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长安,真的是光鲜亮丽的“超级大都市”吗?

说到唐朝首都长安,很多人一定会发自内心的赞美:“那可是当时世界的的第一大都市!”一连串褒美的形容词也是天女散花般缤纷落下,繁华、庞大、

据说还有一句当时的日本绯句曾这样写道:在盛唐的时候,漫步在长安的街头。

本人实在不知道,在交通条件如此艰苦的古代,远东地区的一个城市如何成为世界中心?

也许,盛唐的长安之所以在今天如此受追捧,可能是其庞大的人口,据估计,鼎盛时期的长安人口多达百万。

相比同期大多数几万十万人口的欧洲城市,完美证明了大唐完爆同时期的欧洲蛮子,以及世界其他蛮子。

那么,我们就先从人口来讨论,唐朝长安人口多的说法,主要来自以下资料:《新唐书卷三十七·志第二十七》:京兆府京兆郡,本雍州,开元元年为府。厥贡:水土稻、麦、麰、紫稈粟、隔纱、粲席、鞾毡、蜡、酸枣人、地骨皮、樱桃、藕粉。天宝元年领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百九十六万一百八十八。领县二十:万年,长安,咸阳,兴平,云阳,泾阳,三原,渭南,昭应,高陵,同官,富平,蓝田,鄠,奉天,好畤,武功,醴泉,华原,美原。

这里说的是整个京兆府的人口,也就是汉魏时期的雍州,户36万左右,总人口一共196万左右,但这人口包含了下属的20个县,长安只是其中之一。

这是沿袭的隋朝旧制: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万年、高陵二十二县。武德元年,改为雍州。

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四年,改同州蒲城县为奉先县,仍隶京兆府。天宝元年,以京师为西京。七载,置贞符县。十一年废。旧领县十八,户二十万七千六百五十,口九十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去东京八百里。

如果把长安单单拿出来,应该很难达到百万之数。此外,即便达到百万,似乎也不值得大吹特吹,因为长安城之所以大(根据现代考古,唐长安面积大概85平方公里),很可能是因为城中有很多耕地的缘故:

换言之,唐朝长安之所以规模大,是因为用城墙把很多原先的田地圈进去之故,以至于整个城市有1/3是田地。相应的,这些田地上原有的人口,也算入了长安之内。

白居易又来了,他曾这样写道:“千百家如围棋局,十二街似种菜畦。”

也许正因为如此,唐朝长安城的城墙都是用夯土建造的,看起来非常粗犷,和影视剧里莫名其妙美化的清一色砖墙毫无可比之处。

由于路大多也是土路,所以一到下雨天就很难受:

廣德二年九月敕:「朝參官遇泥雨,準儀制令,例停朝參。今軍國事殷,若準式停,恐有廢闕。泥既深阻,許延三刻傳點,待道路通,依常式。以後亦宜準此。」 

貞元二年八月,御史中丞竇參奏:「準儀制令,泥雨合停朝。伏以軍國事殷,恐有廢闕。請令每司長官一人入朝,有兩員并副貳,亦許分日。其夜甚雨,至明不止,許令仗下後到。」

但别觉得晴天就好过了,晴天可能有漫天黄沙:

为了阻挡风沙,唐朝统治者陆续建造了一些沙堤、砖道和甬道,但仅限高官权贵使用:

相比之下,无论是罗马,还是君士坦丁堡,城中都有着大量大理石建筑、砖头路或石路,比如奥古斯都的成就,就是打造了一个大理石的罗马:

唐朝建筑留存于今的非常稀少(仅存的是一些寺庙,但也都是不断损坏后重建的。现在见到的基本也都不是唐代),如今看到的长安城墙都是明朝遗物,而2000年前的罗马遗迹,仍随处可见。道理也很简单,大理石当然比夯土和木头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对了,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至今还在,还被异教的msl当成了宝:

阶段小结:

唐朝长安城内的道路几乎全是土路,晴天灰尘多,雨天遍地烂泥,不通车马,文武百官会因为下雨无法上朝,甚至连皇宫内也是如此,后来仅在朝堂门前的一小截道路上铺了沙子,居然就有官员高兴的写《沙堤赋》纪念此事,称“使夫晴靡硗确之烦,雨无涂潦之窘”。相比之下,发掘证据显示君士坦丁堡城内街道普遍铺设大理石板,街道两旁附带可遮雨的门廊,主干道(Mese)的铺路石下普遍具有石砌的排水管道。

另外,唐城墙夯土打造,高5米,不用敌人进攻,下点大雨就自己垮了。相比之下,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分海防墙和陆防墙,陆防墙分为外、中、内三层,最高的内层墙高12米以上,至今仍威武屹立(by 微博盐腌猪头):

说到给排水系统,那就更惨了:

唐朝长安有记录的“看海”就达20次:



永淳元年六月乙亥,“京师大雨,水平地深数尺”;

广德元年九月,“大雨,水平地数尺”;

永泰元年九月,“大雨,平地水数尺”;

大历十一年七月戊子,“夜澍雨,京师平地水尺余”;

