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知道的老北京小吃故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话放在咱们北京更是一点都不假,且不说北京好吃的东西有多少,就单说北京每个小吃背后的故事,就足够让您叹为观止了。今儿小编就跟您唠唠。

艾窝窝

说到艾窝窝,吃货的我想到它的甜甜的黏黏的味道就感觉投降了,可是您知道艾窝窝的历史来源竟然与后宫有着莫大的联系吗?

据老北京人传说,有一位在“皇宫”紫禁城里当过太监的人说,明时皇宫里的 “储秀宫”居住着的皇后和妃子,她们天天吃山珍海味,感到有些腻了。

有一天,在“储秀宫”做饭的一个回族厨师,从家里带了些经常食用的清真食品“艾窝窝”,正在厨房里吃的时候,被一位宫女看见了。她一尝很好吃,就给皇后带了点,皇后一尝,亦感到非常好吃,就当即让这位回族厨师为居住在“储秀宫”的皇后和妃子们做“艾窝窝”吃。

驴打滚

最初听到“驴打滚“这个名字的时候,我是拒绝品尝这个食物的,因为想到驴打滚过的食物,这可怎么吃啊?后来看见它的庐山真面目之后,我就发誓以后一定不再让它离开我的生活了。

据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啊,御膳大厨左思右想,决定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

新菜刚一做好,便有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谁知这小驴儿一个不小心,把刚刚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装着黄豆面的盆里,这可急坏了御膳大厨,但此时再重新做又来不及,没办法,大厨只好硬着头皮将这道菜呈给慈禧太后的面前。

慈禧太后一吃这玩意儿觉得味道还不错,就问大厨:“这东西叫什么啊?”大厨想了想,都是那个叫小驴儿的太监闯的祸,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说:“这叫驴打滚。”于是,我们的一道有名小吃“驴打滚”就这样诞生了。

其实,“驴打滚”真正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非常好看。加上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尘土,因此而得名。

面茶

面茶作为咱们老北京人早餐中的一种,喝起来也有一定的讲究,那就是不用勺不用筷子,而是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喝。

面茶的起源时期,据悉可以追溯到清代。据清代《随缘食单》记载:熬粗茶叶汁,炒面兑之,加芝麻酱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盐。无乳则加奶酥,奶皮亦可。这是关于面茶最早的记录和介绍。

豆腐脑

如果您有幸早上在特正宗的北京早点铺子吃过早饭,您一定经常听到这样的一个说法,那就是“老板,来碗儿豆腐脑。”

在北京,早年间喝豆腐脑,前门外门框胡同的豆腐脑白和鼓楼豆腐脑马最为有名,人称:南白北马。”门框胡同的白家豆腐脑称的上是白如玉,嫩如脂,入口即化且有豆奶之香。除此之外,咱北京西城区的西单米家兄弟,南城天桥的姓白的豆腐脑口碑也是不错的。

炸糕

说到炸糕,咱北京人更是不陌生了。可是其实要是炸糕真正的起源地并不是咱北京,而是天津。估计因为天津和北京地理位置很近,再加上咱北京人实在太喜欢它了,所以它的名号在咱北京比天津还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小吃(一)——宫廷点心篇(附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做法)
北京日常小吃的故事(下)
京味 ▎老北京美食背后的故事!
去哪吃最正宗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北京旅行不得错过的十家美食名店
老北京小吃十三绝大搜罗!我的胃已经蠢蠢欲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