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空西游记:唐代西域的最后残影

一个勤奋的留学僧谨慎的遵从师傅的教导,努力学习,最后带着为师的谆谆教诲回到故乡,传扬教导.....这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僧人的留学故事,在古代和今天并不罕见。

但留学僧车奉朝的经历,则见证了达罗斯之战和安史之乱后,唐朝在西域势力萎缩、葱岭外突厥化的进度加快、吐蕃蚕食西域等一系列历史变局,他每往前的一步步足迹,都意味着盛唐的一去不返。如果没有足够的幸运和对区域局势的准确拿捏,他的各种故事很难被传到后世。

而僧人圆照整理的悟空经历:《悟空入竺记》,就是这样一份比较难得的宝贵史料。

安史之乱

释悟空俗名车奉朝,从家世看是典型的鲜卑裔唐朝武官。在公元8世纪初,西域的罽宾国发生了王位替代事件,本地的塞人后裔君主被鸠占鹊巢的突厥人取代,这个小国的宗主国-----吐火罗叶护国因阿拉伯帝国的打击而式微。750年,这个小国的遣特使到长安,和唐朝开启独立的外交关系;随后在次年,唐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带使团前往罽宾,车奉朝作为随团武官一同前往。一行人在离开长安之后,经过安西都护府、疏勒城、越过葱岭,然后入中亚,并最终在公元754年,使团抵达了罽宾国王的冬季驻地犍陀罗。

那烂陀寺

当地的君王在和唐朝使节交换了国书和礼物之后,在完成外交使命当使团启程回国时,车奉朝患重病,无法随团回国,结果在得病之后,车奉朝决定皈依佛法,并师从犍陀罗的三藏法师舍利越魔,并赐法号,名法界,而此时在中原,安史之乱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爆发的。随后,他按照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车奉朝在五印度各地游历探索,亲自走访当年玄奘大师留下的足迹,拜访了那烂陀寺、佛陀涅槃塔、鹿野苑等圣地,在游学的同时注意收集古迹,并在3年间对印度的高僧们虚心向学。

东归中土

在学成之后,由于思念故土,悟空萌生了回归故土的念头,而且中原帝国对于僧侣籍贯有严格的管理措施,车奉朝私自出家,没有得到唐朝认可,所以他依旧是唐朝的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员外置同正员,还有向祖国复命的使命

悟空的师父年轻时也曾游历过唐国,对于车奉朝的祖国印象不错,对于悟空回国的想法深表理解。为此,师父还赠予悟空梵文《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及佛牙舍利等圣物,供他学习和传教。

也是从商旅那里,悟空得知了中土爆发大动乱的情况,对于国运的担忧和对桑梓的挂念,以及普度乱世众生的宏愿,让他下定决心返回中原。由于担心海船失事、让圣物葬身鱼腹,于是车奉朝决定沿着自己出发时的足迹东归长安。

粟特织物

只是和几十年前相比,西域的局面已经大变:粟特商业城邦已经被纳入了阿拉伯帝国的总督区,他们曾经的反抗大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伊斯兰教风俗正在逐步取代拜火教的传统,比如在杜环被俘的时代,被征服的粟特人不再吃陈腐的肉类和自然死亡动物的肉类,妇女被迫穿上更加保守、封闭的服饰。而具体到悟空回国的时候,粟特农民反抗阿拉伯领主的大起义结束不久,局势仍旧不太安定,增加了他归途的风险。

中亚的粟特人

当年慧超见过的突厥军阀,此时对于伊斯兰的扩张也处于不利地位。虽然由突厥人统治、信仰佛教的吐火罗叶护国,以及罽宾依旧对唐朝比较友好,吐火罗叶护国在安史之乱时还曾经派兵支援唐朝平乱,是唐朝在葱岭以外所剩无几的盟友。但是面对阿拉伯军队的扩张,他们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印度教对于佛教的态势也是咄咄逼人

