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德日报

□伍中正

家门口就是一口堰塘,堰塘没有具体的名字,对比它上面的一口堰塘,因为小,被屋场上的人唤做小堰。

小堰的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我家屋后的山水,一个是它上面一口堰塘的补水。小堰跟上面的堰相通,上面堰塘的水通过暗沟可以流进来。

一场春雨过后,小堰的水是看着涨起来的,水一涨,水面比冬天时大了很多。喜欢那片水面的缘故,我经常用瓦片在水面上打水漂,瓦片走过之处,开着一朵一朵的水花。除我之外,屋场上跟我年纪差不多的娃,也打过水漂。

小堰的水一满,自然就顺着东面一条不深的水沟没日没夜地往田野里流去。那条水沟的两边长着一些水草,有些水草还在水沟行走,样子总是绿绿的。因为流水,小堰的鱼也会游出来,在水沟里游来游去,那些鱼虽小,肚子却很大,里面有很多鱼卵,它们游出来有一半的鱼是想把鱼卵产在水沟。因为那些鱼是小鱼,看它们议论它们的人很多,抓它们的很少。

春水汩汩滔滔地流着。从小堰流出来,直接流进了德春叔的水田。德春叔望望天就一肩扛了犁,一手牵了牛,不急不慢地下到田里。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是这样下到田里,屋场上的人在看到他这样下田耕耘后,也牵出牛,搬出犁,犁出的泥浪欢快地在田里翻滚、再翻滚。

太阳把水田晒得些微暖和。犁过一阵后,让牛歇着,也让自己歇着,德春叔便坐在田埂上,很自如地掏出叶子烟,用手卷了起来。阳光下,德春叔吧嗒吧嗒地吸着。

远处的牛背上,两三只颜色特黑的鸟东张西望。过了一会,仿佛受了惊吓一般,快速地从牛背上飞起,很快在田里落下,嘴不停在泥里探寻一些食物,那些食物中,有蚯蚓、小泥鳅、还有小鱼。

不出两天,德春叔就把田弄得平平展展。他还把一担担土杂肥、人畜粪泼洒在田垄上。他坚信,土杂肥、人畜粪肥对田有好处,对将来的秧有好处,肥是秧将来的好营养。

和水稻打了多年交道的德春叔是浸润谷种的好手。那些年,很多人家请他泡种生种。那些年,德春叔很吃香,俨然屋场上的农业技术员。最先在田里撒下种谷的是德春叔。趁着好天气,德春叔在田里熟稔地撒着谷种。眼里是明晃晃的太阳和泥皮上的谷种。

过不了几天,谷芽芽由短变长,由小变壮,由黄转绿。秧苗长出来,田里再一次穿上了绿衣衣。

气温一高,秧苗一长,就要把春水放进田里。这时候的村庄尤为安静。只有秧苗在田里安静地生长。那些在水沟里产完卵的鱼,要不回到小堰,要不散落在秧田里。往往,一片青秧,几条游鱼,构成了村庄的风景。春水中的秧,抓住泥,拥着水,使劲往上长,愈发有生命力,有活力。早晨看那青秧,露珠挂在上面,有一种安静的美。

家家户户的秧苗田几乎是挨在一起的。从村庄的高处看,一片片秧田很扎眼,绿莹莹的。

家家户户秧田的水几乎都保持到一个好的位置,春水不多不少。田里多了的春水,则顺着水沟流出去。从一块田跳下,流到下一块田,那水声重复着春天的声音。

那些秧生长很快,渐渐地两叶一心,三叶一心,等到四叶一心,就可以移栽了。

那时候,故乡的秧门大开,男男女女扯秧插秧,把一抹抹新绿插在村庄的田野,插在一年的希望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事
客家农业生产习俗:开秧门
【望安山文学】罗学娅||做秧田(散文)
权威解读水稻育秧(水育)技术
【来稿选粹】 韩剑锋|我和稻草人
脚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