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换种方式讲西汉(27)| 帝王史上“第一代仁君”,初登基他做了什么

刘弘(?―前180年),西汉后少帝,原名刘山,曾用名刘义,汉惠帝刘盈之子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这话似乎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刘恒很开心,刘弘则惨得多。


新皇登基,皇宫要重新清扫,刘弘自然也是不能接着住了。齐国兄弟中东牟侯刘兴居是个滑头,原以为自己大哥齐王刘襄是新皇的不二人选,谁知半路杀出个刘恒。要是刘襄登基,那自己闭着眼也少不了好处,可刘恒跟自己可没什么感情,自己又没有哥哥朱虚侯那样的功劳,想有所得就要抓住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事情去做好。刘兴居表示,平灭吕氏自己就没啥功劳,不如让太仆夏侯婴带着自己一起去清扫皇宫。


小人分很多种,狐假虎威是小人的常见类型,刘兴居也是这类小人中的典型。到了皇宫后,夏侯婴还没说什么,刘兴居就抓住刘弘凶道:“你不是刘氏的后代,不能当皇帝。”接着又神色嚣张地转过头去挥了挥手,示意刘弘的侍卫们放下武器。侍卫们都懵圈了,大哥你几个意思啊,从哪冒出来个你在皇宫到处颐气指使的。结果侍卫们也不听他的,这搞得刘兴居很尴尬。


宦官头子张泽一看这尴尬的场面,赶紧上去帮刘兴居打了个圆场,跟侍卫们解释了一番,自然免不了忽悠几句刘弘并非惠帝亲生之类的。这样一来,侍卫们也只好放下武器。皇宫既然容不下刘弘了,夏侯婴就叫来了一辆车,载着刘弘出了未央宫。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刘弘无力地问道:“你们这是要带我去哪里?”夏侯婴回答说:“出去换个地方住。”此时的刘弘一切都身不由己,也只好听之任之。话说回来,刘弘自从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又有什么时候随心所欲过。只不过曾经的他,是被人推着走向了山峰,而此时,刘弘又被人推着掉下了悬崖。


至于结局,自是不必赘述。



有一个人我自然是不会忘记,张嫣。(之前就说过,关于张嫣的一切,正史记载太少,所述一切皆是野史,不过是我认为真实度非常高的野史。忘了是出自哪本野史的自己翻翻前几章找,谁让你们看文不用心的。╭(╯^╰)╮)换种方式讲西汉(22) | 德色兼绝的处子皇后张嫣——小编送链接了。


虽说群臣不敢对张嫣自行做出什么处罚,但是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张嫣给杀了得了;也有的人认为,杀了张嫣有点夸张,不如送去织房当苦力。好在是还有不少有良心的大臣,这些人为张嫣力争道:“孝惠皇后茕独可悯,而且惠帝当年聘以殊礼。孝惠皇后母仪天下,未尝失德,岂是咱们当臣子说处置就处置的?如今天子继惠帝之统,如果天子跟孝惠皇后有亲,那就是嫂叔;如果跟孝惠皇后有义,那也是君臣。不如按照礼仪,与太后皇后列为三宫,则恩义兼有了。”


结果有些人还是不依不饶,反驳道:“当年孝惠皇后杀掉美人而夺其子,估计也是个险悍妇人。要是把这么一号人放在宫中,那就是放了只母老虎在深山里,以后总有一天要出来咬人。”


结果就这样,两派的人就杠上了。保张嫣的人又反驳道:“我听说孝惠皇后是很有懿德的人,杀美人夺子那是吕后干的,跟孝惠皇后无关。况且如今惠帝诸子都叫咱给杀了,咱要是再杀了孝惠皇后,岂不是都要蒙上不韪之名。我看还是让天子定夺此事吧。”


就在两派争执不下的时候,刘兴居这货又出来了。刘兴居表示,这事要是让新皇知道,那太为难新皇了,不如哥出头解决此事。不像他哥哥刘章,专挑难度系数高的事做。这种没有性命之忧的事,充大头的永远都是刘兴居。


黎明时分,刘兴居率人进入长乐宫,命令人催促张嫣收拾离开。期间令张嫣十分仓促,简单的梳洗过后连衣物都不准收拾,没收了张嫣的所有物品。


东方未明,张嫣乘车前往北宫。按此景象,放在别人是凄凉,换作张嫣倒有凄美景象。不少人听说孝惠皇帝被废,都出来夹道观看。人都是看脸的,众人看着张嫣坐在车上,不时清风扶发,皆赞叹张嫣为天人,因此对张嫣大生怜悯之情,纷纷不满道:“如此福德之相,为什么要废了呢?孝惠皇帝在位七年,不失为令主,如今陵土未干,大臣们就欺负人家孤儿寡妇,实在过分了!”


