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忠实:人生九问

编Saying:

1998年秋天,刚进文汇报不久,作为当时笔会最年轻的编辑,我去西安拜访了陈忠实先生。

第一印象,与他的《白鹿原》带来的惊心动魄、元气淋漓迥异的是,他整个人非常质朴、平和与淳厚,再细看,脸上深刻的皱纹和深邃的眼神又让人感到了与作品相通的一种厚重力量。这就对了,大作品需要大力量。我当时心里暗暗想。

他对笔会印象很好,加上我谈了对《白鹿原》的读后感,他听了也很高兴,因此我的约稿非常顺利。但是就在整个“工作流程”接近尾声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个插曲,就是我在他的书架上看到了杜鹏程先生的书,顺口说了句“我在我家见过他”之类的话,他很惊讶,于是引出了我父亲,“什么?你是潘旭澜的闺女?嗐!”然后他一下子站了起来,脸上露出“没承想在这儿遇到自家人”的笑容,声音也高了八度:“你是潘旭澜的闺女啊!你怎么不早说?!咱们还在办公室说什么哪?嗐!什么约稿不约稿的,我请你吃饭去!走,走,走!”

现在,他题赠的《白鹿原》,还有两本散文集,都好好地放在我书架上。可是他,不在了。

因为他,今天的文学圈内外,一片惊呼、痛惜和哀悼。特别强烈,特别真。

一个名作家,不一定是个文学史范畴里的好作家;一个好作家,也不一定是日常意义上的好人。但是陈忠实,他是个名作家,更是一个好作家。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好人。是不是这样的担负,让他太累了?

——文汇报首席编辑 潘向黎

 

陈忠实在自己的书房


一、请在一百字以内写出自己的特点、身份和成就。

 

从来似乎都没有总结过我有什么特点,至今仍然说不清楚。

 

我的社会身份是作家,家庭身份是儿子、丈夫、父亲和爷爷。我出版过28种版本的小说、散文书籍,其成色自然不能以获过多少次什么级别的奖项来评说,我更看重读者的阅读印象。我只是做到了截至目前的种种努力,包括社会、人生和文学的思考和探索。

 

二、你是怎样看待人生机遇的?

 

首先承认人生存在着机遇,且不止一回。

 

机遇应该是在较宽泛的社会层面上对一茬子人同时存在的,才具有意义。能否抓住机遇,首先是要有敏锐的思维和切实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实力,即成就某项事业的实力,才可能在这项事业上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不具备成就某项事业的实力,即使抓住了机遇,哪怕是天赐良机,机遇仍然会流失。

 

当然,这个实力自然包括物质的和智力的两个方面,未必都是一次性具备齐全了的。物质有一个积累扩大的过程,智力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后者,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要博采一切人类优秀的成果,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开启思维疆域,不断地冲破思维定势,才能实现一次突破又一次突破,才能完成新的创造,取得属于自己的在某项事业上的成就。

 

三、你认为什么才算成功?

 

一个人对上帝赐予他的或多或少的智慧,通过不懈的努力而发挥到了极限,甚至超极限发挥了,都是成功。一个具备创造原子弹的智慧的人创造了原子弹是成功,如果创造一个普通的常规炮弹,就浪费了智慧也浪费了生命。

 

在正常的合理的社会环境里,能否走向成功,靠科学的方法,也要有科学的态度。首先是科学的态度,才能遵循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在我看来还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实事求是。任何虚妄的投机的行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延误走向成功的路程,造成智慧的浪费。

 

四、你是如何处理身边的各种干扰的?

 

我用主动的方式坚决排除了一些干扰,譬如截至目前依然无止无休的各种媒体的采访,先是劝说对方,申明对我的宣传已经够了,没有再宣传的必要了。劝说不下就反诘一句:你总不能宣传到让观众(包括读者)一看见我的脸就想吐唾沫吧!十有十回就把好心的采访者震住了。

 

我也选择比较被动的逃躲的办法,排除连续不断的各种挂着文化名义而另有所谋的研讨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之类,我在这些场合仅仅只是一块招牌,连任何文化的气味也闻不到的,常有一种悲凉的心理感受,便在无奈时逃躲起来。

 

五、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以至诚和尊重为基调的生存环境,比物质的多寡更重要,比环境的污染更迫切。我无法承受一边工作一边又要提防老鼠偷咬脚后跟的境遇。