此外,在当时的阿富汗地区,悟空也看到印度教外道已经很盛行,佛教正在被逐渐边缘化;在更北边的巴克特里亚,阿巴斯军队捣毁了敌视征服者的佛教和耆那教寺庙,对于愿意屈服于自己的寺庙,他们不会过多干涉,很多僧人和农民满足于成为纳税的异教徒。虽然农村地区佛教依旧根底深厚,但是伊斯兰教正通过简单易行的文化知识,取得巴克特里亚贵族和知识阶层的支持。因为要修习佛法,一个人需要进入佛教寺院,而且入寺学习前需要经过全面训练,对于修行者的资质要求很高。所以伊斯兰教逐步取代佛教在商业贵族心目中的地位。这一过程,是之前数位求法僧人所共同经历目睹的,只是到了悟空这里,情况更加令人痛心疾首。

中亚的佛教遗迹

面对这种相对动荡的局面,作为个人修行者的悟空,深知有国家保护的必要性。还有唐朝武官身份的他,决定和有武力保护的大商队一起行进,前往尚在唐军保护下的塔里木盆地,然后伺机向安西的唐朝官吏亮明自己的身份,以便获得官方协助,而随身携带的宝物,也能让他在西域列国的寺庙获得高级礼遇。悟空和当年的玄奘一样,越过兴都库什山,来到了吐火罗地区,悟空通过瓦罕走廊,路过了终年不化的积雪,和星星点点的羊群,还有不怀好意的游牧强盗的打量。

瓦罕走廊

在历经了兵荒马乱和雪山冰封的考验之后,悟空出了山口,于788年-789年进入了塔里木盆地。在进入疏勒后,他还是发现了动荡的痕迹。他的原计划是通过疏勒,也就是今天的喀什葛尔去于阗,但是当地唐朝官吏告诉他,吐蕃人正对南疆重镇于阗虎视眈眈,而且于阗王尉迟胜在安史之乱时就抽调国内精兵入中原平乱,国内兵力空虚,所以比较危险,于是悟空决定不在于阗久留,沿着和田河越过塔克拉玛干邵默,向着盆地北部的龟兹,也就是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前进。

而当时悟空不知道,自己在西域看到的和记载的,将是西域的唐军在史书中留下的最后痕迹。

气氛紧张的安西四镇

安西地图

和商旅们类似,僧人是当时丝绸之路上的候鸟型人群,他们需要保持极高的警惕性,和对地方政治的敏感性,才能从一个驿站走到下一个驿站。

怛罗斯之战后,得益于西域的国际局势,远离长安的南疆盆地暂时比较平静。西边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在怛罗斯之战后没有要大举东进,翻越葱岭的意思。北方的突骑施在苏禄死后,发生了黄、黑二姓的持续内讧。取代东突厥的回纥人,此时对于安西地区,还没有很大的敌意和野心。而吐蕃优先攻略的,是唐朝的河西地区,所以西域地区暂时孤立于风暴之外。唐朝的羁縻体系依旧在有序运作,他一路上拜见了疏勒王裴冷冷、唐朝的镇守使鲁阳,在于阗拜见了国王尉迟曜和镇守使郑据,以及在龟兹王城,拜见了龟兹王白环和安西副大都护,西域唐军的主心骨郭昕。

大唐漠北最后一次转账 的剧照

龟兹王城的城墙上,身披铠甲、饱经风霜的守军们打开城门,小心翼翼地检查进城人员的通关文书,对可疑人士进行隔离。这些人是挑选支援叛乱的精兵挑剩下的部队,正在以老弱病残之身对付士气旺盛的吐蕃人,悟空也会看到,西域唐军中多了很多高鼻凹目、红发绿眼的当地面孔,以及亲唐的突厥人,还有汉人和土著的混血后裔,这是面对兵力不足的困境而行使的对策。这些人的战友已经被派往东方参加混战,或死或伤,幸存者被归入其他建制的部队;而留在中原的西域王族,则成为了神策军军官,在中原落地生根。

