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家素描
    

虚幻的王羲之

 对于有近30年习书经历的我,对王羲之确有一种难于言说的感情!缘由于王羲之书法的佳处实在是没有体验到多少,而他却顶着一顶书圣的帽子,还必须顶礼膜拜,对假的膜拜。

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现在是一件都没有,其实很久以前就没有!按照郭沫若先生的看法,南北朝时候的人就已经非常难于看到王羲之的真迹了,后来对他的字吹捧的最厉害的唐太宗也未必看见过几件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我真的非常相信郭沫若先生的看法,因为王羲之及其之后的时代实在是个比较动乱的时代。战争一来玉石具焚,何况承载书法的纸绢。据说历史上就有这样几次有记载的灭迹:东晋末年,篡权的桓玄在逃亡中,把自己搜集的大量王羲之真迹全部投入江中,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较大的损失。南朝梁武帝萧衍酷爱王羲之书法,据说收集了767卷,他让周兴嗣在这些帖中集了一本《千字文》,可想而知他收集的量是比较大的,这批作品在南朝灭亡之前被梁元帝付之一炬,这是历史上王羲之的作品损失最为惨烈的一次。还有隋炀帝也是喜欢王羲之书法的皇帝,在一次出巡时,把他收集的王羲之的作品全部放在一条船上,哪知这条船沉没了,使这一批珍贵的墨宝也沉入水底了。还有一个皇帝就是唐太宗,他收了包括《兰亭序》在内共2290纸,战乱中损失了大部分,唐太宗死的时候,又有一批作品被带入陵墓。。。。。。除去篡权的桓玄,光梁武帝加唐太宗就是767卷加2290纸!这也忒多了点罢?(这让我猜测的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古就喜欢做假,只要这个东西有价值,就会有人伪造,只要伪造的东西被一个有地位人物认可,它也就成为真的了。。。。。)另外史记王羲之稍后的南朝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的应推王献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也就是王羲之死后不久就不流行他的书法了,这段时间他的遗迹应该就自然泯灭了一些吧。

所以我相信唐太宗见到的2290纸多数也都是假的,而他最喜欢的《兰亭序》应该就是智永和尚写的。但这件智永和尚写的《兰亭序》我们也没有眼缘看到,我们看到的是唐及以后对它摹本或者对摹本的摹本!

说到《兰亭序》的摹本我想就我看见过的几种说说我的感觉。最有名气的的神龙本传为冯承素所摹,看上去非常象写的,与传为楮遂良、虞世南的摹本比,楮、虞摹本满纸死气。。。冯摹本精神俱在。。。然精神俱在未必就是上品,此作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书法美学上的缺点-轻佻!在许多字与字之间的牵丝顾盼处有不少多余的搔首弄姿。并且有的地方笔力也稍嫌不足。。。所以如果以此版本来做评价,“天下第一行书”完全浪得虚名。

传为唐人摹本的王羲之墨迹大多死气满纸,其中寒切、姨母接近我们现在看见的出土的或者敦煌发现的晋人书迹,然不如晋人书迹鲜活。其他各帖与此不类,平安、如何、奉橘接近唐陆柬之,而晚唐流入日本的得示、二谢、丧乱诸帖已有晚唐人笔意,取得示帖与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一比即知,这些帖反没有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精神,如要临摹不如直接学习杨凝式了。

王羲之的刻帖比墨本多的多,但淳化阁帖及以后的刻帖中的王羲之显然都是摹本的摹本,不值一说。唐代的刻帖集王圣教序和十七帖要比传为唐人摹本的王羲之墨迹精彩许多,可助临习,但那也不是王羲之。从书法风格流传的规律来推测,二王父子曾经交替流行,而当时献之影响更大。唐太宗竭力扬羲抑献在当时并没有立竿见影,其作用到晚唐及宋才开始显现。。。所以我们看见的王羲之应该都是受二王父子影响加上隋唐书法家(书法做伪家…..)自己体会糅合创新而成为的东西。。。。所以依我看,即使开武则天坟墓于地下也找不到真正的王羲之,所以不要迷恋王哥,哥只是传说!

