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外历史】法国大革命中的红颜宰相——罗兰夫人

  罗兰夫人(Madame Roland,1754—1793年),原名玛侬·让娜·菲利普。罗兰夫人和罗兰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吉伦特派领导人之一。她才华出众,被称为“大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她和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影响法国大革命的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她和丈夫罗兰都支持大革命,属于温和的中产阶级民主温和派。罗兰夫人主持的沙龙非常有名,在她的丈夫担任革命政府的内政部长期间,以罗兰名义发出的许多文件、法令都出自她的手笔,她的观点也左右了大革命的动向,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有重大影响,有“红颜宰相”之称。


天赋过人、与众不同的少女


  玛侬生于启蒙运动时代的法国。玛侬出身于巴黎的一个雕刻匠家庭,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她天赋过人,很小就开始认字读书,她求知欲旺盛,饱读历史、哲学、诗歌、宗教著作等各类书籍,表现出了非凡的学习天赋。当然,她也同那个时代的女人一样,从母亲那儿学会了烹饪和女红等。但是,读书是她最喜欢的事情,她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了学习。她擅长音乐和绘画,精通意大利语和英语,喜欢阅读英国的菲尔丁、理查森、蒲柏、莎士比亚等人的小说、诗歌。玛侬喜欢伏尔泰、孟德斯鸠,并深受卢梭的影响。从哲学研究中,玛侬变成了坚定的乐观主义者和个人尊严的拥护者。她偏爱那些讲述革命理论的著作,这些思想決定了她今后的人生,点燃了她对社会不公正的强烈不满,引导她走向了革命道路,并把生命终结于断头台上。
  宗教给了玛侬很大的影响,在她11岁的时候,她表达了想成为一个修女的强烈渴望。1765年5月,她的父母同意她去修道院修行一年。她进入了巴黎的妇女团体修道院,在那儿,她遇到了卡内特姐妹、亨丽埃特等人,这些人成了她终生的朋友。显然,修道院的生活并不适合玛侬。1766年春天,玛侬离开了修道院,之后,和她的祖母生活了一年。在他们一次少有的社交活动中,玛侬拜访了一位富有的贵族妇女——德博斯莫夫人,这位贵妇给年轻的玛侬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德博斯莫夫人表现出了腐朽贵族的自负和无知。在后来的生涯中,玛侬对贵族保持了一种批判和敌视的态度。
  这次拜访后不久,玛侬被人带到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a Antoinette)的奢侈居所度过了一星期。凡尔赛本身是一个宫殿林立和廷臣充斥的城市。那里集中着所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王室的奢华炫耀和骄奢淫逸。像玛侬这个年龄的大多数女孩都可能为这种皇家的盛大场面着迷,感到震撼。玛侬被允许观看和部分地参与盛大的宴会、演出、宫廷舞会、灯展,以及使用大使们和亲王们镀金的马车。这个年轻的少女,虽然刚从儿童时期和修道院的孤寂中走出来,对于这所有的豪奢竟一点也不惊奇,她用一副哲学家的谴责眼光悲哀地注视着这些场面。大臣们的卑躬屈膝激起了她的轻蔑,她对比着豪富、挥霍无度的宫廷与重税之下的穷人缺乏舒适的居所,深深地思考着君主专制主义的价值——为了纵容少数人放荡的享乐而使得百万人挨饿。玛侬感觉到自己心灵的和外在的魅力被拜倒在地位和权力神龛前的人们完全忽略,她的自尊也被深深地刺痛。她鄙视巴黎的轻佻,她那年轻的胸膛跳动着在精神上和成就上成为贵族的渴望。因此,当她同龄的其他孩子都在玩耍时,她却在梦想着贵族的覆灭和国王的倾覆,梦想着人类的自由、博爱、平等。


