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灾还是人祸?崇祯十五年水淹开封,谁是祸首?

【崇祯十五年九月初一,戊辰日】

鬼魅之城

《汴围湿襟录》有一条“一马千金”,描述八月末九月初开封城中的惨象。巡抚和总兵官下令,将士们可以宰杀军马充当军粮。有的士兵拿出马肉售卖,一斤马肉卖到几两银子,但据说里面还夹杂了人肉。

另一条“升粟万钱”,一些官兵的手中还有粮食,城中有钱的乡绅从他们手中高价购买粮食,一升米卖到一万钱。有一个卖珠子的商人用珠子换米,一粒米比一粒小珠子还要贵重。

此时城中景象如何?《守汴日志》中如此描述:“(九月初一日)城中白骨山积,断发满地,路绝行人,神号鬼哭,无日为昏。间有一二人,枯形垢面如鬼魅,栖墙下,敲人骨吸髓。自曹门至北门,兵饿死者,日三四百人。夜则城头寥寥,处处鬼叫,官府与诸郡王、将校旦夕北面而哭。”

《汴围湿襟录》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开封城中,独自一个人不敢在偏僻小巷中行走,会被“强壮者拉而杀之,分肉而啖,亦无人觅。”也有结伙夜入民宅,“暗杀其人,窃肉以归”。所以一些人聚居到一起,抱团自卫。

一时之间,开封城里“画栋雕梁顿成破壁,人家烟绝灶冷”。

但有观点认为,上述这些描述过份夸大了开封城中的状况。

挣扎

最后的时刻即将来临,守卫曹门的黄推官写好了绝命辞,而且一共写了三十首。

九月初二日上午,一位姓谢的军将带领残存的一些社兵出城,下午归来,在城外没有遇到农民军。

《汴围湿襟录》记载,守城将士缺粮饥弱,无力守城,巡抚高名衡担心李自成趁机攻城,要显示守城的强大力量,命令各门官兵集中所有大小铳炮,全部填装火药。

九月初三,巡抚在开封南门上鸣放一声信炮,顿时,五门之上所有的铳炮一齐施放,“合城大震如雷,声闻百里。”

官兵用这种万炮齐发的架式,显示城防依然严固,警告农民军不要冒险。

《汴围湿襟录》记载,巡抚高名衡又设计离间李自成和罗汝才,给罗汝才写了一封信,被李自成截获,后来李自成杀死罗汝才,据说也与此有关,不知真假。

谁挖了黄河

崇祯十五年九月中旬,河南大雨不断。九月十四日夜里,黄河决口,咆哮的水声从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十五日黎明时,洪水冲到了开封城下。开封西南的农民军全部撤向远方,东北方向的农民军被淹死许多。在未来的几天,开封将遭受灭顶之灾,无数人将葬身于洪水当中。

关于这场旷世水灾的成因,文献中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说法,是农民军挖开了黄河大堤。

比如《明史·庄烈帝本纪》中说:“九月壬午,贼决河灌开封。癸未,城圮,士民溺死者数十万人。”

《汴围湿襟录》说得更具体:“贼恨汴甚,见阴雨连绵,秋水大涨,贼挖掘上流,坚塞东、西、南三面堤口,不令水分四溢,止留北面,使全河入汴。至九月十五日,督贼数万将河决开。”

《守汴日志》在六月十四日也有一条记载:“贼用千余人掘河,使逆流而上,水势缓,高不过五寸。三日流满海濠,更胜十万甲兵。”

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是为了获得城里的巨大财富,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使用淹城的战术。六月中旬,第三次围城刚刚开始不久,这次挖掘如果是真的,也不会是要水淹开封,而是有别的目的,结果河水流向了开封,所以到了七月初三,李自成杀了当初提建议的人。

第二类说法,是官军挖开黄河大堤,希望用这种方法给开封解围。因为李自成大营所在的阎李寨,正好位于黄河故道之上。

《汴围湿襟录》中提到,在七月底,官军曾经挖过黄河,企图水攻李自成,“汴人熟知河势,见往岁黑罡上流遇决,即自贼营一路而下,适当其要。密禀巡抚高名衡,随差谍者潜渡河北,书约巡按严云京举事。果使卜从善大营架舟南岸,掘一昼夜。贼觉之,领兵冲散。”

这以后,农民军针锋相对,也要水攻,“逆贼恨甚,亦于朱家寨顶冲河口,直对北门挖掘小河一道,引水灌汴。幸未大涨,止引细流至城下,深才三四尺,随溢随落,竟不为害,反将周城海河灌平,民得网鱼充饥。贼之马步不能近城一步。”

《明史·高名衡传》中这样说:

“(贼)围半年,师老粮匮,欲决黄河灌之。以城中子女货宝,犹豫不决。闻秦师已东,恐诸镇兵夹击,欲变计。会有献计于巡按御史严云京者,请决河以灌贼。云京语(高)名衡、(黄)澍,名衡、澍以为然。周王恭枵募民筑羊马墙,坚厚如高岸。贼营直傅大堤,河决贼可尽,城中无虞。我方凿朱家寨口,贼知,移营高阜,艨艟巨筏以待,而驱掠民夫数万反决马家口以灌城。九月癸未望,夜半,二口并决。”

是城中官员和河北的官员共同商议,率先挖开黄河大堤,农民军针锋相对。

第三类说法,认为这是一场天灾,比如《豫变纪略》是这样说的:

“世传开封之陷者不一。有谓贼决黄河灌之者,非也。有谓官军决河灌贼营而误陷者,亦非也。六月壬子(十四日),水仅满濠,城固得其功矣。至于九月,兵民饥饿,不能出城门,乌能一至河干乎?盖开封之陷,天也。”

个人推测,在这件事上,官军的责任是主要的。纵观第三次围城的过程,李自成一直牢牢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轻松击溃各路援军,开封已经成为他的囊中之物,这种时候他不可能搞什么水淹开封。

相反,当他们发现大雨连绵,黄河大堤可能出问题时,他们会想办法尽量挽救。

从官军的角度讲,他们要么困死,要么大胆一搏。《明史》中说,周王征用民夫建筑高墙,说明他早知道官军的企图。

只是后来淹城的结果太坏,官员们为了推卸罪责,各方面想把罪过安到李自成身上,于是才有了各种说法。

开封三围(之二十五) 于左 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末水淹开封之谜
历史上黄河大堤的一次决口,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刘泽清强渡黄河,坚守滩头两天后失败,开封陷入绝境
500年前,李自成“三杀”河南百姓几百万人,原因竟如此简单
豫变纪略
李自成二十六:水淹开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