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迎城庆电子特刊】名城传奇? | 唐代诗人为何纷纷下扬州

 

 一个城市的美誉度与诗歌如此密切关联,这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大约非扬州莫属。以中国之大,中华文明之悠久,为何独扬州受到诗人的青睐?


溯源
隋唐是扬州的历史转折点

如果李白与杜牧生在三国时代,他们的笔下写的就不会是扬州了。整个三国时期,广陵(今扬州)为魏、吴两国的边境,彼此争战中,所设郡县已若有若无。


扬州(广陵)的历史转机,始于隋朝(公元581年一公元618年)。


首先是城市名称的确定。自东晋以降,南北朝期间,广陵多次被易名改治,刘宋改南兖州,北齐改北广州,北周改吴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直到此时,那个曾是天下九州之一的“扬州”,治所曾分设于建业和寿春两地、与广陵没有丝毫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扬州”,这才与自“古邗”、“广陵国”传承至今的扬州,正式挂上钩。这也等于给历史划了一条分界线:隋唐之前的扬州与隋唐以后的扬州不是同一个扬州,而历史上扬州的最鼎盛时期,将在隋唐时期一步步走近。


再看扬州的复兴与繁荣。如果没有隋炀帝和他“轻用民力”开凿的大运河,历史会怎样发展?这不好说。但是,没有这样的前提,就没有扬州作为盛唐富甲天下的国中第一大城市,是确凿无疑的。


二分无赖是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

唐诗名家半数以上到过扬州

今天的人常用国际化大都市来形容城市的规模,唐朝的扬州就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扬州的最大幸运是在它的兴盛时期,遇上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而中国诗歌鼎盛时期的最优秀的诗人群,与扬州的邂逅,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契机。


  据史料记载,有诗为证到过扬州的唐代诗人,知名者有骆宾王、张若虚、孟浩然、祖咏、王昌龄、李颀、李白、高适、刘长卿、韦应物、丁仙芝、李端、孟郊、卢仝、张籍、王播、权德舆、陈羽、刘禹锡、白居易、李绅、徐凝、李德裕、张祜、杜牧、许浑、赵嘏、温庭筠、皮日休、姚合、方干、郑谷、韦庄等,几乎占了唐诗名家的半数以上。


杜甫的“商胡离别下扬州”引起他“忆上西陵故驿楼”,似乎说他漫游吴越时经过扬州,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留下诗篇,故把他列在这个名单之外。

诗人缘何纷纷下扬州

如果说诗人赶趟去的是京城西安,人们就不会奇怪了。西安是当时的首都,是皇城。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那些饱读诗书的文人谁不想仕途进取?

为何扬州得天独厚,为众多诗人所青睐?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长江之滨,黄鹄矶上,李白写下著名的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里,诗艺且不说,单说这情绪,绵绵不尽的怅然与落寞,似乎远大于送友时的失落。这时的李白,也许联想起布衣孟浩然的仕途坎坷。


李白也许还这么想,孟浩然的诗写这么好,怎么就不能让他去做点“兼济天下”的大事呢?在以诗赋取士的年代里,李白这么想大约也没想错。李白可能还联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从这层意义上,李白的《蜀道难》写的岂止是蜀道,“难于上青天”的路,通向的也许是帝王家,是他神往的仕途……


一边是以诗赋取士的价值取向,一边是众多仕途无望的诗人,他们不得不离开令他们伤心的京师,寻找一个地方安置他们疲惫的身心。这时,扬州这个温柔富贵之乡,大约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去处吧。


李白曾先后数次来扬州,他后来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这固然反映李白的豪爽侠义,也说明扬州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还有一点,扬州这地方,落魄的公子委实不少。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

遭贬达23年之久的刘禹锡,从和州被征还京,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他们之间的唱和,诗中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失意的心境展现无遗。