不过此时失去了丈夫和外婆的张嫣,只能对刘兴居言听计从,被幽禁在了北宫之中。张嫣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失势后的张嫣,连宫女都能随便欺辱她,平日里被禁于幽室之中,唯有逢年过节或是惠帝祭日,张嫣方得以出行片刻。



善因结善果。张嫣平日为人亲善,不论对方身份如何。其中有一个受过张嫣恩惠的侍女,在不久之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皇后,将张嫣从苦境中拉了出来,那位侍女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文帝皇后,野史中称其名为窦猗房(唐司马《史记索隐》引皇甫言,云窦后名猗房。不是错字X3)


虽说张嫣有无数次谢幕的机会,可每每将竟之时,总是于心不忍。那么之后的事情,我们就之后再说吧。


现在,新皇继位,我们就再说回到刘恒身上。想想当年楚汉之时,许负为薄姬算命,曾预言刘恒为帝,几十年过去,没想到预言实现了。




在我看来,三个词就能大致概括刘恒:智慧,内敛,仁厚。而且刘恒其人,颇有些墨家风范,这个以后慢慢说。


通常来讲,一说到汉文帝,大家会想到“文景之治”,而一想到“文景之治”,大家又会想到无为而治、轻徭薄税等一系列政策,搞得好像文帝只是懂得民间疾苦,只会减轻百姓负担而已,凭着这两样就制造了文景盛世。其实不是,一切的表象,都是因为文帝那十足的智慧和内敛让大多数人看迷了眼而已。在我个人看来,西汉皇帝中,唯文帝和宣帝最具智慧。当然了,西汉的皇帝总的来说都还是不错的,智慧也大都非凡,只是个人认为此二帝当为翘楚。你要是不认同也无所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像是我爱范蠡、张良,你爱文种、陈平,那又有什么关系。


智慧的皇帝,都是希望有所作为的。想有所作为,首先就要控制住权力,以免政令未出,反遭权臣所控。文帝知道,想要掌控权力,就必须要在朝中有自己的亲信。可刘恒多年身处边地,在朝中毫无势力可言,所以刘恒只能扶持新人和亲信,削弱元老的势力。而刘恒也知道,这件事情,自己决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否则一定会撑死自己。


提拔亲信这件事,有的是宜缓不宜急,有的则是刻不容缓。朝中一些位置可以先留给元老功臣,可关于自身安全的事,那必须立马得到保证。所以刘恒登基后立刻任命了从代国跟随自己一同前来的宋昌为卫将军,掌管两宫卫队及南北军。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一连串地掌握了京城和皇宫兵权后,刘恒才松了口气,慢慢地回到前殿开始坐朝。


太平年代的皇帝们,第一次坐朝干的都是一件事,赏!刘恒先是下诏大赦天下,又赏了百姓们每家的家长一级爵位,按每百户为单位进行赏赐,赏了无夫无子的妇女们一头牛,十石酒,允许百姓们聚会饮酒五天。好吧,每百户一头牛是少了点,不过也不是人家刘恒抠门,实在是当时国力有限,牛作为重要劳动“工具”也是稀缺,所以只好如此。不过刘恒和窦皇后两人的确很抠,这种抠也只限于对自己,对别人尤其对百姓,真的一点都不抠。


之后,刘恒对群臣说:“吕产自任相国,吕禄为上将军。假托皇帝诏命,派将军灌婴率军攻打齐国,妄想取代刘氏。而灌婴却驻守荥阳按兵不动,并与诸侯共谋平灭诸吕。吕产图谋不轨,丞相陈平与太尉周勃谋划夺了吕产等人的兵权,朱虚侯刘章率先捕杀吕产等人。太尉周勃亲自率领襄平侯纪通持节奉诏进入北军。典客刘揭亲自夺取吕禄的将军印。为此,加封太尉周勃食邑一万户,赐金五千斤;加封丞相陈平、将军灌婴食邑各三千户,金两千斤;朱虚侯刘章、襄平侯纪通、东牟侯刘兴居各加封食邑两千户,赏金一千斤;封典客刘揭为阳信侯,赏金一千斤。”多亏了刘章和刘兴居是亲兄弟,要不然非气吐了血。刘章冒着生命危险诛灭吕氏一族,反倒跟个打扫皇宫的刘兴居一个待遇。不过纵是如此,也让刘章憋了一肚子气。