不爱权与贵,但求灵魂一知己


  玛侬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才女的名声已经传遍开来。成年后的玛侬身材苗条纤美,容颜俏丽,头发浓密黑亮,眼睛明亮动人,声音甜美深沉,举止温柔、谦恭、含蓄、优雅、高贵。可以说,在美人辈出的法兰西,玛侬依然称得上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女。一个在心灵和容貌上都如此迷人的年轻女子,不会不引人关注,很多追求者相继出现。
  玛侬的父亲把商业视为财富之源,把财富视为权力和尊严之源,他非常希望女儿能接受一些相识的、家族从事商业的年轻人提出的有利可图的求婚。但玛侬根本没有这种想法,她那骄傲的灵魂对这种结合深为厌恶,她不能想象她的灵魂与那些把精力花费在买卖上的人结合。于是,她宣布,除非有一个人和她志趣相投、志同道合,否则,她宁愿不要丈夫。
  曾经,一个非常富有的肉制品商人向玛侬求婚,他的财富吸引了玛侬的父亲,父亲很希望女儿能够接受这次求婚,对于父亲的催促,玛侬坚定地拒绝了。
  她拒绝了众多富家子弟和贵族的求婚,只求一灵魂知己。
  通过自己的好朋友索菲亚·卡内特,玛侬结识了亚眠的一位绅士——罗兰先生。罗兰生于殷实之家,官居制造业督察员的重要职位。他把时间主要花费在旅行和做学问上。他几乎对与政治经济学相关联的所有学科都深感兴趣,对政治经济学这门重要的学科投注了很大的精力,写了一些关于商业、机械、农业方面的文章,这使他在文学和科学界颇享有盛誉。罗兰的声音浑厚响亮,说话方式简洁有力,并且爱用警句。言谈之中处处流露出渊博的知识,并包含着给人以启发性的思想。
  玛侬,热情浪漫的玛侬,从这位沉静的哲学家身上,看到了一位古代的圣人,她几乎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罗兰先生的一切感情都与洋溢在自己头脑中的高贵情感相一致。玛侬找到了她一直没有找到的东西——一颗能真正引起共鸣的灵魂。
  玛侬讨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不成熟男子,经过仔细地权衡,最终决定嫁给比自己年长20岁的罗兰先生。1780年她和让·玛丽·罗兰结婚。罗兰夫妇很引人注目,因为罗兰看起来更像她的父亲而非她的丈夫,罗兰夫人则头发秀美,皮肤白皙,散发着年轻的活力。
  婚后的6个月里,罗兰夫妇居住在巴黎,尽管罗兰的办公室在亚眠。这段时期,罗兰越来越信赖妻子的才能。罗兰夫人帮助丈夫校订他的作品,不仅成了他的秘书,而且成了他的抄写员,编辑、校对者,最终成了共同的作者。在巴黎,她和很多学者、科学家都很熟悉,并保持了终生的友谊,如植物学家路易斯·波斯克,很多人都迅速地为罗兰夫人的智慧和个人魅力所吸引。在1780年秋天她离开巴黎,前往亚眠。1781年10月4日,罗兰夫人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女儿。
  大革命爆发前,罗兰夫人远在法国的乡间拉·普拉蒂尔,家庭生活安宁平静。除了和丈夫一起从事哲学经济研究之外,她还喜欢去附近照顾贫病交加的村民,然后是操持家务、教育孩子。做完这些后,她把仅有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都留给了热爱的诗歌创作和到田野中散步以放松心情。


吉伦特派的无冕女王


  “所有伟大事业的开始总有一位女性。”对于法国大革命来说,这种说法无疑十分正确。时事造就英雄,暴风骤雨般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把罗兰夫人推向了气势恢宏的历史舞台。她离开了自己平静的家庭生活,投身到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和革命运动中,只为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让法兰西获得重生。从法国大革命一开始,她和丈夫就支持反对派的目标。她察觉到国王阴谋反对革命,当这成为现实的时候,她确信革命运动只有废除君主制度才能成功。在里昂时,玛侬和丈夫成了一家革命报纸《法兰西爱国者》的主笔,鼓吹革命学说,宣传卢梭的人权理论。1790年11月,革命的同情者在里昂地方议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罗兰被任命为一名官员。
  里昂是经济危机的中心,财政困难,为了缓解危机,罗兰被任命为向国民公会贷款的谈判员。1791年2月,罗兰夫人与丈夫一道前往巴黎。在巴黎,罗兰夫人第一次举办了她的政治沙龙。很多著名的革命领导人物都参加了,包括布里索、罗伯斯庇尔、傅佐、佩蒂翁和托马斯·潘恩等。


 ▲罗兰夫人画像


  1792年3月,路易十六任命了包括罗兰为内政部长的新内阁。罗兰夫人已经证明是丈夫最得力、不可缺少的伙伴。当罗兰的同事与朋友跟他在家里讨论国家事务的时候,她常常在场。随着罗兰夫人沙龙的重新开放,罗兰夫人成了新政府的社交和政治核心。罗兰夫人思辨清晰,信念明确,活力无穷,热情执着,才华出众,这些使她在大革命初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罗兰夫人既不是议员,也从未担任过任何公职,但巴黎政界送给她的头衔是“吉伦特派的无冕女王”。她是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党派最重要也最有能力的领袖,吉伦特派之党魁,名为罗兰,实为罗兰夫人。丈夫罗兰为法国内政部长,然大权实际掌握在罗兰夫人这位红颜宰相手中,她帮助丈夫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以罗兰名义发出的各种政纲和法令,几乎都是出自她的笔下。
  罗兰夫人以她的沙龙为基点,推动着革命的发展。罗兰夫人以其敏锐的政治头脑、超人的智慧和女人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当时的风流人物——多是吉伦特派成员,他们经常聚集于罗兰夫人的沙龙,讨论时政,拟定政策。大革命发生后的几个月里,许多巨变都发端于她的沙龙,国民公会中的许多议案都是在这里酝酿产生,许多成功的革命宣传家也在这里获得了灵感。罗兰夫人的意见左右了吉伦特派的政治走向,因此,罗兰夫人具有很高威望,甚至高于其夫罗兰之上。因为罗兰夫人在吉伦特派中的核心地位,使得吉伦特派对她极为崇拜,而雅各宾派则对她恨之入骨。也许,在世界历史上,之前,从来没有一个女人占据过这种位置,之后,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占据这种位置。
  这位拥有不平凡的容貌和风韵,而且更有不平凡的头脑和文采的女子几乎倾倒了所有的吉伦特派政治家。1791年,一个风华正茂仪态优雅的男子、吉伦特派的政治家博佐,出现在罗兰家的客厅。罗兰夫人沉睡了多少年的情欲在这一刻苏醒。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博佐,博佐也以同样热烈的爱情回报。虽然他们的灵魂已经互相属于对方,他们的肉体却无法结合。一个女性的最高美德,是谦让、容忍、服从,还有纯洁和忠贞,罗兰夫人的理性让她无法放弃对完美人格的追求。表面上,她仍然克尽一个妻子的操守和义务,内心却已经痛苦不堪。她甚至向丈夫坦白了一切,希望他至少能谅解这样一份柏拉图式的恋爱,但令她失望的是,丈夫的心胸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宽广,罗兰完全被醋意和怨愤所压倒。而就在家庭陷入危机的同时,罗兰夫妇的政治生命也陷入了危机。


