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第四十章读书笔记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循环往复、不断走向对立面,是道的运动规律,道的作用柔弱而微妙。

天下的万事万物都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之物,有形之物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的道。

反者道之动,

反:通返,返回本根,循环往复。也可指相反、对立面。

指道的运动规律是不断循环往复,事物发展不断走向对立面。而一旦到达极限,则物极必反,最后回到事物的本根。

弱者道之用。

弱者:柔弱、渺小。

指道的作用非常柔弱微妙,似有或无,你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万事万物都受到它的制约。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这里指道的物质存在,与第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有”相同,是世界万物的有形根源。

无:与第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的“无”相同,也就是无形的”道“。

天下万事万物都来源于有形的“有”,而有形的“有”来源于无形的“无”。有和无构成了有形和无形的一切客观世界。金木水火土,山河湖海、鱼虫鸟兽、风雨雷电等,这些客观世界形态都产生于“有”,而“有”产生于“无”。因此“无”是“有”的基础。

老子的“道”是一种无形的微弱力量,也是万物之源,它能衍化出“有”,然后再衍化出一切客观存在,包括人、物质和运动等。这里是否包括主观意识,没有说明,但主观意识也是受到“道”的影响。因而“道”无所不能,是世界一切的支配力量。

本章老子提出了《道德经》里非常重要的结论:即“道”的运行规律是“反者道之动”,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在走到另外一端时又会再回到本根,不断循环往复。这里有两种意思,一是返回本源,二是对立统一转换。每一次转换都是一次升华,而不是单纯的回到最初。这与现代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观点是类似的。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看出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

“弱者道之用”,也是反其道而行之。人们普遍喜欢强大,老子却认为用弱不用强。根据“弱者道之用”观念,用弱反而能强,用强则反而变弱。这句话还表明“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即顺其自然,任由一切事物依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通过这个规律,我们认识到要从事物的柔弱出发,最后转向刚强,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得充分尊重自然,不强加干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重申了“道”与“德”的关系,这里的“无”,可理解为“道”,而“有”可理解为“德”。“道”是无形的,“德”是有形的,人们还不能真正地认识“道”,人们所能认识的,仅仅是“道”的形式'德'而已。“德”是“道”的形态和外在表现,“道”是“德”的本根与主宰。

综上,大道的德行就是循环往复和柔弱顺应。“道”孕育了万物,却不主宰万物,不把它们据为已有,不使它们受制于自己的力量。如果天下的统治者能够顺应大道,效法“道”的做法,以柔弱的手段来治理天下,那么必然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天下得到大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亦人亦景与《道德经》——第四十章 无中生有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解密《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其中玄妙,高深莫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