贞元二年六月丁酉,“大风雨,京城通衢水深数尺”;

元和八年六月庚寅,“水积城南,深处丈馀,入明德门,犹渐车辐”;

元和十二年六月,“京师大雨,街市水深三尺”。

当然,这样的“看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开元八年六月庚寅夜,“京师兴道坊一夕陷为池,居民五百余家皆没不见”。

贞元二年夏的暴雨,长安也“溺死者甚众”。甚至连贵为副部级高官的吏部侍郎崔纵,也差一点在自己居住的城市溺死,幸亏有人救了他:“吏部侍郎崔纵,自崇义里西门为水漂浮行数十步,街铺卒救之获免”。


贞元四年八月,“溺杀渡者百馀人”;元和十一年五月,“漂溺居人”。

唐朝东都洛阳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暴雨造成洛水等河流决口,洪水甚至冲入了洛水北岸的皇帝行宫——上阳宫,《新唐书》说导致“宫人死者十七八”,“掌闲卫兵溺死千余人”。

长安城的排水设施,主要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是外城的壕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护城河”。长安城的周围,挖有一道宽3-4米、深5-6米的壕沟。这个壕沟与城外的河流相通,起着排泄城内生活污水和雨水的作用。

第二个层级是城内街道两侧的排水沟。城内的污水,要排到城外“护城河”,就主要靠这些分布在各坊、各街道两旁的排水沟。排水沟上宽下窄,上口宽3.3米,下底宽2.3米,沟两壁呈76度的坡度,深2.1米。

这样的排水沟,唐朝人称之为“御沟”“羊沟”“杨沟”。后唐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中解释了上述名称的缘由:“长安御沟谓之杨沟,植高杨于其上也。一曰羊沟,谓羊喜抵触城垣,故为沟隔之,故曰羊沟;亦曰御沟,引终南山水从宫内过,所谓御沟。”

第三个层级是遍布城内各处的渗井。渗井是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设施。

渗井,即在自家院子的角落,按一个直径30-50公分、深度3-5米的井,以倒入日常生活用水。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吸水力大,所以经过一段时间,污水就会被吸收,而不能被吸收的污物也会沉淀下来。等这口渗井满了之后,再另挖一口。

渗井是长安城当时最为主要的、最为有效的用于处理、排放污水的设施。但是,渗井显然不能排泄流动的雨水。

相比之下,在今天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地下24米处,有一条修建于2500年前的维戈尔输水道,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当然,唐朝长安时期的排水系统,既对付不了暴雨,也对付不了生活污水。古代有专门的搜集大便的人,他们被称为“倾脚工”。没有他们,很难想象城市会污染到什么程度。即便如此,19世纪时期的北京大街小巷上,仍然是大便与尿液齐飞,污水共黄天一色。

一直到20世纪初,北京的胡同里还随地大小便,居民修盖房屋是不考虑建造厕所的。

100年前的北京尚且如此,更何况黄土打造的长安呢?如果谁想穿越回去,首先都做好面对漫天粪土和臭气的准备。

饮水方面,长安城的给水系统则是一个由自然水源,人工渠道,人工湖泊交错构成的网络;罗马城的高架引水渠相较于长安城的地面水渠要卫生很多。要知道,古罗马引水渠可是公元前的产物了。

那么,长安城内的生活很繁荣美好吗?也许有点繁荣,但和普通人无关:

唐朝长安城的城市管理极其严酷死板,以“里坊制”和“夜禁制”著称,居民区由官府统一策划出入口,私人严禁擅自在墙上开门(晚唐时有所松动);夜间除朝廷特批的情况以外,严禁私自外出,“犯夜”者被巡逻队抓住直接就是一顿打(可能被当场打残、打死);另外长安城的治安机关金吾、街吏权力极大,有权不经过司法审理直接处死犯禁者。

总结一下:唐朝长安是以行政命令在短期内聚集起来的一个大规模的居住集合体,其中还保留有大量的耕地。由于时间短且本身工程水平差,所以就用夯土之类的应付应付,碰到实在没法应付的情况,再弄点砖道沙堤之类的混过去。人多肯定会有点商业和娱乐,但也有极为严苛的夜禁制度和里坊制度,生活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当然,漫天的黄沙、下点雨就很难走的泥巴路,以及满城的“黄白之物”,都会令人望而却步。

如果你还对唐朝长安抱有什么幻想,那可以去紫禁城看看。紫禁城的给排水系统要比唐朝时强得多,建筑水准也有一定提高,但也完全不禁看,除了规模大,房子多,几乎没什么太多可取之处(相比满世界的辉煌建筑)。

影视剧中的长安,也许就是网上某些意淫者意淫的具象化:

这种剧照,侮辱的是谁的智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渗井排污导致首都长安衰落
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唐朝人如何解决她的供水和排水问题?
古代使用了几百年的长安城,粪尿生活污水渗入地表造成北周水质咸卤是真的吗?
长安之歌
微博
从京师和京都的规制,看长安和洛阳的级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