屯垦

白苏毕梨领屯米状 西域唐军可能招募了本地人入伍

在西域本地君王的支持下,虽然安西、北庭与内陆音书断绝,但是当地的各种军政、民事还有农业基础设施都在有效运作。唐军也通过积极种地、自铸钱币,维系和葱岭以西、回纥草原有限的跨国贸易路线维持大军的生存。幸亏龟兹附近有丰富的铜矿和铁矿,龟兹国本地有悠久的冶炼传统,唐军在这里铸造了一些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中字钱等自主发型的货币,以维持社会的运转。这些代币的流通,也加强了当地遗民对于故土的精神寄托。

西域唐军自行铸造的建中钱

但是来自河西走廊的一波波难民团,会带来一些令人不安的消息。贸易量的大幅下降,守军对本地绿洲农业加重的依赖,无疑增加了当地的土地负担,悟空看到的,是一片片过载的庄园和田地,以及被拆分得很细的屯垦军田,一旦斥候发现警报,所有人都要把牲口收入羊马城,进城进行防御。在神经紧绷下的清闲时光里,悟空法师走访西域各地的重要寺庙和石窟,每到一个国家就停留几个月,来坐而论道、翻译佛经、躲避兵灾,请龟兹和北庭的本地高僧,将取到的经文翻译成汉文,等待局势缓和后再上路。在兵荒马乱中,仿佛只有佛窟中精美的壁画,寺院的梵唱,和佛灯幽微的光芒,能够略微抚慰乱世的人心。

龟兹的精美壁画

随后,悟空从南疆和北疆之间的要道焉耆国,越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天山山脉,并来到了杨袭古坐镇的北庭都护府(今天的吉木萨尔),看到了当时唐军为数不多的良种军马场。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不同毛色的军马按照色彩和品种一群群地聚集在一起,被马倌精心照料,但是此地正被兵力短缺的问题困扰,城头的垛口前,很明显没有足够的战士防御。曾经是武将的车奉朝可以轻易地发现这里的窘迫处境。

唐军骑兵和战马

由于河西走廊的交通完全被吐蕃军队截断,所以789年9月份悟空携带圣物,和唐朝使者取道回纥汗国,由于当时回纥人大力扶持摩尼教,而且回纥国相在国内飞扬跋扈,政局动荡,所以在回纥汗廷,作为少数派的悟空不敢多言。一行人沿着阴山进入鄂尔多斯一带在饱经磨难之后,悟空终于在贞元六年回到了唐朝都城长安,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颠沛流离之旅,他带回的经文,终于得到了唐朝政府的承认,并被后世的释家弟子所传颂。

漠北的回纥人

就在公元789年悟空离开北庭后不久,当年12月,杨袭古与回纥人的联军被吐蕃人联合葛逻禄的大军击败,北庭迅速失守,虽然唐军和回纥人有心反扑,但是之后的战斗却连续失败,最后160多人的北庭残军因为失去了战略要地和筹码作用,被刚刚战败的回纥人翻脸杀害,北庭都护府最后的骨血就此零落在大漠胡尘中。而这一战,也意味着塔里木盆地和回纥草原的联系彻底断绝了。

196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29号墓出土

如果悟空回国启程晚一点,可能就无法离开北疆、将自己的故事流传给后世了。

几乎与此同时,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王国沦陷,这意味着龟兹失去了南方的重要屏障,唐军失去了半个塔里木盆地;公元793年,前伊西节度使留后使判官,被称为破落官的赵彦宾,无奈地在抄写经文时,写下了'去年西州沦陷'的字句,唐军的控制区进一步被压缩。

直到808年,在抵抗了十多年后,'汉兵处处格斗死',龟兹城头的唐军旗帜最终落下,渐渐平息的刀兵声,预示着时代的易主。在吐蕃入侵下,西域各民族同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和歧视。和杜环的《经行记》一样,悟空法师这段不可复制的旅途,都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唏嘘感叹。

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的舍利

直到1994年,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里,悟空法师历经艰辛带回的佛牙舍利终于重见天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同吐蕃帝国的百年战争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归来仍是少年:和中央失联,却为中央守了44年,从少年守到白头
安史之乱后被隔绝在西域的唐朝军队最终命运如何?
郭昕孤守四十年,议潮起义通西域
从一枚西域唐军的私铸钱币,看河西唐军的辗转坚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