |  母亲
余修生  |  最美的歌谣
余修生  |  又到清明雨纷纷
余修生  |  家乡的石榴熟了
余修生  |  家和万事兴
余修生  |  家乡的井龙王
余修生  |  闪闪发光的车轴
余修生  |  我的姑妈余瑞莲
余修生  |  刺柏树下杨公家史 
 余修生  |  母亲是幸福的牵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稿选粹】刘俊鹰|白面与麦子
“长大后我成了我的父母” | 如何降低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
拆迁日记
老家,父亲母亲的麦季
回忆我的哥哥海子
又到麦收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