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阮万国:以“灶”命名的历史记忆


地名是历史的坐标。中国是世界上地名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传说中的地名存在5000多年前,见于甲骨文记录的地名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慈溪以“灶”命名的地名很多,这与产盐的历史有关,地名向我们传递着历史的信息和文化的脉络。

古方志书《越绝书》中把“余”字,解作“盐”字,“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就是说余姚的名称由盐而演变,同时说明慈溪(原余姚)产盐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有了一定的规模,就有了石堰场、鸣鹤场、龙头场,呈现出越州五大盐占其三的辉煌,有了“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的情景。

盐产业的兴旺,引来了大量的移民热潮,为人口繁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劳动力的激增,产生了拓展的动力,就有了不断的筑塘御潮、围涂垦殖。慈溪筑塘,由来已久。在10世纪以前,随海涂地形和淤积程度的不同,各有筑圩(丘),谓之“散塘”。始见于文字记载的为宋庆历年间所筑的大古塘,大古塘自1047年始筑至1341年最终筑成,经历了将近3个世纪,至15世纪初筑新塘时,海涂积沙已北却10里许。而后,筑周塘、潮塘、二塘、三塘等等。以临杭州湾沙地煮盐,天长日久的来沙淤积,海岸线北移,涂老地淡,无鹾泥可刮,围涂筑塘,塘内垦殖成陆,盐民外迁(外来),再向塘外沙地刮泥煎盐,逐塘向杭州湾海岸线嬗递。煮盐产业繁荣了地方经济、养育了慈溪人,铸成了慈溪的历史。

《沈氏宗谱》记载:“粤溯兹土,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也。”可见现在慈溪的境内,唐代的盐灶记入了民间的家谱,成了妇孺皆知的史实。明清两代实行灶民户籍制度,凡煮海煎盐为生的为灶民,又被称为盐民、盐丁、锅民、灶户、灶丁等。“灶”是旧时煮盐所用最后的工具,也是整个产盐过程最关键的一道生产工序。它的生产辐射范围涉及1~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每个灶有1-2公里的间隔,每个灶都拥有自己的灶户,灶户组成了村落,村庄的命名也理所当然以灶为名了。在历史上慈溪号称“浙江盐都”,其境内曾以灶命名的村落、道路、江河十分普遍。

慈溪市境内的中河水系,至今还留存着不少以“灶”命名的江河。例如:白沙菜市场西门的二灶江;市行政中心东侧的三灶江;楼家新村东边的六灶江,等等。

以“灶”命地名的更加普遍。坎墩街道的二灶市村、三四灶村、沈五(五灶、沈家甲)村就是以灶演绎而来。又如胜山镇的西部地区,有完整以序号排列的自然村地名:一灶村、二灶村(墙里、河东)、三灶村(路南)、四灶村(罗家路)、五灶村(胜西村)、六灶村(现属坎墩四塘南村)。七塘公路一带的灶名更加清晰,城区东外环线直通杭州湾新区的“胜新公路”与七塘公路的交叉口为界,以东的自然村称为一灶(下一灶)、二灶(下二灶),以西是三灶、四灶,四灶浦江以西为五灶、六灶。再往西又是一遍排列,如相公殿称二灶街(上二灶),西边还有西四灶,原来的东二供销社,人们称为“四灶社”等等。

明嘉靖三十九年,为了拯救明朝财政危机,经严嵩推荐,嘉靖皇帝破例任命鄢懋卿为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的大任,节制八省,其权力为自《盐铁论》以来官职之最。他颁布了一系列的盐政措施,为嘉靖皇帝获取了许多银子。例如,老百姓至今还在流传“鄢懋卿直甲分丁”的俗语,就是指鄢懋卿当时对“灶户”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在灶以下分甲,每灶一般为十甲,甲以丁主姓氏命名,成为永久性的“盐丁”。

现在杭州湾开发区的下一灶行政村,七塘以南的地畈还是以陈丁、陆丁、黄丁、张丁、冯家甲等姓氏称谓,把阡陌的耕地以三四十米至八九十米不等幅度划分,每甲之间有河沟隔断,留存着历史的记忆。当然,随着历史潮流的变更,地甲也起到了明确产权和嬗递筑塘围涂的投资规模之作用。同时,掘沟翻土,有利于增加新围海涂地面的高程,增厚耕作层,也有利于农田排灌。

鄢懋卿的“追征补缴”措施,以彻底清查嘉靖二十一年以来的正课和余盐旧账运动,十八年的遗漏税一次补缴,以及规定已经逃亡灶丁的税额由留场者补缴。据记载,单就两淮的余盐,当年征收的白银由六十万两增加到一百万两,当时的盐赋超过了唐、宋时期以来“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额度。真是横征暴敛,害苦了盐民。

平民诗人吴嘉纪在他的《陋轩诗·绝句》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盐民熬盐的艰辛:“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淮南中十场志》季寅在《盐丁苦》诗中所说:“盐丁苦,盐丁苦,终日熬波煎淋卤。胼手胝足度朝昏,食不充饥衣难补。每日凌晨只晒灰,赤脚蓬头翻弄土。催征不让险天阻,公差迫捉如狼虎。苦见官,活地府,血比连,打不数。年年三月出通关,灶丁个个甚捶楚。”描述了盐民苦似奴隶的生活。

独特的生产方式和恶劣的生存环境,逼使盐民们负重前行,百炼成钢。他们利用盘铁轮流煎熬取盐,24小时为“一伏火”。由于盘铁厚大,难以烧灼,因此每举火一次,通常需要连续生产15天左右,数家灶户集中轮流操作,团煎共煮。

慈溪用灶煮盐的方法到了清咸丰二年才逐渐改为盐板日晒,民国初彻底废除。盐对慈溪做出了历史贡献,慈溪人民对“灶”怀有特殊的情结。

地名是历史的坐标。有了这个坐标,历史的空间因素就能准确地复原或重构,国家、民族、人民的记忆就不会断裂和消失,历史文化就有了延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霍与瑕
大明王朝1655:第31集、第32集剧情介绍
慈溪地名的历史由来
宁波“十四五”重大文旅建设项目系列介绍(慈溪篇)
江南水乡,滨海福地,慈溪这座小城有你想要的诗和远方~
独爱上海花一朵?周末何不与宁波的花海来一场浪漫邂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