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子荣的土匪黑话是怎么学会的?他不是东北人,为什么土匪没有识破他身份?

坐山雕:“脸红什么?”

杨子荣:“精神焕发。”

众土匪:“怎么又变黄了?”

杨子荣:“防冷涂的蜡。”

……

这是电影《林海雪原》中的经典台词,杨子荣与匪首坐山雕的对话。杨子荣假装土匪,孤身深入匪巢,面对座山雕的黑话盘问,他从容对答,最后取得信任,被座山雕封为老九,最后协助剿匪小分队智取威虎山,活捉了座山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会很奇怪,杨子荣怎么会土匪的黑话?

所谓“山有山规,行有行话”,土匪也有土匪的行话。东北土匪盘踞多年,他们之间的组织、交往还是非常严密的,如果不懂的话,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比如,他们见了面问姓名,叫作“报报万儿”;假如你姓王,但你不能说是姓王,要报“虎头万儿”,因为虎头上有个王字;吃饭管白面叫“雪花子”,管吃饺子叫“飘洋子”,吃大饼叫“翻张子”等。这些奇奇怪怪的说法,不是土匪圈子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

对于这个问题,在小说或电视剧《林海雪原》中给出的答案,是在杨子荣临出发时,在抓获的土匪跟前学了一些。但是,所谓“隔行如隔山”,尽管临时磨刀也有三分快,但总归是觉得不全面,与真正的土匪相比起来,还是很容易露出破绽的。那么,他的黑话究竟是从哪儿学的?原来啊,他有本教材。

原来,在1946年东北大剿匪的时候,杨子荣所在的牡丹江军分区二团是该地区的剿匪部队。在一次剿匪战斗中,他们缴获了许多土匪的战利品,在这此战利品中杨子荣看到了一本小册子,也就是这本做侨《海底》的小册子。

杨子荣在进行战利品清点的时候,他就翻开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小册子,而是土匪们的一本“行话”集,也就是黑话集。当时不是正在剿匪吗,而且杨子荣是侦察兵,他想这日后可能会有用,就要了过来。

此后,杨子荣在战斗中,总是将这本《海底》揣在身上,有空的时候他就翻开看看,慢慢地也就熟悉了。 后来,大部分土匪都被肃清,但被击溃的小股土匪隐藏在深山老林中,大部队就不好围捕了,因为这些土匪对地形非常熟悉,尤其是在对座山雕残部的围剿,二团几次行动都无功而返。

后来,二团吸取教训,准备组建小分队,搜捕这些流窜的土匪,而这个小分队的队长就是杨子荣。这下,这本土匪的黑话小册子就派上用场了。所以说,杨了荣的土匪黑话,其实也就是从这本小册子上学来的。也因为这本小册子的功劳,在进入匪窝后,他才能够做到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可是,杨子荣不东北人,只是会说懂行,也还是会被识破的,可他为何没有被识破呢?这与其早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杨子荣是山东人,性格开朗,好交朋友,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他仅凭一张嘴就劝降了400名匪兵,荣立特等功,被评为战斗英雄。

杨子荣自幼家境贫寒,13岁时跟随父母闯关东来到了东北,不久父亲便因病亡故,他的母亲返回了老家,留下他只身一人在东北谋生。

此后十年间,他在鞍山当过矿工,在鸭绿江边当过船工,饱尝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对东北的民俗风情非常熟悉,而且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这也是他不为土匪识破的一个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先遣图,没有百鸡宴,杨子荣是如何不费一枪一弹活捉座山雕?
【军史传奇】侦察英雄杨子荣 智擒悍匪座山雕/刘湘源
到“林海雪原”认识真实的杨子荣
活捉了座山雕的英雄杨子荣,最终却死在土匪中的无名之辈手里
一向对土匪仁慈的杨子荣,却在生擒座山雕后被杀,真凶逃亡22年后自首!
东北剿匪:真实的座山雕与杨子荣[视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