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药的五味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种味。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至于其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有如下述:

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

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如党参、熟地;缓和拘急疼痛、调和药性的药物,如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一般具有酸味的药物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等证,如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污。

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以治疗虚汗、进污、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有泄和燥的作用。泄的含义甚广,有指通泄的,如大黄,适用于热结便秘;有指降泄的,如杏仁,适用于肺气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泄的,如栀子,适用于热盛心烦等证。至于燥,则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温性的苦味药如苍术,适用于前者;寒性的苦味药如黄连,适用于后者。此外,前人的经验,认为苦还有坚阴的作用,如黄柏、知母用于肾阴虚亏而相火亢盛的痿证,即具有泻火存阴(坚阴)的意义。

咸:
有软坚散结、污下作用。多用以治疗瘰疬、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证,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等。
淡:有渗湿、利尿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由于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领综合起来看。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反过来说,假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 一是甘温,其作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把性与味孤立起来看。性与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有些药物的共性。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的全部
性能,以及性味相同药物之间同中有异的特性,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

每日二药一方

​香薷(名医别录)

药性:辛,微温。 归肺 脾 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外感风寒 内伤暑湿 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 腹痛吐泻 水肿 小便不利 脚气浮肿

荆芥(神农本草经)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应用:感冒头痛 麻疹不透 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性
中药药性大全
中药的四气五味
聊聊“五味”
中药五味理论
背七言歌谣,轻松学中药|五味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