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独家丨宋明清三卷《清明上河图》: 解读画中的“清明”


步入画卷,梦回千年画中的“清明”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画中的“清明”

图片自上而下依次为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局部,图片由故宫博物院提供;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局部,图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清陈枚等5人合绘《清明上河图》卷局部,资料图片。


以“清明上河”为题材的风俗画长卷,现存国内外博物馆和私家的古画有上百卷之多,在《清明上河图》的版本众多,历史上一般公认的三个主要版本是:


一是张择端的原创版本,(绢本墨笔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宋本),标志着宋代风俗画的最高艺术成就,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是明代画家仇英的临摹创新版本,(绢本设色,纵30.5厘米、横987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以下简称明本),将该绘画题材的构图形式基本上固定下来,反映了明代苏州民间绘画的艺术技巧,现保存在沈阳故宫博物院;


一是清朝乾隆皇帝命令皇家画工御制的官方临摹本,为清代宫廷画家陈枚等5人合绘的《清明上河图》卷(绢本设色,纵35.6厘米、横115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清院本),荟萃了清代宫廷画家表现风俗画的艺术精华,现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本和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生长于江南,汴京城被换装成繁华的苏州城景象,其风物民俗亦为江南之习。细读这三本同名画卷,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其“清明”的本质和内涵究竟有什么异同,颇能引起我们的一番沉思。


不同的时代,不同意味

宋本画社会弊病,曲谏宋徽宗:画风生动而质朴,色彩基调比较晦暗,春柳多用花青,暖色不多。


张择端以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在汴京城内外渐渐发现了一系列社会弊病,绘在《清明上河图》卷里,呈献徽宗。张择端,字正道,幼年在故里东武(今山东诸城)读书,成年后到汴京(今河南开封)欲求参加科举,未果后研习界画,终于考入翰林图画院。


明本商业追求,附庸风雅:画风活泼粗放,色彩也处处鲜亮热烈。


作者是明代中后期苏州街肆中的民间佚名画家,他借“明四家”仇英之名绘成此作,绘尽当时的繁华与昌盛,以便于商业销售。故明本作者只图赏心悦目,很少对社会现象进行评判。


清院本歌功颂德,一派祥和:画风精巧细腻,色彩端庄艳丽。


清本为5人合绘,设计者陈枚(约1694—1745年),字殿抡,号载东,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雍正四年(1726)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同绘者有孙祜、金昆、程志道、戴洪,他们都是来自江南的宫廷画家。该图系奉旨绘于乾隆元年(1736)十二月十五日,乾隆皇帝一登基就诏绘此图,表明他的政治愿望:除去繁苛,与民休息,建立一个平和富足的大清帝国。但是,画家们惟有奉差歌功颂德之劳,不敢有告诫规谏之举。


不同的社会 不同视角

宋本不是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去观察社会、罗列现象,而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和批判的精神出发,揭示出一些社会矛盾。全卷没有鲜明的喜庆色彩,卷首有踏青的官家队伍,街头出现了一些售卖纸码的摊位,人们的活动大多是围绕着清明节这一天的祭扫、聚会、商贸等展开的。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开封城里有各种娱乐活动,除了瓦子里演出杂剧、傀儡戏、皮影戏、小儿相扑外,街头还有武术、荡秋千、角抵戏、球类、相扑、斗鸡、踢毬、拔河等。从张择端对现实生活的取舍来看,基本回避了这些娱乐活动,绝无粉饰太平之意,反而表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尤以拱桥上下为甚:来不及放下桅杆的客船即将与拱桥相撞,引得周围的百姓惊呼不已;桥上的官员为争道而发生纠纷,形成了立体交叉的综合矛盾。此外,受惊的官马闯入郊市,望火亭无人值守,占道经营阻碍交通,粮贩子将大量的私粮漕运到京师准备囤货居奇,官衙门口士卒慵懒,城门口无士兵把守,外来的驼队进出自由,城墙多年失修,还有十分鲜明的贫富差异……这一切深刻地揭示了徽宗朝初年已经潜藏着的相当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以往,人们大多被热闹的街肆和商贸所吸引,尤其是被画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染,而不太关注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深藏着画家对社会弊病的批判意识。


