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初雨影伞先知:传统油纸伞工艺


河道湖道烟波浩渺,再加上夹岸垂柳掩映,恍惚有江南三月的景致。江南的代名词,不过小桥流水,蓝染布,还有油纸伞。

传说伞是鲁班发明的,又有说是鲁班妹妹,妻子等,并不确凿,然而传统油纸伞的的确确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以竹做骨,纸或绸布为面,防雨遮阳,可开可收,无不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同服饰文字一样,油纸伞也在古代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周围国家,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有了独具风格的发展。

我们现今使用的折叠伞,其实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工艺制作而成的。虽然在价格和携带上都有了很大的优势,但是尼龙钢架伞和传统的油纸伞相比,总觉得少了点意蕴和生命力。

伞的外形,顶天立地,象征天人合一的文化概念。伞骨同聚一轴,象征团结和力量。

展开剩余83%

竹制伞骨,寓意节节高升。圆形伞面,寓意平安圆满。

触手生凉的斑竹伞骨,齐整繁复的穿线,雅致精巧的伞面图案,撑伞走在雨里都能成为一种享受。

而如今,传统的油纸伞只能被当作工艺品和游客纪念品售卖了。如果说时代的发展,传统手艺的没落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不管怎么看,总觉得很遗憾。

在过去,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制伞业也自然也就成为了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

从前的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在街头巷尾都是寻常可见。后来由于受到现代工艺的冲击,再加上传统的油纸伞制作工艺讲究、繁杂,售卖价格又不高,导致年轻人不愿从业。许多古稀老人成了最后一代制伞的工艺人,这使得曾经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到了消失的边沿。

中国现只有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湖南等地仍旧可以寻到传统油纸伞制作工坊。

其中泸州纸伞、杭州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已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今大字号的油纸伞店如北京的秦汉风月,百年伞坊若水堂,长沙堂恒茂,汉口苏恒泰等,能在现代化冲击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实属不易了。

一把传统的油纸伞,制作工艺是相当繁琐和复杂的。

制伞往往有七十多道工序,有的甚至有上百道。

伞骨。

传统的油纸伞多为竹制伞骨。

对制作伞骨的竹子也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泸州油纸伞,伞骨选用的是蜀南竹海等地海拔八百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茎直节少,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

伞架竹条需要手工削制,经过砍竹,锯竹,刮青,劈骨,钻孔,穿线等多道工序。

我们现今使用的钢架伞伞骨架一般为6至8根,而传统的油纸伞则达到24根以上。

根数越多伞就越牢固,但是也相对重一些。这可以很好的抵御恶劣天气下强风暴雨对伞的破坏,随之而来的,伞的重量也成为了传统纸伞面临淘汰的原因之一。

伞面。

油纸伞的伞面有油纸和绸面两种。

绸伞遮阳,油纸伞挡雨。

绸伞有名如西湖绸伞,采用印染、刺绣等方法,将西湖十景、花卉、山水和仕女等绘于丝绸伞面上。又有大红、枣红、和平蓝、墨绿、桃红、桔黄等十几个品种,选料讲究,设计精美。

《天工开物》云:“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

皮纸是指用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纸。纸质柔韧、薄而多孔,纤维细长,但交错均匀。制伞的皮纸则选桑树皮,把桑树皮煮软、清洗、捣烂、再洗、漂白,然后用布捞起多次增加厚度,再于阳光下晾干。

好的油纸伞伞面采用三层纸,贴合紧密的三层纸的伞面,保留了热胀冷缩的空间,能避免开裂和不平整。

能让竹制伞抵抗风雨,甚至于可以保存数十年乃至百年,另一个秘密就是伞面上的桐油。

桐油是一种天然环保的植物油,有极强的防水性,耐高温,耐腐蚀,耐老化。在我国传统的制伞工艺中,一种都是用桐油刷在伞面上来达到防雨的目的。

桐油分为生桐油和熟桐油,只有熬制成熟桐油才可以用于制作油纸伞。

千百年来,“熬油”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配料添加等都是各家油伞作坊的“不传之秘”。所以导致历来市面上的油纸伞的品质、美感大不相同。举例来说,著名伞坊若水堂最传统的红油伞是将新鲜猪血与桐油一同熬制,熬制中还需加入食盐、滑石粉等配料;最传统的“黑油伞”,是将锅底的炭黑加入桐油熬制。配料的多少,质量的好坏,以及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使得每家油伞坊的油伞各具特色。

桐油经过独特的工艺熬制后,还需要手工均匀涂抹在伞纸上,达到防水,光亮,平整的目的。桐油会极大程度的提高伞的韧性,这样的伞经雨水淋过之后会有“包浆”,使得伞面透亮,色泽纯正,有极强的欣赏价值。

说到观赏价值,油纸伞上的图案也是一绝。油纸伞伞面的图案一般都是由手工艺人亲手绘制,有的甚至会请书画名家来绘制。伞面的设计,布局,再到绘制,又是一项大工程。结合中国传统书画形式,水墨上伞,一开一合便是一幅画。

穿线。

油纸伞分满穿和半穿。

满穿是指穿满整个伞里侧,这样使得伞更加坚固。

半穿则是只穿了伞的上半侧或者下半侧,看起来更干净简单。

穿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钻孔时孔的位置是否准确,穿线多用彩线,红线最多。棉线整齐规律的排布交错,使得撑开伞时在伞的内侧也是一种整齐划一的美。

油纸伞的魅力,一来在于它的寓意,从选材到制作,从劈竹骨到刷桐油,每一个步骤都是手工完成,寄予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坚持和心意。二来,伞架布局严谨周密,穿线繁复交错,伞面圆润饱满,油纸平整细腻,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使得整一把伞成为一件艺术品。

最后一代传统制伞人的坚守,使我们还能一睹传统纸伞的芳容,惊叹于它的细致和精美。

再过几年,随着最后一批非遗守护人的离开,传统工艺可能就将那些被粗制滥造的游客纪念品代替了。

文字:谖弋

原文:http://www.sogoke.com/blog/13992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油纸伞
讲述 ▎古法制伞一辈子
细赏油纸伞---秦风汉月
艺旅文化的主页
你和古典美女之间只差一个它
走近长江|泸州非遗·油纸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