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唐》英雄:天下第五条好汉伍云召

伍云召,是《说唐》中的天下第五条好汉。

在《说唐》中,伍云召好歹也算是主角之一了。因为,从第14回起,直到第20回,伍云召都是中心人物。

在第14回为伍云召出场做铺垫的,是伍云召的父亲伍建章。在这一回里,伍云召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老父亲伍建章,因为不肯为隋炀帝篡位草诏,而被隋炀帝斩首。

这样一来,为了斩草除根,在第15回就必须来杀时在外地、官封南阳侯的伍云召了。

第15回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介绍说:

“伍建章之子云召,身长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声如铜钟,力能举鼎,万夫莫敌。”

看到这里,实在是“天空一声巨响,帅哥闪亮登场”。我们终于盼来了一位长得比较正常、颜值飙升的帅哥好汉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

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和第三条好汉裴元庆是两个小孩子;第二条宇文成都膀大腰圆,长得比例失衡、不大正常不说,还是个大反派,叫人爱不起来;第四条好汉雄阔海就是个李逵。而李逵,显然不是帅哥。

所以,盼星星盼月亮,到第15回,我们终于盼来了隋唐十八好汉中的第一位帅哥好汉——身高正常、面孔正常、眼睛正常,声音也基本正常的伍云召。

问题是帅哥好汉一出场任务就很重,因为他的南阳城,面临着隋朝大军的围剿。

这里要说一说伍云召在哪个南阳。

今天我们一看到南阳,就会想到河南省南阳市。但是,在先秦时期,还有一个南阳,指的是黄河以北、太行山南端以南的地区,大致位置在今天河南省的修武县。

两个南阳,虽然都在河南省,但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北边的那个南阳靠近太行山,而南边那个南阳已在太行山脉的范围之外。

之所以提及太行山,是因为伍云召可是在出城打猎的途中,遇到了在太行山落草为寇的雄阔海,进而英雄惜英雄,两人结拜为兄弟的。

出城打猎就能遇到的人,距离一定不远。否则,伍云召就得骑马奔驰几百公里,才能见到雄阔海。果真如此的话,恐怕他连结拜的力气都没有了。

所以,伍云召所在的南阳,是北边那个南阳,在今天河南省的修武县。

为了干掉在南阳的伍云召,隋朝官方放出了大招儿:韩擒虎为元帅,麻叔谋为先锋,宇文成都为后应。

之所以说隋朝官方放出了大招儿,是因为这次的元帅韩擒虎,那可是史上货真价实的、军事家级别的名将。

别的不说,韩擒虎曾经率军俘获陈后主。伍云召再兵多将广,区区南阳一地,也比不过半壁江山的陈国吧?

更何况,在天下好汉中,伍云召只是排名第五,肯定不是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的对手。

果然,两人对阵的结果,伍云召在家仆伍保的援手下,总算从宇文成都的马前逃得一命。最后,伍云召终于没有守住南阳,落了个妻死子散、投奔他乡的结局。

伍云召投奔的是寿州王李子通。在他的麾下,伍云召作为兵马大元帅参加了四明山大战,和他的两个铁杆帮手雄阔海、伍天锡一起,把保驾的宇文成都累了个半死。

伍云召也死在了扬州。而且死得很冤枉,居然是被一匹怪马的尾巴打死的:

“高丽国的大将左雄,手执板斧,骑一匹异马,没有尾巴,名为‘没尾驹’。大叫道:‘留下状元,我来也。’就与伍云召交战,左雄不能敌,回马便走。云召拍马赶来,左雄把没尾驹头上连打几下,那马前蹄一低,后蹄一立,屁股内一声响,撒出一丈多长的尾巴来,向后一扫,把云召的头打得粉碎,死于马下。”

这样神出鬼没的、有点缺德的自带式杀伤性武器,伍云召再牛十倍,也防范不了。

可惜的是,一代帅哥好汉,就此谢幕。


更为可惜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伍云召这个人。

我努力在历史的迷雾中,寻找这个帅哥的蛛丝马迹。直到我发现了这样两个等式:

伍建章=方孝孺,伍云召=伍子胥+杨玄感。

先说“伍建章=方孝孺”。

在史上也没有伍建章这个人。但作者安排他在第14回出场,并且因为不肯为隋炀帝杨广篡位草诏而被杀。这是典型地对方孝孺不肯为明成祖朱棣篡位草诏而被杀故事的抄袭。

大家可以把方孝孺的记录找来看看。连“此朕家事”的对话,都差不多照抄下来了。

只是,《说唐》的作者忘记了杨广和朱棣二人登上皇位的区别。

杨广在他爹隋文帝杨坚还在位的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就已经当上了太子。当上太子四年之后,他才在仁寿四年(公元640)七月因父亲去世而登上皇位。

