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有悟】为师需修德

为人师表不是幌子


老师不仅是授业的经师,更是传道的人师,其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向来受到严格约束。

为人师者,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是不争之辞。



孔子被尊为“万古师表”的教育家。

孔子退居家中,整理古籍,并没有到处张贴类似今天的招生广告,却能使得大批弟子慕名前来。

他的成功在于良好的品行,口口相传,自然众所周知。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继承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理念,指出“教者必以正(《孟子·离娄上》)”。他以仁、义、礼、智为行事的标准,认为不仁不义,会威信扫地,更别说教育别人。

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师身正,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荀子论曰:


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畏,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

       ——《荀子·儒效》


西汉扬雄说:“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学务不如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老师是做人之“模范”,为人之“师表”。

为师者,不能以身作则,何谈教育学生呢?所以老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品行日臻完善。


爱是内心的呼唤


教育以爱为本。老师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发自内心的爱学生。

孟子强调“仁者爱人,有礼者恒敬人;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孟子·尽心上》)

荀子以爱的名义,主张严风。老师真的爱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如果学生日后有所成,也会感激老师当初的严苛。“水深而回,树落而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荀子·致士》)



朱熹从教多年,对学生关爱有加。

他的学生黄幹记述:

学生“意有未喻”,皆“委曲告之,而未尝倦”;

学生“问未切”,皆“反复戒之,而未尝隐”;

学生勤奋好学,皆“喜见于言”;

学生进步迟缓,又“忧形于色”;

教育学生,“讲论活典,商贯古今,率至夜半”;

和学生共食粗菜淡饭,“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如沉病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

只有老师真的爱学生,学生才会真诚地尊师重道。


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语出《周易》,全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也无不承载在大地之上。君子处世,应像大地一样,惟其厚,故能无所不载,无所不厚!

老师如果能做到“厚德载物”,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那这位老师的修养就达到“君子”的境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不可避免。

有些老师总喜欢那些完美的好学生,强求孩子们能做到“白璧无瑕”。

学生成绩差,老鼠会责骂,甚至体罚;学生一时淘气,老师会生气,怒目相视;学生没达到要求,老师会失望,将“你怎么这么笨”这类人生攻击性的话挂在嘴边。

殊不知,你这样做,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深深地伤害了学生幼小的自尊心。



陶行知当校长时,看到一个小男孩用砖头砸同学,阻止了男孩,并让他去办公室。

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门口。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男孩:“你比我早到办公室,这块糖奖励给你。”

接着又掏出一颗糖,说:“我不让你砸同学,你听话住手了,你很尊重我,这块也奖给你。”

男孩疑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行知又说:“我打听了一下,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你这是仗义行事,富有正义精神的表现,我再给你一颗。”

这时,男孩已经明白校长的用意,哭着说:“校长,我知道错了,即使同学不对,我也不能采取暴力手段。”

陶行知听了,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孩,说:“你主动认错,我再奖你一块。好了,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是一门艺术。

只有教师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使调皮的孩子学会尊重。


用高尚的人格熏陶孩子,才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资治通鉴》:孔子的选择(2)
孔孟荀教育思想的比较
教师宝典:古代教育资料集锦
《劝学》课堂实录
李斯是荀子的学生,儒家出身,为什么坚持的却是法家的思想?
同样是教书,孔子为啥比孟子、荀子教的弟子更出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