刘恒该封赏的封赏了,京城的军权也握在手里了,接着又开始了第二个动作。刘恒做了一个表面上皆大欢喜,实际却暗藏玄机的决定。刘恒下令,将陈平降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而灌婴则代替周勃担任太尉一职。可见,刚登基的刘恒真的是很缺乏安全感,跟军队有关的一切都要抓紧控制住。而由此看出,刘恒的确是将灌婴作为了自己人,从之后的事情中更是能够看出。



周勃倒是没有什么怨念,反而有点开心。毕竟出将入相这种事,谁不想做到呢?实际上刘恒这一笔,也有意无意地给周勃埋下了祸根,而周勃并不知道。


作为一个仁厚的帝王,刘恒又将之前刘友的儿子刘遂立为赵王。将琅邪王刘泽封为了燕王,之前被吕氏所夺齐楚两国的土地都归还给了齐楚两王。


这一举刘氏宗族也十分开心,刘遂白白捞了个王,刘泽也从小小的琅邪王变成了燕王,齐楚两国又回到高祖时代的疆域,谁会不开心呢?其实,齐王刘襄还真的是不开心。


刘恒继位新皇,最不爽的就是齐国上下了。原本齐国君臣都卯足了劲,也一厢情愿地认为刘襄才是下一任汉朝皇帝,实在不料,天违人愿。比起皇帝的位置,这点失而复得的土地又有什么好开心的?那种处心积虑了多日,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真是酸爽。有多酸爽呢?刘恒登基的当年,就把刘襄给活活地酸死了。从另一个角度说,就这心理素质,得亏没成为新皇。


倒霉的也不是刘襄一人。诸吕平定后,灌婴就替刘恒敲打了一下齐国中尉魏勃。灌婴派人召来了魏勃,将魏勃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问他为什么要教唆齐王起兵。


魏勃赶紧辩解道:“家里失了火,哪有空闲告诉家长再去救火?”说完就退到一边腿肚子直打哆嗦,看着灌婴阴冷地盯着自己,魏勃想说什么又始终说不出口。终于算是给灌婴逗乐了,有些人表面凶狠似虎,真遇上事倒是不如初生牛犊。灌婴笑着调侃道:“人家都说魏勃很勇敢,没想到也不过是个平庸无能之辈。这种人能有什么作为?”至此,灌婴也不再将魏勃当回事了,因为灌婴知道,魏勃这种人不足成事,没什么可担心的,也就免了其罪。


刘肥和刘襄这对父子真是怪倒霉的,刘肥死了谥号是“悼惠”,而刘襄则是“哀”,听这谥号就知道俩人够倒霉。刘襄死后,儿子刘则继位,也就是齐文王。结果这刘襄的儿子更倒霉,刚刚收回了失去的封地,自己上任后就又被划出去两个郡。


在刘襄死后,刘恒立刻把城阳郡赐给了刘章,封其为城阳王;又将济北郡给了刘兴居,封起为济北王。刘恒这一招,又是表面上皆大欢喜,背地里暗藏杀招的一步。虽然没有后来贾谊的《治安策》那样明确地定制削藩计划,也没有武帝时期“推恩令”那样彻底执行。但是在文帝登基之初,就已经有了削弱诸侯国的意向。


春秋时期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医术最高?”扁鹊表示,大哥为最,二哥次之,自己最差。然后解释,因为自己大哥总是在别人发病之前就能洞悉病情,为病人提早下药铲除病根,所以最牛;二哥则是在病人稍有病情之时,就能针对下药,且药到病除,所以次之;而他扁鹊自己是等病人们彻底发病之时再去行医治疗,所以三兄弟里以其为末。


在针对削藩这件事上,文帝就颇有扁鹊大哥的感觉,“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在诸侯王还没有什么动静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问题,开始有意识的下药;而贾谊则是在两王叛乱后,提出了《治安令》,也很有扁鹊二哥的本事;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虽然最晚,但也是药到病除,所以也算得上是位神医。最不入流的就是晁错,不但病没治好,还反倒差点治死了病人。


诸侯王的问题在西汉延续了很久,之后会有很多机会说道。我们接着说说刘恒初登基的那些事。


刘恒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废除收奴连坐律令。文帝觉得,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规则百姓阻止暴行的,引导人们从善的工具。犯了罪的人治罪也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连累他们那些无罪的亲人呢?甚至还要被收压为奴,倒霉的几世不能翻身。这种法律实在苛刻。


