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哪里寻找“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证据?

中国历史,自公元前841年前起,有文字记载的编年史就再也没断过,这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杰作;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也往往见于残章断句中,以碎片化的方式,浮现在智者的视野内。

依靠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再加上近代百年的考古,我们确认且世界承认了:距今约3000-3500年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辉煌灿烂的殷商文明,有古老的殷商甲骨文字。

至于距今3500年前的中华文明,世界学术就打死都不认了。这使得自诩为“五千年文明古国”并传诵多年、引以为傲的我们非常着急,迫切地需要找到考古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渊源和底蕴。

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也被一次次尖锐的提出来,很多人也都在问,什么时候能解决?还要一代一代往下丢吗?

在人类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地,考古学家发现并发掘出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这些刻画符号被疑为人类的早期文字;

在“良渚文化”,考古学家发现了古人类农耕水利遗址、碳化的稻谷,以及丰富多彩的玉石器;

在“红山文化”,考古学家发现了具有宗教信仰、阶级、城址等,透着文明气息的遗物遗址;

……

这些不同的遗址,呈现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风格特征,很多学者试图从这些遗址中找到“文明”的证据,以论证中国文明起源可以往前推至——距今5000甚至6000年。结果,事实证明,所有这些努力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见“影”不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论证依然遥遥无期。

还有更多的学者,试图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来填充殷商前拉下的那1000-1500年,以便“凑足”中华文明五千年。

也有学者把中华文明说成是“夷夏东西”经中国的东、西区域拉伸之圆说,以达到“增建”中华文明的目的。但显然,世界不吃这一套!

现在的考古学,根据地域将考古学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它们分别是:

①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

② 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

③ 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

④ 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

⑤ 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

⑥ 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年表:

百年考古,数代人的努力,加上许多古代文明留在地下的物证,确实换来了丰厚的考古成果;可遗憾的是,目前这些“物力”加“人力”,还是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依然不能解决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

究竟什么才是中华文明起源?

首先,中华各族的脉络关系是同宗、共祖、共源,并且是文明的创造者、领导者以及推广者;他们以祖先崇拜为宗教信仰,以聚居形式进行繁衍生息,造就出一个自成一体的文化单元,然后从这个单元把“先进的”文明向四方辐射以及传播。所以,人类文明有“路”可寻。这种脉“路”如同树,先有根,再到干,再到枝、到叶。

我们的文明脉“路”,以北回归线为带,一步步把先进的文明延伸至全球各地。实际上,中华文明才是人类文明的创导者!中华文明保留有人类文明的最早形态,并在北回归线地带留下人证、物证、音证、技艺以及传承过程、文明记录等,能证明人类文明的重要证据。另外,中华文明也是唯一具备还原人类文明起源所需综合能力的文明。

古代文明认为北回归线地带,是天、地的正中,天下无影。众多的丘陵、山脉绵延其间,山峰之间河流纵横。我国的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季,非常利于动植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格局,从而为人类的快速发展提供天然的条件优势。

在北回归线地带发现了许多人类洞穴遗址、生活遗址,这些遗址不但给我们提供了第一手考古,还出土了大批早期文化人留下的石斧、石锛、石凿、石锤、石网坠、石器、蚌刀、骨器以及早期的釜、罐、鼎、陶器等遗物,利用这些遗物足以还原早期文化人的日常生活景象。

已有的证据可以表明,生活在此区域的古文化人具有较高的智慧,生产出比同时代人更好的工具,并且部落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上都远超同时代人,当时的他们还是以采集经济为主要生活来源。陶器的出现改变了生活环境及饮食结构,使该区域最早进入人类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文明是人类的第二次高速发展,多方面的改变、创新、推广,使人类把地球变成适居环境,至此,人类终于彻底脱离动物一样的生存状态,并在衣、食、住、行等文明中体现出来。

中华文明起源的表证之一为:古人在自然界中发现自然金属如陨铁、自然铜、自然金/银等,比木、骨、石材质更好用、更耐用,磨制成的工具是变革性的工具。他们通过对天然金属进行物理加工(加热、捶打)而制成想要的工具,又结合制陶方法来制造金属,从一开始得到的是单质金属,后来才发展到合成金属。所以,就金属的历史而言,青铜器已经算是人类文明的后期产品。

考古发现,北回归线区域的聚居遗址,常发现有大量的单质金属,如:刀、锄、斧、剑、矛、镞、锌、刮、钺、钟、鼓等,还有大量表达祖先崇拜的单质金属人像、饰品、祭品等。

遗憾的是,考古界没能正确地理解这些物品的生成、文化及背景,而把其制造时间一股脑的排在青铜器之后,认定它们是殷商后的物品。显然,这违背了人类由简单到繁复的发展过程,金属的使用过程,是先做实用器,再做礼器。宗教崇拜的产生,才到礼器(青铜器)的生成。

单质金属的出现和使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剩余价值的出现,使人类分化出阶级,而阶级的形成造就了领袖(王),王造就聚居地为城。

当采集经济退居到次要地位,畜牧农耕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时,以采集占主导的母系氏族,便逐渐被以畜牧为主导的父系氏族所代替,男性在生产过程中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至此,人类的生殖崇拜也从女祖(妣)崇拜到男根(且)崇拜,这是社会结构的重大政变。

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应以单质金属的使用来衡量,而不是以青铜器。

因为青铜器是金属制造的二元产品,是利用合成技术来改变青铜器的量、质、性状而已,它是人类技艺的提高。以青铜器来衡量文明起源,显然对我们不适用,这样的文明标准会覆盖掉我们对文明的认知。青铜器是人类文明提升期开发出来的产品,它处在中华文明脉“路”的“枝”部,而中华文明之“根”,在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和使用单质金属之处!

那些单质金属,正躺在北回归线区域的丘陵、山间、河川里等待被唤醒,然后向世人展现它们所携带的文明景象。

应以单质金属“正”中华文明,以青铜器的话注定会失败。

(注:《在哪里寻找“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证据?》将分篇陈述,不定时穿插发布,欲完整了解,请参阅上下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到底有何证据?
对黄智贤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一文谈谈我的看法
中国人从哪里来?通过考古我们找到了答案 | 杨林
中华上下五千年?不,可能变六千年,夏商周前面还有王朝!
从考古看中国人、中华民族、华夏文明(上)
“这里可能就是最早的中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