革命祭坛上的殉道者


  1793年法国大革命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疯狂而盲目地向前飞奔。试图拉住缰绳将它制服的吉伦特派,和不断地抽鞭催它跑得更快的雅各宾派,两派的对立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斗争的结果是吉伦特派的全面崩溃。1793年5月,拥有武装的市民冲击国民公会,雅各宾派挟民众之威通过决议,尽数驱逐吉伦特派议员并在全城搜捕政敌。
  1793年5月21日,当21名吉伦特派代表被逐出国民会议被捕的时候,罗兰夫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安排好丈夫逃脱后,她并没有逃脱,而是呆在家中等待被捕。1793年6月1日早晨,罗兰夫人被捕,被关进监狱。她的丈夫逃到了鲁昂。在狱中,她得到了狱卒的尊重,被许可写作,并允许外界的朋友偶尔探望她。她在狱中写下了她的回忆录和自传,名为《请后代人公断》。在监狱生涯中,她保持着镇静沉着。一位英国妇女在访问过罗兰夫人后,写道:
  “在阴暗的牢房中,她用和部长府邸中惯用的温和快乐的语调谈论着,她告诉我她渴望死亡,她说起这些的时候神情沉静,使我确信她正准备以她那高贵的品质坚定地迎接死亡。”
  在狱中,罗兰夫人给雅各宾派的最大当权者罗伯斯庇尔写了一封著名的长信,她在信中写道:“我写信是为了给你启迪,命运变幻无常——民众的支持同样如此。看看前代那些革命人物的命运吧——先是人民的偶像,后是人民的统治者——从维特里乌斯到凯撒,从演说家希波到我们巴黎人的演说家。苏拉和马略迫害了成千上万的骑士、元老以及其他众多不幸的人们,但他们能够阻止自己的名字遭受后代人公正的咒骂吗?他们自己得到了幸福吗?”
  罗兰夫人主张废黜国王、建立以道德为基础的共和国。
  在狱中,她拒绝了能够使她逃脱的计划。当为期7天的审判后,1793年10月31日,吉伦特派以反革命罪被执行死刑时,罗兰夫人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不远。在罗兰夫人的对手看来,她的英勇就是她的罪行,她太杰出,不能让她活着。罗兰夫人的命运已被注定。
  1793年11月10日,罗兰夫人在革命法庭受到审判。她身着白色衣服,听着对她的指控,她拒绝为自己辩护。她的罪行被宣判为“阴谋分裂共和国,危害了法国人民的自由和安全”。当天下午罗兰夫人被执行死刑,她一袭白裙,勇敢无畏地走向断头台,眼光注视着革命广场前艺术家大卫的自由雕像,面对着她曾经用尽心力想为之谋取幸福的疯狂民众时,她喊出了“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的醒世名言来警告世人:没有秩序的自由、法治的自由,最终会毁灭一切。
  就这样,罗兰夫人在39岁的年龄死去。她的死亡令所有熟悉她的人陷入深深的悲伤。在她死后5天,深爱她的丈夫自杀身亡。半年后,博佐的尸体在波尔多地区的深山里被发现,同样是自杀。她忠诚的女仆人也为悲伤所击倒,竟然亲自前往革命法庭,请求让她也死在深爱的女主人所死去的同样的断头台上。革命法庭吃惊地看着这种忠诚的情感,宣布女仆人疯掉了,命令她从他们眼前走开。这位“大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只活了短短的39岁,在风华绝代的时刻,生命戛然而止。

  版权所有:文史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章详情
曾是巴黎无冕女王,她被处决两男子自戕而亡,临终遗言成传世名句
1793年冬天,在法国巴黎街头,罗兰夫人被敌人押解上了断头台 那
判我死刑的人,不久后,你们也会被送上断头台
铡刀下,高昂的头颅
一个把自己送上断头台的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