 

 叉手并脚田舍汉颜真卿

此语出自金口,后主李煜说: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用田舍汉比喻颜真卿也真的是敢说哦。要知道鲁公家世可不是一般的啊,史传:颜真卿祖籍琅邪临沂。十三世祖颜含随琅邪王司马睿南迁建邺历七世,至五世祖颜之推(颜氏家训作者),随周武帝入雍州万年,传四世而至颜真卿。颜氏世代儒雅传家,家学渊远,名重当世。虽然名重当世,但主要是指道德文章吧,应该不是书法。颜真卿书法是被宋代文人捧红的,以后历代一直继续捧,直到成为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的第二个书法大腕。其实在宋代刚被人捧时还有不同声音,如米芾对“颜体”正楷就持否定态度,他说:“大抵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但宋代的主流是褒颜真卿书法的,“宋四家”之首的苏轼对颜真卿推崇备至:“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苏轼高度评价了颜真卿“一变古法”的革新精神,把他与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等并列,认为他的书艺达到了“ 天下能事毕矣”的顶峰。黄庭坚与苏轼观点相同,他说观颜书“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肃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 唯张长史与鲁公二人。”为了帮颜书找正统源流,黄庭坚《山谷题跋》中还说:“颜鲁公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书家多不到此处,故尊尚徐浩、沈传师尔。”又说:“鲁公书独得右军父子超逸绝尘处,书家未必谓然,惟翰林苏公见许。”黄以这样与苏轼互相引证的方式鼓吹这位叉手并脚田舍汉,其实是为了自己“一变古法”的革新精神做宣传,懂得书法史的人都知道,宋四家中苏黄是”嘎嘎独造”的创新派,在当时他们要创新也就要搞出点声音,恰好顺应了欧阳修以人品论书品的潮流,拉起了颜鲁公这面大旗.

另外,宋欧阳修还开以人品论书品的先端:“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划。”“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余谓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故虽其残缺,不忍弃之。”这样一说,谁还敢说颜书不佳呢!

至于对颜真卿书法的体验评价我与米芾完全不同,我认为颜体书法的代表作和对后世影响极大者都是其楷书,无论清劲伟岸的《颜勤礼碑》,雍容浑穆的<鲜于氏离堆记>,朴拙雅稚的《麻姑仙坛记》…都一变右军父子结体笔法(不论怎样曲折求之都不合)…相对于右军父子斜画紧结结体, 颜书可以说是平画宽结,并且重心下移,体现出一种博大\正面\朴稚\雍容的美,开辟了书法美学的新境界.如果说王羲之书法如潇洒修长的江南少年,那么颜真卿书法就如敦厚五短的陕西汉子(叉手并脚田舍汉); 说王羲之书法如流畅优雅的江浙丝竹, 那么颜真卿书法就如雄浑激越的燕京大鼓:说王羲之书法如飞檐走壁的燕子李三, 那么颜真卿书法就如虎步獠铛的南拳王…

特别是我最喜欢的《麻姑仙坛记》,笔法、结构随机应变,有许多字的结构和用笔近乎怪诞,有意追求朴拙之美,用笔易方为圆,字形也向背变相向,横画轻而竖画重,交接处化折而转,蚕头燕尾,秀颖起举,笔姿轻妙,神光炳峙,朴逸厚远,………叉手并脚田舍汉,另有一种神秘的美,一举打破二王书法一统江湖的束缚,为后代书法创新开一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两千年历史,能与王右军齐名的书家,舍颜鲁公还能有谁?
邓拓谈《选帖和临池》:颜真卿不可学?
三大行书书法帖
王羲之行草《雨后帖》,宋代摹本,真正的书法,就是欣赏起来舒服
当代6位“丑书”名家临《姨母帖》
杨凝式的壁上书写...喻 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