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风十里扬州路
杜牧

杜牧曾在扬州担任淮南节度府掌书记之职,据唐人小说,“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


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和“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是所有写扬州的诗中传播甚广的句子。


杜牧两年后离开扬州在《赠别》一诗中写道:“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流连之情溢于言表。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




如果说这些仕途失意的诗人,乐于缠绵于温柔富贵之乡,似乎也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毕竟像苏州、杭州、南京这样一些大城市很多。那么唐朝的诗人赶趟一样来扬州,还有没有其他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由呢?我觉得,鲍照的《芜城赋》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鲍照笔下,扬州的昔日之盛:“车挂轊,人架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他曾作为临川王刘义庆的佐吏,在扬州生活过4年。15年后(459)他再来扬州,刘宋孝武帝屠城的血迹尚在,到处废墟,此时的扬州在不到十年时间里,两遭兵祸,成了一座空城:“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鲍照所处的年代距离隋唐不是很远,一个城市在不长的时间内,从极繁华到极破败,再从极破败到极繁华,与一些太平城市相比,扬州城的盛衰剧变,包含诸多时运的无奈与人世的沧桑,此乃文人墨客“抒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的永恒母题,众多诗家来此歌咏、凭吊、追怀,原是很好理解的。

隋炀帝
吸引诗家一因由
三下扬州、最后死于扬州的隋炀帝,应当也是吸引众诗家的一个文化因由。

登基前的杨广(隋炀帝)作为父王隋文帝的兵马大元帅,驻守江都(扬州的避讳之称)十年之久,灭掉陈后主,完成了中国的统—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登基之后,隋炀帝安定西疆、畅通丝路、开创科举、修通运河、营建东都。


隋炀帝在扬州筑的离宫、迷楼,传说迷楼互相连属,回环四合,进入迷楼可能几天都绕不出来。还有那些传说中的靡费奢侈的宫廷生活。


隋炀帝与扬州的不解之缘,他的三下扬州,以及在此国灭身亡,每每会让人去想:这扬州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一个国君如此痴迷?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一个地方出了一个有名的诗人,很容易就吸引一批诗人过来,像高邮出了个秦观,就有苏轼、黄庭坚等一批当时的文豪到高邮来聚会。扬州的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会不会也是唐朝诗人来扬州寻访的一个文化方面的因由?


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是一个历史的谜。张若虚(660—720),扬州本土人。生平不详,唯知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他比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年龄小10到20岁不等,却比李白年长40岁,比杜甫年长51岁,就是说,当李白还是弱冠少年,杜甫还是垂髫小儿的时候,张若虚已经写下“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如果把初唐四杰视作初唐诗人的标志,把李杜视作盛唐诗人的标志,从年龄角度看张若虚刚好是中间的一代。虽然初唐名诗人的前排没有他,盛唐名诗人的前排也没有他,当历史从浩如烟海的文本中淘洗出《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的评价,算是对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的盖棺论定。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个从众心理在起作用。一个城市,既然来过许多名家,它就一定会吸引更多名家,这心理大家都能明白。如果我是李白,一些我喜欢的同辈诗人,都先后到扬州去玩,都写了关于扬州的诗歌,我自然就会去,就会写,这里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所以”。

  从以上几个方面仔细想一想,唐代的诗人们滚雪球一样,涌到扬州来,其实也不难理解。唐朝以降,宋元明清,直到今日,扬州不仅是文人墨客雅集的名城,也是世界范围的旅游胜地,这里,唐诗所搭建的诗文化背景及其对扬州的历史人文的烘托,无疑是一个重要渊源 文字:子川

扬州城庆2500周年
扬州日报梅岭周刊
扬州日报全媒体部
联合出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中吴地,一路唐诗一路梦 ...作者:孙琴安
名家赏析——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
大唐“魔都”火了一千年,如今难回巅峰
[文荟] 自知不负广陵春:诗人笔下的扬州之春
数数诗词之城——扬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