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仓颉与故乡
几十年前的一个雨天,诗人余光中隔着那弯浅浅的海峡遥望大陆,心中是挥之不去的乡愁。他在纸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文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寄托。无论朝代更替,无论天涯海角,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便是无数华夏儿女血液里流淌的共同的文化基因。

  追溯汉字之源,我们都知道那个被称为文字始祖的人,他叫仓颉。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在使用汉字,这还不包括那些由汉字演化而成的文字,如日文、韩文等,都带有明显的汉字的特征和演化的痕迹。

  历史学家说,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而沿用至今的文字。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也曾有过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创造出各种形体的文字,如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但这些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几经磨难,他们所创造的文字都在传承中夭折。只有古汉字,从诞生演变一直沿用到今天。 

  那么,汉字是怎么产生的呢?

  让我们的目光越过四五千年,回到中华民族的史祖——炎帝、黄帝的时代。在这之前没有文字,传说中那位尝百草的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见许慎的《说文·序》)。没有文字毕竟不方便,最早的氏族部落使用结绳记事,拿一根绳子,每做一件事便在上面打一个结。如果事情少,而打结的人记忆力好,每个结是什么含义自然有人说得出来,但随着人口的繁衍壮大,事情越来越多,很多事便说不清了。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留住人们的记忆呢?

  当时的许多人都进行了探索。《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也就是说,上古时代有许多人或族群探索过文字的发明,但只有仓颉造的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流传了下来。

  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吕氏春秋·君守》、《淮南子·本经》等,都有“仓颉作书”的记载。晋朝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说得更为具体:“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作文字,记言其功,策而藏之,名曰书契”。他认为,仓颉创造文字之始,最早的文字取自于鸟的足迹。

  与之巧合的是,北宋时期出版的《淳化阁帖》中,即收录了仓颉的作品共28个字,这些文字来自仓颉墓中的石刻,关于这些石刻,在南宋郑樵的《通志》中有记载:“仓颉石室记二十八字,在北海(今寿光)仓颉墓中,土人呼为藏书室。周时无人识,至秦李斯识其八字,曰上天作命,皇辟迭王,汉叔孙通识其十三字,孔子至齐,亦尝访焉”。可见,仓颉的这些字是历代文人研究的对象,周朝的时候无人认识,到秦朝的时候,丞相李斯认出了其中的八个字,到汉朝的时候,又有人认出了几个。学术上的探讨我们暂且不论,在普通人看来,这些石刻中起首的第一个字,却是形象逼真的鸟的足迹。

  创造文字是一件大事。《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在古人的记载里,汉字的发明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至于在文字的创造过程中,是否有那么一个标志性的时间,有那么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后世的学者们却莫衷一是。鲁迅先生就说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群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他认为文字的创造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归功于仓颉一人,是后人的臆想假说。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仓颉确有其人。他们认为,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必有一支先民,及早就发明了以图、以符记事的方法,而后随着人口繁衍,人们发明的记录符号也渐趋泛化,而在某一时期,由一支创造了当时最先进文明的先民,由他们中的代表人物,进行了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大整理、大规范。这支先民或族群在语音称谓上以仓、商为代表。这就是仓颉造字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



  历史与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学创作可以凭借想象与推理,而历史研究却需要实证,这就是现代考古学最根本的意义所在。

  那么,仓颉如果真有其人,他生于何地?葬于何方?

  东汉时期的《春秋元命苞》一书记载:“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岗,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传说中的仓颉是一个长着四只眼睛的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沂南一座古石墓的挖掘中,发现里面有一幅仓颉的石刻画像,画面中,四只眼睛的仓颉端坐于一棵树下。在后世的一些画像中,仓颉都是四只眼睛的形像。当然,这应该只是传说。

  在国内,有据可考的关于仓颉的遗迹有十二处,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

  在山东寿光,有实物或根据文献记载可查的有,仓颉墓、仓颉台(藏书台)、仓颉祠、明代嘉靖年间寿光知县王文瀚立的仓颉墓碑、清代乾隆年间寿光县令刘有成立的《启秘亭落成诗吟志喜》碑、仓颉纪念堂、仓颉双井等。

  在山东苍山县有一座仓颉庙。最早把仓颉记入典籍的是曾在苍山县古兰陵邑(今兰陵镇)做过18年县令的荀子。兰陵镇东北西泇河畔有个村子叫“作字村”,传说仓颉在此作字,在全国的村庄名字中,叫“作字村”的只有此一家。

  在山东的东阿县也有仓颉墓,而且是聊城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南乐县的仓颉庙,明代著名学者杨廷和在《重修庙学记》中称:“夫为仓颉之学者,天下古今之所同,非南乐人之所得也。然南乐人幸而生于仓颉之乡,则其善用之宜有先于天下者”。似也进一步佐证南乐是仓颉之乡。

