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动辄2000 的贵价日料店,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近两年,国内中高端的日料店越来越多,定价也越来越高,动辄2000 起步,已经跟打飞的去日本吃差不多了……

到底贵得值不值,是不是智商税?

我们采访了很多资深从业者和食材供应商,今天就来揭秘一下:花2000 吃一顿日料,你究竟在为什么花钱?人均相差近10倍的店,具体差在哪里?
因为背后的门道实在太多了,篇幅有限,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其中看似最直观、但水却最深的部分:食材
相比其他门类,日料也许是最强调食材的,不仅极其讲究产地、分级、部位,各种“玄学”也特别多,外行人很容易看得云里雾里。
然而,食材又是日料店里成本支出几乎最高的一项,甚至能达到近60%!
可以说,搞懂了日料里的食材,就能避开很多雷。
最后还有一些找到靠谱日料店的小技巧,希望帮大家省下冤枉钱,吃得明明白白。

日料店的食材门道
比海还深

现在的中高端日料店,大多会强调自己用的是日本进口食材。为食材付机票费,似乎贵得理所应当。
但进口食材,就一定比国产的更好吗?或者说,贵的食材就一定更好吗?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到的答案很有意思。
01
有些食材,进口的确实更好
一方面是因为原产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天生自带buff。
比较明显的就是白身鱼了。国内虽然也产白身鱼,但海域污染带来的泥味、煤油味,在生食的时候非常突出。
日本还有一些特定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会让鱼的成长速度变慢,积累起更丰厚的油脂,肉质也更鲜甜紧实,比如对马海峡的喉黑鱼。
除了先天优势,日本的食材分级更精细、加工技术也更成熟。
就拿很受国人欢迎的海胆来说。日本进口海胆,一般等级的在800-1000元/250g,最高等级的虾夷马粪海胆则要1500-2000元/250g,成本价足足是国产海胆的3倍。
吃起来,确实能感受明显差异:国产海胆,身形较北海道的小了一倍不止,鲜甜味较弱,口感也比较粗糙,很难达到日本海胆像布丁一般顺滑的质地。
这3倍的差价,除了因为北海道的天然环境更优越,海胆本身品质更好,产业化程度也高,能做到精细的分级和定价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海胆的加工工艺。
海胆一旦脱壳就开始融化,所以市面上的盒装板海胆,都要加盐水或明矾用于防腐和定型。一旦过头,碱味会很重,量不足则起不到保鲜作用,不仅会有腥味,形状还没法保持。
日本每家海胆加工商都手握秘方,依据当天货源情况来处理,而国内的加工经验和水平相对落后,不过,近些年也开始引进日本技术,品质有所提升。
PS:羽立、欧洋这些是海胆加工厂的名字。
顺便提一嘴,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俄罗斯海胆冒充北海道海胆”,其实是这样的:俄罗斯和日本北部海域的交叉领域,也产海胆,并且两国的渔民都会在此处作业捕捞。
所以,也有北海道的海胆加工商从俄罗斯进口比较好的原材料,在日本加工。以这种方式出产的海胆,会在原盒上注明产地俄罗斯。
虽说进口食材有一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国产渔获,都比不上进口的。
02
国货之光:
鲜度和成本的双重选择
有些进口食材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数量少,其实在国内也能找到相当出色的替代。
比如星鳗,不少国产货都是定向出口日本的,品质完全不输进口鳗鱼。

还有福建的香鱼、秦皇岛昌黎的赤贝、黄海的车虾、南海的蓝星笛鲷……都是国产优质渔获的代表。
国产食材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新鲜、性价比高;缺点也很明显,分级体系不完善、品质良莠不齐。
近几年,随着国内的优质食材供应链逐渐被打通,我们得以在越来越多日料店里,看到国产食材的身影。

