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
解读内乡县衙: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
A+
A-
2017-08-25 09:09:07阅读 (16.5万)
新浪河南南阳关注
□庞艳丽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吏等级的规定、区分特别严格,清代官员的顶戴花翎就是以帽顶上的顶珠和翎子区别等级,以显示高贵显达。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分 “顶戴”和“花翎”两个部分:顶戴就是指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贡献的人。
清代的“顶戴”从色泽上分:一、二品是红色,三、四品蓝色,五、六品都是白色,七品以下为金色。在同色中,各品的顶戴又有区别:一、二品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有亮蓝和暗蓝之分。进士、举人、贡生都戴金顶,生员、监生则戴银顶。
清代官帽也称红缨帽,分凉帽和暖帽(每年三月八月换戴)。凉帽像斗笠,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珊瑚、三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七品素金、八品阴纹镂花金、九品阳纹镂花金、无官品者无顶珠。
“翎”,是帽子上的饰物之一,用飞禽羽毛制成,插在礼冠上,垂于冠后。清代“花翎”也分两种:一是蓝翎,二是花翎。
蓝翎又称“染蓝翎”,无眼,俗称“野鸡翎子”,供六品以下官员使用。花翎是孔雀羽毛做成,有单眼、双眼和三眼之分。
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形似眼睛的圆行图案,一个圆圈就算作一眼,以翎眼多者为贵。赏赐五品以上官员用单眼花翎,大臣蒙特恩者可赏戴双眼花翎,只有亲王、郡王方可赏戴三眼花翎。过去佩戴花翎必须经皇上特赐方可。
清中叶以前,戴翎是对有功勋或蒙特恩者一种赏赐,后来才成为文武官员普遍的冠饰。没有赏赐的可掏钱捐得,但仅限于单眼花翎和蓝翎。
过去顶戴花翎不仅表现在等级方面,也表现在奖罚方面。皇帝特赐某种佩戴是一种奖励,削夺某种佩戴则是一种惩罚。因此,我们经常在电视、戏剧里看到有革去顶戴花翎的削官场面。
分享到: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谈乌纱帽:从宋朝相互伤害的「长翅帽」到清朝捐银子就可买到的「顶戴花翎」
清朝几品官可以戴三眼顶戴花翎?
清朝官员一至九品顶戴
清朝官员品级与着装:身份不同,服饰也不同
清朝官员“顶戴花翎”鉴赏
清朝的顶戴、花翎的分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