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裘派行腔技巧“七字”法

裘派行腔技巧“七字”法

刘柏林


裘盛戎《将相和》


1
01

1.“起”是关系到整出戏唱段安排的开始,例如《探阴山》中的导板,因为以下有大段唱工,包括刻画人物,交待剧情进展,都用唱腔抒发,所以第一段唱腔至关重要。在传统戏中的“二黄”唱腔,导板过后再用回龙腔充分发挥,即是此意。比如《将相和》中就借鉴这种方法。在“悔误”一场戏中的导板:“在金殿定官职是非难辩”之后“想起了这件事好不愁烦”用回龙腔,再接原板展其所长。又如《锁五龙》戏中单雄信未登场的导板大腔。登场后的第二句,“不由得豪杰笑开怀”的“豪杰”二字使高腔,(立音)唱出了单雄信内心忿懑和蔑视唐营的感情。《铡美案》中的西皮导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用法也相同。由此可见“章法”对“起”是非常讲究的,必须和全出戏唱段相呼应,安排得体,就像我国的书法、绘画、围棋、园林建筑之讲究章法,有相通之处。


2.对每个字的开、合、呼、吸,以及字头、腹、尾均应根据人物思想感情合理运用。如《将相和》中的“愁”字,开口唱就吐字,才显冲劲。如果把“愁”字按拼音先出“ch”,再吐“ou”音就“提溜不起来”,劲头散懈,难以达到字音与唱腔和谐与完整的艺术效果。可是《姚期》中“回府”一场戏中第一句摇板,“马杜岑奉王命把草桥来镇”,则必须把第一个字的头、腹、尾分开,先出“m”的音,再吐“a”的音,后吐“马”字正音,听来才饱满有韵味,这主要是根据人物的思想感情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2
02
“落”顾名思义,是字与腔的落音。花脸的唱工注重讲究气势、气魄、气度。这三种“气”,是根据不同人物而定。如《大、叹、二》一剧中的徐彦昭,身为定国公,年岁大、爵位高,在该剧唱中,就以气度为主,雍容大度。从上场的二黄摇板“徐彦昭出朝房气冲斗牛”起,整出《大、叹、二》的唱,字之落音要求达到沉着、厚重,尤其戏越往后发展,这一点更为突出。如《叹皇陵》中徐彦昭对杨波唱“服你服你真服你”的三个“你”字,一个比一个深沉,末一个“你”字,尾音唱的分外明显有力,刻划了徐彦昭胸有成竹、居高临下的讲话气度。《群英会》中的黄盖要以气魄为主,以表现黄盖为国尽忠,生命苦乐置之度外的雄浑魄力。尽管唱腔不多,也要落落大方,这样才能表现黄盖面对曹营八十三万人马面无惧色的豪迈的英勇气概。《锁五龙》就以气势为主。单雄信是农民起义的首领,忠于自己的信念,在刑场上还高声怒斥敌人,充分表现了视死如归和豪壮无畏的性格。从“号令一声绑帐外”到“快叫那唐童把刀开”,落字干脆利落。“二十年投胎”的“投胎”二字也是明快的落音。然而“落”音不单单是追求韵味、讲究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刻划人物的手段。要想达到艺术上的“气度、气魄、气势”的效果,除表演行腔外还必须从“吐”字中求之。


裘盛戎《草桥关》

 

1937年丽歌唱片】

张崇麟京胡、叶荫章司鼓

 

裘盛戎《草桥关》 来自京剧道场 02:51

[二黄原板]皇恩浩调老臣龙庭独往,

     龙恩重愧无报心意难忘。

     忙转过万花亭品级台上,

     整容装卸甲朝参来见君王。

[二黄原板]数万儿郎边关镇,

     蛮夷不敢扰边廷。

     干戈宁静民安顺,

     万民瞻仰歌圣恩。


3
03
顿有两种唱法;一为停顿,二为“蹲”劲儿。“顿”与“蹲”的行腔吐字方法大不相同。“顿”在行腔吐字时,虽然腔儿已打住,字还要“拉拉着一点”。“蹲”的字“扔出去就不管了”。如《草桥关》姚期唱的“数万儿郎”的“郎”字之后有“啊”的尾音,“万民瞻仰”的“瞻”字之后留有“an”的尾音,又如《铡美案》包拯唱的“将状纸压至在爷的大堂上”的“压”字之后留有“a”的尾音,都属“拉拉着”不是唱实,似无若有,余韵无穷。而“蹲”法就不然了,比如“不团圆”的“圆”字,就象急刹车般地“蹲”住。所以“起、落、顿”三法中的“顿”字应区别不同剧情人物,不同对待。


4
04
摔字法,含有不用正常方法收音归韵之意。吐字方法如同“抛出”,往往有腔裹着,多数是为表现人物的豪迈感情而用。如《锁五龙》“血成海”中“海”字;《坐寨·盗马》中窦尔墩唱的西皮原板“指金镖借银两压豪强”的“强”字,“自有那黄三太与你们抵偿”的“太”字等,都是强调人物的豪爽粗犷性格。


5
05
裘派《铡美案》一剧,﹙西皮导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个“府”字就是用的“滑”唱方法,就象U字型,吐字发音时较高较弱,逐渐下滑,音变粗壮,然后再上滑到较高、较弱后收音,再吐“哇哦”虚字。裘派也有时为了用“滑”唱来表现人物某种感情,故意把非上声字唱成上声,如《将相和》的“二六板”:“廉颇闻言暗思忖”的“忖”字,是阳平字,为表现廉颇内心受到强烈震动。“忖”字唱的有力,就用“滑”唱法唱成上声。也有的字本来应为上声,可是为了把字唱软,“避”开滑唱。如《探阴山》中“吹得我透骨寒”的“骨”字,由上声改唱阴平:“骨”的音,从而就突出了“寒”字那种瑟瑟之感。由此可见,裘派唱腔不是抱住“逢上必滑”的传统规律不变,而是“滑”唱必在情理之中。


裘盛戎《杜鹃山》


6
06
“挑”唱,在裘派唱段中用的较多的一种方法。裘派独具特色,能给广大“裘迷”留下深刻印象,获得广泛赞誉的正是“挑”唱方法。如《锁五龙》单雄信上唱的“不由得豪杰笑开怀”的“豪杰”二字,观众听后无不为此“挑”唱叫好喝彩。裘派“挑”唱不完全用高腔或以嗓音赢人,而是用“裘式”的立音发声,高而有“骨”、高而有味、舒畅自然。“挑”唱要先沉“丹田”气,脑后摘劲发声。


7
07
“绷”字吐字,往往是在句尾用。字如同在嘴里“跳”出,好似搭在满弓上的弹丸,猛然松手,“弹”突然离弦射出。如《坐寨》窦尔墩下场前唱“闯龙潭入虎穴我去走一场”的“一场”,把“一”字咬住拖腔延长,“场”字跃之欲出,但不即放劲绷足了,突然“呀场”出口。“场”字未出口前,加上衬字“呀”字让“场”字劲头更足,字更扎实,更为突出表现了窦尔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裘派唱腔独具特色,非同一般。这都是充分运用了“起、落、顿、摔、滑、挑、绷”的章法与技巧的结果。


大舞台  2010-0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梅派唱腔艺术
梨园讲坛 | 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裘盛戎的“唱功七字”
京剧“梅派”唱腔特点和行腔要领
京剧锣鼓:从[扎多乙]说起
李少春的歌唱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