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全解》之贲卦(二)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九三处在六二与六四两个阴之间,下比六二,上比六四,它作为一个刚爻,受到两个柔爻的贲饰,可谓上下交贲。贲至此已达到很盛的地步,所以叫做“贲如”。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容易起变化,稍不留意,极其可能走向反面。贲饰太盛,未免有文灭质之患,所以又叫“濡如”。濡,谓贲饰之文采华丽鲜艳,润泽充盈。

《周易》中凡说“某如某如”的,都是犹疑不决,两端难定之辞。“贲如濡如”,贲饰得挺充盈却又顾虑资饰过分,致于文灭质。因此又说“永贞吉”。贞,正也。九三以阳居阳,不是不正,问题在于能否永久坚持守正。能永久守正,不为阴柔所溺,不至于以文灭质,那才是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陵,侮,也有胜过的意思。“永贞之吉”,是质不为文所灭,刚不为柔所溺。这种吉要求长久坚持,到底不变。“终莫之陵”,终不可使文胜质。终字与永字相呼应。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皤,头发白色。翰,马白色。皤、白都有素、质的意思。六四处在上体艮止的开始,正是贲极该当返素的时候,所以爻辞说“贲如皤如”。“贲如”,六四在贲的时候,它当然要崇尚文饰了。“皤如”,但是六四处在离明之外,艮止开始的时候,又与初九刚爻正应,有崇质返素之心。既贲如又皤如,是一种两端未决的矛盾心态,而最终的意思是皤如,是无所文饰。下文“白马翰如”证明了这一点。“白马翰如”指初九,初九“舍车而徒”,与六四皤如之心相互照应,是六四的志同道合者,它“白马翰如”般地来了,它不是六四的寇仇,它是六四的婚媾。六四归根结底是以刚文柔,以质济文;是崇质返素,以朴素为贲。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疑,两端不定。从大处看,六四是贲之六四,处在贲的时代,它理应“贲如”,重视文饰。从细处看,六四处在离明之外,艮止之始,正是由文返质的时候,它的处境决定它素以为绚。两种意向犹疑不定,最终它走向了“皤如”。走向“皤如”,没有问题,也无怨尤。何以知之?“匪寇婚媾”,初九与我志同道合,我“皤如”,它“舍车”,它来与我婚媾,哪里有什么怨尤。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丘园指上九。丘园是联合结构的词语。丘,古代城邑近处的丘坂。园,城邑外面距城邑很近的园圃。六五是柔爻,与上九刚爻相比。《彖传》说“刚上而文柔”,那么,上九应当文六五,六五要受上九的贲饰。上九是丘园,是安谧素朴之地,不是朝市,不像朝市那般热烈多文。“贲于丘园”,就是贲于上九,也就是六五受上九之贲。整个儿的意思是敦本,是崇素返质。

束帛,礼物;戋戋,极少。“束帛戋戋”,上九给六五以极少的礼物,少到可以认为是吝啬的程度。吝啬是俭,礼与其奢宁俭,俭比奢好。吝啬,表面上看似乎不好,然而最终还是吉的。总之,贲卦外三爻讲的是贲极反朴,以质济文的问题。六五在这个问题上比六四更前进一步。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一个吉字包括了爻辞的全部意义。六五能够在文胜贲极的时候崇朴返质,是极难得之事,不是出自中心喜悦是办不到的。“有喜”,心中对于崇朴返质有所喜悦。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与此正同。

上九,白贲,无咎。

上九已至艮止之终,《彖传》说的“文明以止”至此已达到最后阶级。崇本返质的程度远远超过六四与六五两爻。六四“贲如皤如”,贲与白毕竟不是一回事;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亦在反本的过程中。上九“白贲”,则白即贲,白与贲变为一回事了。贲至于极点,有饰变为无饰了。说无饰,其实不是无饰,是以无色为饰,以质素为贲。《杂卦传》说的“贲无色”,对贲卦的特点一语概括无遗。贲是五彩艳丽的文饰,白无色是素朴无文,二者截然对立,竟合而“白贲”,曰“贲无色”。相反而相成,两个对立之物连在一起,表明《周易》作者具有对立面统一的观念。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白贲是无有贲饰或者说以质为文,上九处在贲的时代,却以质为文,无有贲饰,是不是行与时违而宜得咎呢?不是的,上九白贲,理应无咎。因为它处于贲卦之上,合该白贲;白贲符合质与文辩证统一的规律,符合上九崇质尚实的心志的。

〔总论〕

贲卦讲文饰,文饰不可无质,所以贲卦实际上讲的是文与质的关系。上体与下体有所不同。下体“柔来而文刚”,以文为文,主下体之文,是“柔来”之“柔”亦即六二。六二“贲其须”,须最是虚文之物,自己不能独存,必随九三之兴而兴,随九三之止而止,说明质要有文加以贲饰,然而文离不开质,文质不能分离。

上体“刚上而文柔”,以质为文,主上体之质的是“刚上而文柔”的“刚”,亦即上九。上九“白贲”,以无文为文,以无色为贲。说明质与文不可或缺,不过质比文更根本更重要。

从六爻看,有三爻不事文华。初九“舍车而徒”,不事文华;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亦不事文华,上九“白贲”,不仅不事文华,甚乃以质素为文。另外三爻,六四“皤如”而贲于初九,六二“贲其须”,必依附于九三,唯有九三之“贲如濡如”,是贲饰之盛,然而也有“永贞吉”之诫。看得出来,贲卦对于文饰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在它讲究文饰的时候,强调的不是文饰而是本质。《周易》的这种思想方法值得注意。

但是,是不是《周易》在质文关系问题上要质不要文或者重质不重文呢?完全不是。道家才是重质不重文,要质不要文的。《周易》以及《易大传》的作者孔子都重质也重文,追求文质彬彬。在儒家看来,质文相反相成,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不可或缺。道家老子、庄子都熟谙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规律,他们的书中关于这方面的精彩命题比比皆是,唯独在文质关系上他们绝对鼓吹见素抱朴,回归自然,要“牛马四足”,不要“穿牛鼻络马首”,一切人为的文饰的东西一概摈弃,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可悲境地。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道家要质不要文的主张有它无容置疑的不合理的一面,实不足取,而《周易》及其传授者儒家学派的文质观则植根于现实之中,顺着历史发展的方向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至少它的思想方法是光辉的。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火贲卦」 六爻详解:文饰之道
易经第二十二卦山火贲
学易体会36:《周易·贲》卦与内修文明
《易经》译注集注-贲
周易译注之上经:贲卦第二十二(䷕)
《易经》| 第二十二卦贲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