明本淡化了清明节的气氛,上坟祭祀等感伤的活动不再出现,增添了更多的喜庆和享乐的情节,甚至描绘了嫁娶等不可能在清明节出现的大喜大庆之事,全卷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商贸佳节和喜庆之日,画面几乎成了“欢乐一条街”。画中所绘不是一个特定节日的内容,而是集中概括了许多佳节的喜庆内容。图中出现了童嬉、看戏、娶亲、伎乐、耍猴、舞伎、放风筝、木偶戏、武术表演、文人雅集等一系列欢乐的场景,一个艺人顶着小舞台在表演手指木偶戏,他的搭档一边敲锣、一边演唱,十分生动。画中的高档店铺应有尽有,甚至还绘有青楼等。由于明本画家身处江南市井,在后半段对皇家龙舟竞渡的描绘,实为想象中的宫廷建筑和园林,缺乏真实感。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风气出现了颓废倾向和病态性的变异,欣赏者们追求享乐性的审美感受,导致了宋本“清明上河”的主题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表现社会太平和朝野享乐为中心。


明本和清院本相比,分别表现的是社会清明和政治清明。如明本在城门口增绘城防机关和守卫,远处有民团组织自发的习武训练活动等,显现了抵御倭寇袭扰的决心和能力。清院本是宫廷画家的奉旨之作,整幅画全然是出于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以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画作,回避了官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其乐融融的官民生活和繁华的商贸活动,而且更具规模化,昭显太平盛世之象。在社会管理方面,清初颁布了禁妓法令,画中的青楼、妓家一扫而光,钱庄票号和商铺严整有序,展现了安定、繁荣和健康的社会局面。在清院本中,清明时节悲切的内容和场景,也是荡然无存,出现了场面更大和更热烈的嫁娶活动,明本中出现的一些娱乐活动在清院本中大多再现,其场景更为宏大,众多店铺中的文化消费颇为鲜明,如画摊、书铺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画中绘有御林军大规模的操练运动,其场面远胜明本,更有严格的城防、巡江的官船和远处的望楼等,街上奔跑着皇家马车,表明这座都市正牢牢地处于皇朝的掌管之中。在后半段,全卷从繁杂的世俗景象进入了仙境般的皇家生活,展现了巍峨的皇家园囿和悠闲的龙舟活动。


不同的观念 不同呈现

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在明本和清院本里淡化了许多。画家取消了群体性的矛盾冲突,回避了社会矛盾或政治弊病,在拱桥上下,基本上是相安无事的人流和车船。画中偶尔出现的一些个人之间的肢体冲突,也只是画家以街头打闹和摩擦为噱头,以活跃画面气氛,吸引欣赏者而已。


这三件同名绘画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观念、绘画主题和社会功用:宋本是为了劝诫徽宗而作,表现的是徽宗朝初年喧闹的商肆和百病丛生的社会现象,颇有悲天悯人之感;明本是作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绘,画家超越了清明节的季节限制,表现了明末繁华的商业和娱乐活动,展现的是社会清明,显现出浮华和明丽;清院本则是为了诠释乾隆皇帝的统治意志而画,他们构筑了一个充满繁荣和秩序的理想社会,精心渲染了乾隆初年的政治清明,多有端严精到的意味。“清明上河”题材由表现清明节发展到渲染喜庆佳节,最后成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折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历史造就了它们,它们记录了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密码
清明上河图有几种仿本?
清明上河图与京城风华
《清明上河图》知多少
全世界有很多幅《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故宫收藏的一定是张择端的真迹
以清明上河图宋本、明本、清院本三大版本对比,浅谈三朝城市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