可刘恒一提出自己的这个想法,大臣们就有人表示不赞同了。有的大臣认为,百姓不能自治,所以才制定法律来阻止他们做坏事。无罪的亲属连坐,是为了让想犯罪的人心有牵挂,不敢随便犯罪。这种法律由来已久,不做改变比较好。


虽然大臣们这么说,可刘恒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反驳道:“法令公正百姓就会忠厚,判罪就得叛的百姓心服口服。而且引导百姓向善,靠的是官吏。要是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不能用公正的法令去规则百姓,那会适得其反,逼着百姓犯法。这样的法律,我是看不出有什么好的,你们再去考虑考虑。”


百姓们一听皇帝如此仁厚,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一个个赶紧拍着马屁遵从了刘恒的意见。


这样一来,经过几代的仁政,“挟书令”、“妖言罪”、“连坐令”等苛政废除后,汉朝逐渐地脱离了一些秦朝的影子,变成了一个仁厚且较为开放的封建帝国。


你来我往,大臣们听了帝王的意见,那大臣们也要还帝王一条献言。大臣们表示,皇帝应该为了宗庙社稷,尽早立一位太子。


不像后来很多皇帝,一听立太子就联想到党争、归附,所以各种不爽。刘恒听了大臣们立太子的建议后,反倒心里暗喜,因为刘恒知道,这是大臣们认可自己的一种表现。不过刘恒还是向大臣们表示,自己德行浅薄,神灵还没有接受自己的祭祀,百姓也没有对自己这个新皇表示满意。我不但不能禅位给贤明的人,还要急着立太子,这是加重了自己的失德,怎么向天下人交代啊?


大臣一听,就反驳了,哎皇帝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你立太子那是为了宗庙社稷,正是因为心系天下所以才要确立太子。


文帝歪了歪头,说道:“楚王是我的叔父,年纪大,所见所闻也很多,又懂得治国。吴王是我兄长,淮南王是我弟弟,兄弟们和许多有功的大臣都是贤良有德之士。如果能从这些人中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继承我的事业,那是国家之幸,天下之福。现在不去选择那些人做我的继承人,反倒要确立太子,人们会认为我是忘了那些有才有德的人,而一心想着自己的儿子,说我不为天下人着想。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对。”


看到这,觉得刘恒的确是个很可爱的帝王。虽说刘恒心里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帝业,但刘恒又的确是个很在乎天下人看法的帝王。所以刘恒的此番言辞,也并非尽是虚伪。做个普通人不需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可身为帝王,在意史书和天下人评价的,一定是个优秀的帝王。


大臣们当然不会就此罢休,当即说道:“以前商周建国,长治久安逾千年,古代王朝中没有谁比他们更长久,这就是因为他们及早确立了太子。确立了继承人必须是自己儿子的办法(呃……殷商经常传弟弟,呵呵)。这些都是由来已久的。高帝当年亲自率领文臣武将,第一个平定天下,分封诸侯,成为我朝太祖。诸侯王和列侯头一个受封的也都成为各国始祖。子孙继承,世代不绝。这是天下大义,所以高祖才确立了这个制度以安定人心。现在如果当立不立,而从诸侯宗室中重新选择,那可就违背了高祖的意思了。改立别人的作法不合适。”大臣们废话了一大堆,连太子的人选都帮刘恒选好了,继而说道:“陛下的儿子中启最长,纯厚仁慈,请立他为太子。”这话要是放在后来的许多皇帝,那这群大臣基本不是要被贬也就离死不远了。


刘启

刘恒一看大臣们说了这么多废话,态度又这么坚决,也就没再说什么,便从了大家的意,立了刘启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接着,刘恒为了明确子继父业的合理合法性,又赐给全国人子继父业的人每人爵位一级。


值得一提的是,刘启并非刘恒的长子,而是刘恒的第五个孩子。在刘启之前的四个哥哥都不知道怎么地就死了……这在现在看来诡异,即使在古代,一连死了四个孩子,也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不但如此,刘恒当年为代王时的代王后也在刘恒登基前去世。看来除非命硬,不然还抵不住刘恒这克老婆克孩子的命。


上一期:换种方式讲西汉(27) | 灭诸吕,刘恒“被迫”登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文帝:外人看他是宽厚仁孝,其实隐藏深得很,帝王之术极为老练
难得好人:汉文帝刘恒
帝王家事之汉文帝刘恒:因过于平庸被推上皇位,刚上位就大开杀戒
那些失意的王爷们:汉济北王刘兴居
刘恒被推举为汉朝新皇帝,他怕上当受骗不敢进京,试探几次才动身
中国皇帝趣闻录——《废皇帝》之刘弘:破巢之下傀儡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