03
野生与养殖的迷思
除了进口VS国产,另一大食材“玄学”,要数野生VS养殖了。
我们采访到的一些从业者认为,野生鱼的游速快,脂肪分布均匀且不会太腻,口感更好,而且由于杂食,没有“饲料味”。但也有人觉得,野生和养殖的区别,普通食客能吃出来的本就不多,况且养殖鱼更肥,也有自己的市场受众。
关于“野生门”的争议,最典型的食材便是金枪鱼。
在近几年的一波中高端日料开店潮里,金枪鱼可谓是炙手可热的食材,甚至成了部分食客衡量餐厅水平的重要指标。
养殖和野生的金枪鱼,价格差异很大。养殖的根据产地等条件不同,在700-1000人民币/kg左右,而野生的入门价就要翻一番了。
如果在秋冬季,想拿到日本青森蓝鳍金枪鱼最抢手的前腹肉,进货价甚至高达3000 元/kg,再经过熟成、修整,最终每一片鱼(20g)的成本在百元上下,是养殖货的5倍。
那么这其中的差价,到底值不值?
说实话,这就看个人口味了。
如果是金枪鱼最肥美的大腹(toro),养殖的往往脂肪过高,鱼味弱,中腹的油脂平衡程度反而更好些,但也有食客偏好这种油脂带来的满足感。
04
时令稀缺的食材刺客
还有些价格高昂的食材,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产量极少。
比如被称为'梦幻鲑鱼'的鲑儿,油脂含量高达20%-30%,远高于一般鲑鱼,鱼肉细嫩、油脂丰厚,但约每10000条的鲑鱼中才出现1-2条,可遇不可求。
鲑儿是生殖器没有正常发育的鲑鱼,体型较小,颜色比一般鲑鱼还白,也有人认为是无法成熟的白鲑突变种。

日本每条2kg左右的鲑儿,零售价在人民币2万元以上。国内曾有高端日料店开出每贯960元的天价。
一些地域限定的食材,因为产量少、上市周期短,也会有更高的溢价。
比如说松叶蟹,肉质细嫩、蟹膏香浓,在日本被称为“冬季味觉之王”,每年只有4-5个月的捕捞期(11月至来年的3月上旬)。
但说到最高级的,是福井县产的“越前蟹”,唯独福井县4个港口出产的,才可称作越前蟹,产量非常有限,顶级的一度拍卖出高达200万日元(12万人民币)的天价。
至于愿不愿意为这些稀缺食材埋单,就看自己心中那杆秤了。