  河南虞城县的仓颉墓是商丘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开封也有仓颉墓,在开封的城西25公里处有一仓家寨村,村民都姓仓,自称是仓颉的后裔。

  陕西洛南县元扈山有《仓圣鸟迹碑》的山崖石刻,据记载,“仓颉,造书于此”。 

  陕西白水县有仓颉庙和鸟迹书碑,白水县的仓颉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有仓颉造字台。

  江苏南京市有仓颉庙。

  浙江杭州市有仓圣庙,建于隋唐以前,明清都有重修,现已不存。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的历史都有文献可查,但之前的历史,称为先秦史,对研究者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年代久远,无书可查。但四、五千年之前的仓颉,留存至今的遗迹如此之多,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古史荒昧,而又经过五千年的风霜雨雪,留存下来的有关仓颉的实证几乎不可寻。但这并不妨碍考古学家们的探索。正如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所说:“中国的文字源远流长,传说为黄帝史官仓颉所造,这肯定有其史实的素地,需要我们研究分析。”他认为:“这一传说的中心寿光地区,已证明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后来又是周代纪国的都邑所在,起着很重要的历史作用”。

  但要辨明何处是仓颉真正的故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仓颉墓大多已经不可寻,它只存在于人们的笔记中。民国的《寿光县志》记载:仓颉墓在县城大西门外迤北百步许,久为一邑名区。墓前东西有井二,昔所谓仓颉双井也。墓南有祠,始建于明洪武中。这个墓,明代的人见过,清代的人见过,而现代的人无缘得见。

  寿光,古称北海。现在则是一个发展日新月异的小城,以蔬菜闻名于世,每年一届的蔬菜博览会使之名声大噪。大街上放眼望去,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是个越来越美丽的小城,城南有仓圣公园,城中有圣城街办,路牌上有北海路。这是仓颉留下的东西吗?



  公元2014年9月28日,在寿光市召开了一个关于仓颉的研究学会,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学网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史学爱好者共50多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

  有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也有手拿笔记本电脑的年轻人。

  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学术方面的探讨,而是会场中涌动的热情。

  会议的组织者之一赵守祥先生,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历史研究者,却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编写了一本四十多万字的关于仓颉研究的专著——《中华文祖仓颉》。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杨炳章先生,少小离家老大回,在习惯了用英文说话,用英文写作之后,再一次深情地谈起祖国的文字,故乡的情怀。

  年近耄耋的李沣先生,大半生军旅生涯飘泊在外,却写了一本关于故乡的书——《探寻寿光古国》。考证细致,文字严谨,成为地方史研究的范本。

  潍坊市博物馆的孙敬明先生,是先秦历史研究的专家,他著作颇丰,洋洋洒洒几百万言,他的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关乎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

  来自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一所中学的魏文成老师,教学之余沉迷于仓颉研究,有人说他不务正业,他却乐在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还有82岁的来自北京大学的杨勋教授,还有清华大学年轻的博士后鹏宇,年轻的教师陈颖飞……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视野,解读历史,解读我们血液中共有的那种被称做“历史”、“故土”的基因,并探讨这种基因如何更好地传承。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故土,在杨炳章教授的笔下,那是一些具体而微的东西。

  前几年杨教授写了一本书,《从北大到哈佛》,其中写道:“在国外,我爱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在国内,我爱夸自己是一个山东人,而在山东,我又爱夸自己是一个寿光人。”

  他的童年是在山东寿光的斟灌小学度过,在走过千山万水之后,磨难波折也好、成功辉煌也好,都成为过眼云烟。再次回首故乡,仿佛孩子见到母亲般的喜悦和亲切,笔下涌出的是丝毫未改的那颗赤子之心:“斟灌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地方,根据《史记》记载,还是夏朝初期的首都。对于寿光这个地方,我也可以大肆吹嘘一番。比如‘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孔融就是我们寿光人,寿光汉代称为北海;南北朝时期有个淝水之战,那个王猛也是寿光人。寿光还有仓颉造字的故事,仓颉墓位于纪台镇,离寿光县城大约有二十里路……”

  也许每一个游子,每一个中国人,当长大后离别故土,隔了千里万里之后,心中的故乡都会有一个形象,越来越清晰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记忆。

  我想,考证仓颉是哪里的人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我们的来处,明白我们的根之所在。

           魏辉撰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水县“仓颉庙”:文字始祖仓颉祭祀庙,距今2000多年!
拜谒仓颉
拜谒仓颉庙
他创造了汉字,被尊为“字神”
汉字之间,说来话长
仓颉庙与仓颉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