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月十五非做不可的8件事 | 中秋


编辑=楚旂

转载请联系后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但愿人长久 王菲 -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王菲 - 但愿人长久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地上的人们都要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团圆在一起,丹桂飘香、雏菊盛开,花好月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所谓“四美具、二难并”,未读君列出了八件值得在中秋月圆夜与亲朋、嘉宾共同进行的雅事,供各位参考。祝大家中秋快乐,诸凡如意。






月是中秋明,中秋节的象征,便是这一轮满月。因此,中秋之夜不得不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举头望明月”。虽然根据“月相”来说,每月十五、十六日都逢月圆,但古人确认为:


月之为玩,冬则繁霜太寒,夏则蒸云太热,云蔽月,霜侵人,蔽与侵俱害玩。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天道,则寒暑均;取之月数,则蟾魄圆。


因此,若论赏月,每年也只有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晚才是最佳时机。



若是要选赏月佳处,似乎没有比杭州西湖“三潭印月”更有诗情画意的去处了。此处由苏子瞻主政杭州时营造,分三塔,每塔五孔。《西湖志》记载:“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每逢中秋,三座石塔都会点起蜡烛,洞口蒙薄纸一层,月亮与烛光还有湖中倒影,共得32轮明月,但却有“三十三月”之说,多出的那一轮,便是印在心中那一轮心情吧。




另外一处,远在东瀛。京都东山自古以来就是赏月胜地。室町幕府时期,足利义政将军热衷赏月,在东山上兴建了一处私家园林,每每月光倾照,使楼阁如遍饰银箔一般,故取名“银阁”,与“金阁”遥相呼应,并在庭前积累砂石,曰“银沙滩”,滩中又垒砌一座圆台,唤“向月台”,光影虚幻,美不堪言。



向月台


话说爱月之心,不止人类独有。小时候你是否也听说过猴子捞月亮的神奇故事呢?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80年代制作的纯剪纸动画当年斩获多项国际大奖,良心之作,这个时候重温一遍,正合时宜哦!








月饼,几乎是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民族在中秋节的保留项目。由于天气原因,千百年来月亮也做不到逢节遍出,但月饼可从来都没缺席过。然而月饼出现的时间可比中秋节晚多了。月饼的雏形出现在北宋,但直到清代,它才长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精致样子。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大文豪苏东坡给出了最经典的答复:圆圆的饼吃起来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月亮,给人一种甜甜美美的感觉。所以,边看月亮边吃月饼,嘴上、眼中、心里都会收获甜甜的幸福感。




另外,月饼一定要做成圆的,象征的是家庭的团圆、幸福和美满。形状太奇怪的月饼就不要吃了,过节怎么吉利怎么来吧。







中秋吃螃蟹,历来是文人雅士的一大爱好,吃螃蟹也能吃出一种文化,应该也只有中国人了吧。螃蟹在中秋餐桌上流行开来始自明代宫廷,而后一直风靡不衰。




螃蟹还有一别称:“无肠公子”,这个说法来自东晋的葛洪。




吃螃蟹也是有讲究的,俗话说“九雌十雄”,九月吃母螃蟹,十月吃公螃蟹。虽然螃蟹自古以来就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所喜爱,人们还为吃螃蟹专门发明了一套“刑具”:蟹八件,足以见得螃蟹吃起来太困难,所以螃蟹是绝不能上正规宴席的。要知道吃螃蟹能有多讲究,看看红楼梦就知道了。









中秋节时正是桂子飘香的时候,要是闻不到桂花的香味,岂不是太不完美了。桂花清雅高洁,香飘四溢,有“仙友”的雅号,而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爱书人中秋时分,折桂一枝,供案头清玩,岂不有趣么。




《山海经·南山经》中说“招摇之山多桂”。《吕氏春秋》更盛赞桂花:“物之美者,招摇之桂”。不赏岂不可惜?




中秋节,古人还喜欢饮用桂花酒。认为桂树可以通神,采花饮之可以延年。






菊花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种,中秋时节正值菊花开放,长久以来,中国人认为菊花有吉祥、长寿的含义。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最早关于菊花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



另外由于陶渊明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菊花还被赋予了象征士大夫高风亮节的含义。





中秋节还有赏灯、猜灯谜的习俗,自古以来延绵不绝。



中秋节的灯会规模是仅次于上元灯节的。在中国南方尤其明显。



但中秋的观灯、猜谜与元宵节不同,更倾向于家庭内部的小规模的灯会游戏,尤其是小朋友,往往这个时节都会在父母的陪同下提着小灯笼或是自制的柚子皮灯笼外出赏月。





自古以来,赋月佳篇就不在少数。最有名者当属《月赋》《月下独酌四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中秋帖
东晋·王献之


| 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

为即甚省如何然胜

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稀”。 《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闰中秋月帖
北宋·赵佶



| 释文: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 完 —



版权信息

编辑=楚旂

本文部分图片经

“珞珈山是另一个家”授权使用

转载请联系未读君



■ ■ ■




下面,还有更精彩的哦!

未读 周边产品


上面这个大萌神,有没有让你心动呢?或者,它有没有让你想到什么呢?9月26日,未读君的重磅周边产品《大橘子丝网版画系列》全网首发,期待你的支持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未读官方微店购买。




—投稿或商务合作—

请发邮件至:unreadsky@163.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北京人过中秋节,局气!有面儿!
盘点:这些中秋习俗背后的故事,你都知道几个?| 中秋特辑
中秋节???老天津的犄角旮旯(五百九十五)
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月升月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