人均过千的日料店
可能没有你想象中挣钱

在餐饮行业,一般餐厅的食材成本大约占30%(已经算挺良心了),而中高端日料店的成本占比,平均能达到40%左右
一些新店为了攒口碑,甚至会提升到50%以上。上海以性价比著称的岩田就告诉我们,他们的食材成本高达60%。
为什么食材占比那么高? 最直观的原因,是大部分食材都要打飞的过来,经过供应商层层转手 物流 关税,价格往往是日本本土的2-2.5倍。
其次,很多不起眼的支出,也会默默增加食材成本。
对于人均过千的日料店来说,先不看那些拍卖级的海胆、贵贵的野生蓝鳍金枪鱼……光是不起眼的辅料,成本就超乎你的想象。
01
不起眼的辅料,差价可达上百倍
就说最常见的山葵吧,能相差几十倍:
居酒屋用最廉价的一管几块钱的工业青芥末;稍微好一点的会用云南山葵,每根价格10元上下;而高端日料店用的日本真妻山葵,生长期长,肉质硬,回味清香甘甜,一枝(100g左右)成本价就在200元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高端日料店爱用的日本酢橘,酸度更柔和,香气接近柚子,还带点柑橘系的花香,但小小一枚,皮刨几下就没了,消耗量惊人。
一般日料店,只能用20多块一斤的国产小青柑代替。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山葵和酢橘,还能找到“平替”,那些只能依赖进口的辅料食材,就只有贵价日料店才舍得用了。
比如香气高度浓缩的紫苏花,价格高达1600元一斤,通常出餐时还要将花梗弃用,只取花蕊,实际消耗量很大,成本是真金白银的高。
国内虽然有种紫苏,但没有单独的紫苏花卖。
这些在盘中看似装饰用的“边角料”,以一人份套餐来计算,平价和贵价店的成本,就有小200块的差距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普通人看不到的食材成本,像是海苔、昆布、鲣节,甚至寿司用的醋、米……都贵在细微之处。
02
眼光和手艺,才是真正的门槛
那是不是靠堆砌贵食材,就能开好一家日料店?答案是否定的。食材水平只是基础,高端日料店真正的门槛,在于对食材的理解和手艺。
  • 处理技术的差异
以夏天的时令渔获新子为例,既考验货源供应链水平(本身夏季气温高,物流保鲜难度直线上升),也很考验师傅的手艺。
处理不当的鱼肉,要么过硬,要么过酸,要么分解不当以致鱼身破损。而且新子单价高,往往还要5-6条小鱼,才能捏成一贯寿司。
所以要做到出品稳定,其中的原料、时间和技术成本,最终都会体现在定价上。
有时候,即便是平平无奇的食材,也能通过高超的料理水平升华。
比如常见的青花鱼(又称鲭鱼)可以通过恰到好处的盐渍、醋渍、昆布渍大大提升鱼肉的紧实度、咸鲜度,演绎出更高级的风味。
有些店还会通过难度更高的熟成技术,提升食材的口感和风味层次,但熟成对于温度、湿度、时间的精准度要求非常高,很考验师傅的经验。
  • 昂贵设备加持
国内部分贵价店,还开始用手工制成的桧木冰箱,来保存鱼类食材。
这种冰箱不插电,而是靠师傅凭经验添加冰块,调节柜内温度,相比于普通风冷冰箱,它的水分蒸发速率很慢,有助于将鱼肉原材料的湿度,控制在最佳比例。
当然,这个设备又是一项大十几万人民币的开销……一般小店难以负担。
对于一些时令性差异较强,保鲜难度高的渔获来说,有些店还会采购专门的超低温急冻(-60~-70℃)设备,延长食材最佳赏味期。
第一次解冻后的鱼,表面依然富有光泽,肉质有弹性。章鱼、牡丹虾、鲭鱼,在超低温急冻处理后,口感的甜度反而更讨喜。
有些餐厅就会在鲭鱼肥美当季时收购,通过超低温急冻,实现一年四季供应。
最后收好这几个小tips 
提升吃到靠谱日料的概率:
1、探店时机,避开节假日&极端天气期,如台风天。

7-10月是日本的台风季,渔船捕捞作业难度更高,进口食材涨价、缺货、保鲜过程出问题的比例也会变高。

如果近期渔获品质下降,店家可能会将生食替换成熟食,比如以煎、烤的方式出品。所以也可以根据熟食的占比,反向推测近期食材的稳定性。
2、不同价位的日料店,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点来判断是否值得。
1000元以下,主要看主厨创意和食材搭配;1000-2000元会有天然金枪鱼和高等级海胆加入战斗;再往上就要看辅料细节以及超贵价食材了。
3、远离市中心的专门店,性价比可能更高。
远离市中心,意味着房租占比更低,你花的钱更多在食材和手艺上;单一品类专门店,意味着专精程度比较高;敢远离市区开店,也是餐厅有底气的表现。
文 - Chao、邱天
编辑 - eim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鲜刺生不足200元吃到饱,这些超高性价比日料你还不知道?
2016上海滩最新人气日料大盘点!亲测17家,吐血推荐!
上海最棒(gui)的17家顶级日料店,日料控已失身……
如何成为一位优雅的日料食客
沪上十大人气放题日料
大隐于市的“美术馆”高级日料,随手一拍都是艺术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