 

六、你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从青年时代起,一直喜欢把“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字牌放在墨水瓶旁边。近十年以来,偏重于这样一种意思,只说自己想说的话,尽量不说自己不想说的话。用一句民间俗语来概括:自己的头由自己摇。对于我这样经历的中国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头由自己来摇,既是人生立世的启蒙,也是自己活人成事的基本之点。这句蕴含着哲理也蕴含着民间智慧的谚语,启示我努力地体验社会和人生,然后发出自己的声音,且不管它宏大或微渺,只求是自己的就足以心地踏实了。

 

七、你尚未实现的人生梦想是什么?

 

我无梦想,我只有文学理想。我的理想从来都是文学创造。我不喜欢“梦想”这个词,因为它太虚幻。我想以自己的新的创作不断展示自己的独立体验,直到拿不起笔的那一天。

 

八、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独自坐下来喝茶,哪怕什么也不想,进入一种无思的恬静,是最有益于身心的健康的。看体育竞赛,我在那种激烈的竞争中感到的是一种无所企及的酣畅淋漓,心理舒展了,精神张扬了,情绪亢奋了,完全是一种享受。当然,在我看来,体育竞赛是最公平的,尽管球场有过黑哨,其它项目也有过黑分,但总体来看,仍是人类所有具有竞争意义的活动中,最具透明度也最公平的一种。我尤其喜欢看高水平的足球比赛,但涉及到国家队的重要国际比赛,涉及到陕西队的命运的比赛,哪怕水平不高,我仍然喜欢看。在体育竞争中,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甚或是一个地方主义者。当然,工作之余,与孙子逗玩也令人忘乎所以。

 

九、你是如何看待名利和金钱的?

 

坦率地说,文坛本身就是一个名利场,任何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不可能摆脱名和利的诱惑。这情形有如磁场,除非你脱离文坛,兴趣转移甚至改走他途。

 

我向来不说淡泊名利的话,我以为这样说法总带有某些勉强或做作,或者如身在磁场内还要摆脱磁场的辐射一样。不断地过分地表白自己的淡泊,反而使人容易产生虚伪的印象。

 

作家写小说是给读者看的,喜欢读你的小说的读者多了,作家不可避免地就出名了,知名度也就高了。你写的小说读者不喜欢,或者读者很少,知名度自然就小,这是很自然的事,合乎情理的事。这个道理和演员的演出效果是一样的,赵本山和黄宏靠自己的演技赢得了观众,被观众所喜欢,这是很好的事呀。他还有什么必要再三再四地表白自己淡泊出名这样的蠢话呢!反之,如果不是靠杰出的表演技艺,或者说不具备这样的技能,他们两人即使斥巨资在全国媒体上做一年自我标榜自我吹嘘的广告,也是难以达到今天这样几乎家喻户晓的知名度的。

 

作家靠作品赢得读者,也体现自己的创造价值。作家依靠自己的作品造成了在读者中间的知名度,是顺理成章的,不仅无可指责,而且应该得到鼓励。中国早应该多出几位享有盛名的作家,像托尔斯泰之于俄罗斯,歌德之于德意志,马尔克斯之于拉美,鲁迅之于中国,已经不是个人的名誉的事,而是一个民族的财富和骄傲。

 

文坛上时不时地流行一些自吹自捧的事,他吹他捧的事,更如早就有人讥讽过的哥们姐们互吹互捧的事,确也能在文坛奏一时之效,然而一到真实的读者层里,就很难奏效了,更不要说严峻的文学史了。

 

同样,利与名是捆在一起的,作品发行量大,就可以获得优厚的酬金,可以改善生活也改善工作条件,同样是合理的。我基本上遵从以自己的劳动(创作)获得生存和生活的物质。至于金钱,如果脱开名利中“利”的含义,而单纯去论述金钱,话题就太大了,超出这篇小文的范围了。

 

本文刊于19991218日《文汇报·笔会》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北3位作家,谁的成就更高?
白鹿铭心 黄河流痛
陈忠实
《白鹿原》原作者陈忠实谈文学说文坛
作家陈忠实:老友相继凋零倍感人生匆促(图)
怀念:长安犹存白鹿原,世间再无陈忠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