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是谢灵运口中“才气”独占八斗的人,一首《七步诗》感动世人

记得从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名叫《洛神》,讲的是三国时曹植与甄宓的故事。

本来是奔着蔡少芬饰演的当世三大美人之一的甄宓去看的,然而看到最后却为马浚伟所扮演的曹植伤怀不已。

故事的开始,他有多么地才华卓绝、慷慨任气;故事的最后,他就有多么地满心沉痛、悲怆抑郁。

而最让人叹息的是,故事外的我们明明知道他最终的结局,却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一步步走入自己的命运深处。

像所有天赋异禀的神童一般,曹植自小就十分聪慧,才十岁,便已能够熟读《诗经》、《论语》以及先秦两汉辞赋。

有一次父亲曹操看了他写的文章,惊讶问道:“你是请人代写的吧?”

曹植回答道:“下笔即是文章,当面考试便能分晓,何必请人代写呢?”

建安十一年(206),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着曹操东征海贼。次年九月,又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

而《白马篇》便是曹植对这一时期征战生涯的一个写照。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诗歌中,曹植塑造出了一个武艺精熟、一心为国的少年游侠的形象。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这首诗里,寄托了曹植自己的雄心壮志,他一生所追求的便是18个大字:

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邺城修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于是召集了一大批文士登台作赋。

在其他人都还在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之时,曹植便已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取名《登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在这篇赋里,曹植看似在咏铜雀台,其实是在歌颂、赞美曹操的功绩。

铜雀台的恢弘气势、早春鸟儿的啾鸣、园中果树的繁茂、恩泽广被天下、百姓得享安宁,如是种种,曹植用他华美的文辞,将一篇歌颂性的赋文也写得跌宕生动。

曹操有荡平宇内、成就不世功业的雄心,而曹植的这篇赋恰恰迎合了他的心意。从此,曹操对曹植更加看重,寄予了深厚期望。

曹植也意气风发,自以为能成就一番功业。可他没想到的是,权力斗争的残酷远非他所能想象,而他人生的高潮也已到了终点。

曹植年纪毕竟尚幼,喜宴饮游乐、吟诗作赋。而他又备受曹操宠爱,于是有时行事愈加不检点,饮起酒来更是毫无节制。

建安二十二年(217),曹操外出期间,曹植竟趁着酒兴私自打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

曹操知道后,大怒,不仅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对曹植也愈加冷落与疏远。

终于在那一年的十月,大哥曹丕被立为世子,而原本很有机会坐上王位的曹植却成了王权之争的失败者。

成王败寇,自古如此,哪怕彼此是亲兄弟,在权力面前,也多是倒戈相向。

三年以后,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并在同年,代汉自立,这便是魏文帝。

哪怕已登上了皇权的最高峰,曹丕对自己这个颇有能力的弟弟,仍是忌惮非常,只是碍着母后卞氏的压力,仅仅将曹植多次徙封。

此时期的曹植,从此告别了昂扬奋发的少年时光,诗歌中也再没有恢弘豪迈的气势,随之而来的是难以排遣的苦闷与忧愁。

在他最著名的一首怨妇诗《七哀诗》里,曹植以思妇、弃妇自喻,表白自己政治上的备受打击和与手足胞兄彼此疏远防范的哀伤。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清路尘”与“浊水泥”,便有如诗人与曹丕,最后四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则吐露出自己愿为国尽忠的衷肠,以及对曹丕绝情寡义的愤慨与幽怨。

据说,曹操去世后,已经做了皇帝的曹丕以曹植没能及时赶到吊唁,指责他是大不孝,并要他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便要杀头。

便是在这种深深的难以排遣的怨愤与悲凉里,曹植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人悲伤地说,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却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就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却要相互煎熬逼迫到这般地步呢?

也许是被这首诗所打动,曹丕心中剩存的一点一母同胞的情谊,让他最终放过了曹植。

黄初三年四月(222),曹植31岁,被封鄄城王,在封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恍惚凄迷、惊才绝艳的《洛神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洛神赋》里,曹植虚构了一位清丽绝伦、风姿殊美的女神形象,并描绘了诗人与洛神间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倾慕爱恋。

在曹植心中,洛神已成为了他理想的化身,为此,他甘愿不顾一切地去追寻。只可惜,人神隔离,诗人的理想也终于破灭。

公元232年11月,曹植郁郁而终,年41岁,后人遵照遗愿,将他安葬在了东阿鱼山,后人称他为“陈思王”。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曹丕的诗歌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一个转变,后世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钟嵘《诗品》中说他:“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谢灵运则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乃至清代学者王士祯感叹道:“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与李白、苏轼并列,这可算是极高的评价了,曹植之才,可见一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能不知:赞人有才为何说“才高八斗”?
读书:此人才华出众,若生在唐朝,李白未必为诗仙
千年调,一场谈笑(三)
曹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
曹操和他的儿子们最经典的9首诗
曹丕看到两头牛打架,让曹植作诗,不能有牛字,成千古名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