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天已至,春却不归!

冬天已至,春却不归!

文/亦    林

   世界无论如何浮躁和冷酷,都需要一抹温情的留恋!

打开电脑,本来想写一篇历史杂记,忽然间被《南方都市报》的一则消息击中了:云南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二学生张某鸿,自杀身亡失联8天后遗体被找到。20岁正待绽放的年龄,就这样以令人心痛的形式,化作烟花刹那消亡!透过她的一封遗书,沿着她生命的轨迹去追寻,或许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

1

   原生家庭,生来没有自带原罪。

   按照通常的理解,原生家庭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

张某鸿的母亲生病,父亲爱喝酒,家里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贫穷,以致“每次和你们要生活费我都很难开口”。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这样的条件显然令她感到自卑,“小我就特别羡慕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什么也不用担心不用考虑,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在别人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

   如果她的家里,真如同所羡慕的那样,张某鸿也未必快乐:攀比,是把出鞘见血的刀,不是刺向别人,就是刺向自己。

   正如智商高低也是相对的,有钱没钱也是相对的。所以,这个概念,在她眼里始终是个变量。
       最被她忽视的,是父母虽然没有给她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但给了她最可宝贵的东西:生命。以及,为了避免重复父母的老路,创造条件供她去读书,目的是让自己充当垫脚石,努力抬高女儿的人生起点!

   哪个父母不希望给予孩子绝好的条件,许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能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命不好,抱怨他们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没有显赫的家世。然而事实上,无论是谁,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出身就被定格了,抱怨出身对于自己未来的命运只是徒劳的,只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选择成功的道路,一样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吕氏春秋·察今》有则“引婴投江”的故事: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说父亲会游泳,儿子出生就必然会游泳,这不是扯蛋吗?引申一下,家里条件再好,也是父母的,他们留下的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叫江山。     

   应该感谢,家庭给予你闯荡并创造自我的机会。

2

   网络贷:一个透支青春去赌明天的坑!

   张某鸿的遗书中,提到了向家里要2万块钱的创业贷款,因为拿不出就没有再提。待父母陈述时,肯定了确有其事并且说接到过讨要相同钱数的不明电话。由此可以初步判断,张某鸿也可悲地陷入了网络平台“校园贷”的圈套!

   曾几何时,大学生成为各色利益集团出猎的对象。抓住大学生融资创业、学费压力、购买高档消费品等着急用钱的心理,网络平台通过广泛宣传、快速放款、数额不限等手段,吸引他们不惜暴露个人信息、冒险充当担保,或者拍摄裸照作抵押获得贷款。如果能够按照还上贷款本金及利息,一切都好说,否则会遭受拘禁、殴打、人身威胁,让自己和家人都不得安生,甚至发生一起又一起悲剧。

   以下这些,都是网络爆光的真实案例: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

2016年4月7日,又曝出福建大四学生余某飞,自创青鸟创联的金融服务公司,骗取同学身份信息,在8家网贷平台上贷款。涉及19名学生,总金额70余万元。

2016年6月12日,"裸条"借贷现大学生群体:不还钱被威胁公布裸照。裸条即女大学生用裸照获得贷款,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2016年8月10日,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吉林一高校校学生梁某联合校园贷客户经理及线下代理商找学生"刷单",导致学生巨额钱财被骗。

2017年4月11日,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

2017年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

2017年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

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因欠下"校园贷"4000元,一年时间滚到50余万元。

2017年9月7日,华商报报道,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贷款20多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

案例太鲜明,可能每天都冲击人的眼球。

但绝不能熟视无睹乃至麻木。

  除了教育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不搞恶性超前消费之外,学校应该联合相关金融机构,搞好调查摸底,确有实际困难的可帮助他们通过正规银行贷款,并对贷款人真实性、还款能力等做出审核和评估。

   让亡羊补牢的遗憾,少些,再少些。

   让雨后送伞的悲剧,少些,再少些。

3

   心理干预:想说爱你不容易

   张某鸿的信,有些句子真是不忍阅读:“其实我一点也不坚强,有时候我也会一个人想一些事情,想着想着就哭了,但是又不想给你们知道。”

   “爸爸妈妈,其实我压力很大,因为家庭困难,而我心态又不好,所以从小我就比别人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有时候我会大半夜都睡不着,有时候又会从梦中惊醒。最近我每天晚上都感觉好冷好冷,冷到骨头里去了,我好像抑郁了,不愿和别人交流,想一个人呆着。我害怕面对眼前的一切,甚至害怕活着,我不想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对家庭出身的失望、对人际关系的冷淡、对前途命运的悲欢,让她心理极度失衡,简单的性格自卑已经转化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这样的问题,却总被“大学生都是阳光的”说辞给轻轻带过了。难以想像,多少个孤寂的夜晚,张某鸿一个人想找个倾诉的对象,想找个人舒缓沉重的心理负担。

   《文汇报》曾刊载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其中的观点认为:最要注重的,是个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大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读书明理”,更帮助学生提升修养、品质、智慧。大学教育对于年轻人形成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对于发现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人的社会价值有极大的作用,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除了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一个“社会人”“理智人”。

   这一课,需要认真研究。而突出心理学及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应用,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愿每个人都能承受生命之重,更能享受生命之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省严打校园贷犯罪行为 抓获嫌疑人180余人
原创 |河南一高校68名学生“被贷款”百余万 贷款学生已休学
河南68名大学生“被贷款”107万 同学拿到钱后休学
痛!别让这些坏人“贷”走你的青春
惊现“校园贷” 女大学生被胁迫
借1000多2个月还2000多?警方介绍校园贷5大危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