换句话说,在长长的四年里,杨广一直就是天下公认的皇太子。而他在父死之后的继位,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他的继位诏书已经不需要借助元老重臣、文坛领袖的威望了。

历史上也没有出现杨广借助大臣威望而撰写继位诏书,助力自己登上皇位的事。

朱棣则不然。朱棣一直就是燕王,从来就不是天下公认的皇太子。而他为了当上皇帝,起兵造反,把父亲朱元璋生前确立的继承人朱允炆从皇位上赶了下来。“得位不正”,是他逃避不了的指责。

所以,他就需要天下百姓、朝野内外的认可,他就需要方孝孺这样一位元老重臣、文坛领袖来为自己撰写继位诏书,从而使得自己的继位稍微显得名正言顺一些。

不得不指出,《说唐》作者在“伍建章=方孝孺”问题上,痕迹太明显,处理得也比较拙劣。

再说“伍云召=伍子胥+杨玄感”。

作者在用完了“伍建章=方孝孺”的故事之后,出现了一个难题:方孝孺肯定是没有儿子留下来的,那伍建章的儿子要报仇雪恨,如何处理?

于是又借用了伍子胥借兵为父报仇的故事。《说唐》中,伍云召在南阳之后造隋朝的反,就是借用的寿州王李子通的兵。连两个人的姓氏,都用得一模一样。

但是,伍子胥显然不是伍云召的原型所在。

只好回头,来看另一个线索,看隋炀帝在历史上杀过那些大臣。

隋炀帝在历史上,出于种种原因,杀过三个元老重臣,分别是:光禄大夫贺若弼、礼部尚书宇文弼、太常卿高颎。

但是,贺若弼的儿子贺若怀亮,宇文弼的儿子宇文俭、宇文瑗,高颎的儿子高盛道、高弘德、高表仁,在父亲被杀之后,都没有拥兵造反、为父报仇的史实。

好,那就来找找大隋朝的官二代,谁造过隋炀帝的反?


巧了,还真有过唯一的一个:杨玄感,杨素的儿子杨玄感。

更巧的是,历史上的杨素,虽然不是隋炀帝所杀,却基本是他逼死的。

“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恆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我岂须更活耶?’”

一句话,杨素功高震主,隋炀帝希望他早点死。于是,杨素就有病不肯服药,把自己拖死了。

身为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不可能不知道上述内情。

但是,到他起兵造反时,却并不是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而是打着救民于水火之中、摆脱远征高丽之役的旗号。

令人扼腕的是,杨玄感的造反,只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他造反时,隋炀帝及隋朝大军正在高丽前线,国内兵力薄弱。当时在给杨玄感当狗头军师的李密,给杨玄感出主意说:有上中下三策供他选择。

上策是攻占北京,堵住隋炀帝及大军回归中原的通道,等待大军粮草吃尽之后,其军自乱;而消灭了隋朝军队的有生力量之后,天下唾手可得。

中策是攻占长安,据有关中、立于不败之地后,再东向与回到中原的隋炀帝争夺天下。

下策是就近攻占东都洛阳。

显然,上策最妙。

然而,胆大无脑的杨玄感,选择了胜负难测的下策。因为他认为,这才是上策。

结果他进攻洛阳失败,屯兵坚城之下,一筹莫展之际,又遭遇回援隋军、留守隋军在各个方向上的围攻,使得本就不多的兵力被损耗殆尽。

最后,杨玄感自己的死法比伍云召还惨,“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而且还被隋炀帝灭族了。

杨玄感他爹杨素一辈子辛辛苦苦,算是白忙活了。

但是,杨玄感的史实,也并不完全与伍云召的故事重合。

事实上,伍云召的故事不可能与任何一个人重合。因为,他不存在。

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不可能借给别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豫剧《南阳关》
宇文成都---悲情式豪杰
"雷神"宇文成都-被称为隋朝第二条好汉 (1)
隋唐十八好汉——伍云召
天下第五条好汉伍云召为什么反隋,他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
盘点隋唐演义八位真英雄:程咬金勉强上榜,李元霸只能排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